皇帝陪葬的妃子們是怎麼死的?

2019-10-06     文藏

在皇宮的女子雖然享盡了榮華富貴,但是她們要面對一個可怕的事情,就是有的朝代,在帝王死後,后妃要陪葬。

在中國封建王朝里,古代帝王墓葬制度周,最殘忍的一個環節就是陪葬。秦漢時期,陪葬制度比較盛行,但是漢朝以後,人們發覺這一制度太不人道,慢慢將其廢止了。

讓人感覺驚訝的是,在考古過程中,在朱元璋的陵墓中發現了很多宮女的白骨,我們由此知道,朱元璋死時實行了陪葬制度。那麼問題來了,這些陪葬的妃子是怎麼死的呢?

根據記載,陪葬人有活埋的,同時也有被殺或自殺後陪葬。殉葬制度,最早始於殷商時期。明朝的陪葬制度,直到1465年明英宗死時,才廢除。

明朝屬於一個比較特殊的王朝,其中有一點也很特殊,就是恢復了已經被廢止上千年的殉人制度。在朱元璋在位時,這種殉人制度慢慢盛行。比如朱元璋的次子朱爽死後,朱元璋下令秦王的兩名王妃陪葬,就是為了自己的兒子行走於黃泉路時有人陪伴。

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了,朱允炆繼承皇位,是朱元璋的孫子,朱元璋生前有遺囑,所以朱允炆命後宮沒有生育過的嬪妃都陪葬。這個命令剛下達就在朝廷引起了混亂,宮女們哭天喊地的聲音不絕於耳。由於當時場面非常混亂,不少官員趁機貪贓枉法,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在一些官員的庇護下存活了下來;但是有些生育過的嬪妃由於曾經得罪過某些官員被迫殉葬。

而這些被迫殉葬的嬪妃被稱為「朝天女」。令人費解的是,朱元璋陵墓內那麼多的嬪妃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陪葬的呢?

關於這個千古難題,史學界一直存有爭論。有的史學家認為,這些陪葬嬪妃是上吊自殺身亡的。有人反駁,那麼多的嬪妃怎麼可能都自殺呢?學者是這樣解釋的:朱允炆下達殉葬的命令後,就一一列出了名單,等到殉葬那天,這些被列入殉葬名單的妃嬪都被集中到一個房間裡。

安排了很多太監事先在房間中放置了與殉葬人數同等數量的太師椅,太師椅的上方放著七尺白綾。有的宮女覺得事已至此,不死也得死,一咬牙就將頭伸向了白綾結成的結內,馬上用腳推開了太師椅,沒多久便沒了聲息。

而膽小的宮女,被這場面嚇得魂飛魄散,癱軟坐在了地上,旁邊的太監並沒有放過這些柔弱的宮女,他們把宮女抬起來,把這些嚇得半死的宮女扶上太師椅,再把頭扣套在白綾上,把太師椅搬走,宮女很快便一命嗚呼。

還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到了陪葬的那天,名單上的陪葬嬪妃被集中在一起,然後給她們喝了一杯放有安眠藥的茶水,等到這些嬪妃們睡著後,太監們便將她們的頭部切開一塊皮膚,往切開的部位倒水銀,再用針線把頭部縫好,這樣做還能保障屍體不輕易腐壞。

以上就是兩種陪葬的方式解釋,不管怎樣,封建王朝的很多規章制度是存在弊端的,統治者往往只顧自己的私慾得到滿足,完全沒有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但是觀之也能對現代產生一定的警惕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dC5Km8BMH2_cNUgrw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