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不夠,再聽《一秒鐘》

2020-12-03   八卦脫水機

原標題:一秒鐘不夠,再聽《一秒鐘》

一再推遲上映的《一秒鐘》,上個周末終於和大家見面了。

它在影迷圈裡是實打實的小爆款,但7天了,票房還沒破億,遠遠沒有被更多普通觀眾看到

《一秒鐘》的故事很簡單,卻是本世紀張藝謀電影里,最打動我的一部。它適合全年齡段觀看,完全可以帶父母去重溫那個年代的光影。

上世紀70年代中期,人煙稀少的大西北,勞改犯張九聲(張譯 飾)偷跑出來,只為了看一場電影,因為別人告訴他,他女兒出現在了正片放映前的新聞簡報里

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想要偷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劉浩存 飾),因為她弟弟把借來的膠片燈罩燒壞了得賠

但膠片意外受損,最後在放映員范電影(范偉 飾)的動員下,大家拉出被單紗布,用很珍貴的蒸餾水給膠捲沖洗擦拭,再一點點吹乾煽風,才齊心協力修復成功

故事三兩句就能說完,情緒卻要親自感受才行。

在那個物質和精神都很貧瘠的年代,兩個月才能看一次的電影,神聖重大。

大家扛著家裡的板凳趕來,擠得滿滿當當,窗戶上、幕布後都坐著人。哪怕看過很多遍,仍然專注、感動、歡呼

這種記憶對我們的父輩來說,就更親切了,那個年代看電影,是他們最開心的事情

張譯回憶自己10歲夏天時與張藝謀《紅高粱》在大銀幕上的一次親密接觸,「我摸著那塊銀幕,我想感受他們的溫度。我把臉貼緊那塊銀幕,我想走進他們的世界」#當然,現在電影院的銀幕是不能摸的#

所以張藝謀說,《一秒鐘》是他寫給電影的情書,不僅僅是給那些拍電影的人,更是給所有看電影的人。

也有一些人解讀說,其實片子裡沒有一個人是真正愛電影的。

張九聲缺席了女兒成長,為了看女兒的一秒鐘,還要賭上自己的一輩子;

劉閨女是為了弟弟,所以拼盡全力也想拿到膠片做燈罩;

范電影則是一心想著怎麼保住放映員的位置。

三個人各懷心思,也都是那個時代下的個體悲劇。

這不是情書,是聲音很弱的「我控訴」。

但這個解讀可能並不算導演的真意。

的確,《一秒鐘》沒有《天堂電影院》般的夢幻,有的是滿滿的時代印痕,還被迫刪去了女兒搶著扛大米卻被運糧車撞死的事實#女兒為了擺脫壞分子父親的影響,只能更積極表現#

電影給人們最初的悸動和夢幻般的情感,也是真實的。

甚至電影一秒鐘的記錄,能撐托起一條生命,一份思念,這是電影作為動態影像的功能和魅力。

張藝謀說,

「這是一個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故事,政治和苦難都是既遠又淡的背景。貧瘠年代看電影的興奮和滿足,通過『膠片』的不斷『轉動』,傳遞一份情感,讓我特別迷戀。」

11月17日就上線的《一秒鐘》紀錄片,跟電影是一個很好的互文,從張藝謀的工作狀態,他寫給演員、編劇的那些信,以及眼裡的光,能讓我們看得更加明白。

68歲的張藝謀,在邀請張譯出演時說,這個關於「電影」的故事,魂牽夢繞了他幾十年, 一直想拍,現在不想等了。

因為2018年,突然感覺一個膠片時代結束了。

原本還有像諾蘭、昆汀、史匹柏這樣的國際大導演,用膠片拍一種標誌性的電影,後來生產的、洗印的工廠都沒有了,這些大導演們也就不再做最後的堅持

所以,張藝謀把自己對膠片的迷戀,對電影的尊重,所有的情懷,都一股腦兒放進去。

他向編劇鄒靜之演示洗膠片的時候,特興奮

甚至1982年,他在廣西電影製片廠時為電影《白楊樹下》擔任副攝影時的報告,都好好保留著,燈光圖、鏡頭測光表、測溫表都寫得特別清楚

68歲的張藝謀創作熱情有多可怕?

張譯爬得快累死的沙漠,他如履平地,一點不喘

睡得少吃得少不說,半夜想起劇本就把工作人員叫起來改

誇張到,可以二十個小時內,同時推進9個項目

我相信,張藝謀的心裡,一定是有一團火的。

但他卻用減法,和一個時代告別。

在《一秒鐘》里,張藝謀不再著魔於濃墨重彩的形式,而是返璞歸真,就認認真真講好一個故事。

人物很少,電影鏡頭也很少

《一秒鐘》我特別把節奏放慢了,回到一部電影大約有500-700個鏡頭的節奏上去,希望有一個味道。

正片也幾乎沒什麼音樂,更別說煽情了。

更多的話,被寫在了片尾的同名主題歌里。

這首歌也使很多觀眾的觀影情緒爆發

聽世間的聲音逐漸散去

耳邊的風不斷的響起

再目送 一秒鐘 未來或曾經

孤山遠影大漠風 萬千光影中

當劉浩存清澈又有力量感的嗓音響起,眼前就浮現了張譯在大漠黃沙中艱難獨行的模樣,還有那被沙塵掩埋的電影底片......

孤山遠影大漠風,萬千光影,分分鐘把人帶入到各自的想念中。

再傾聽一秒鐘,再重逢一秒鐘,再相擁一秒鐘......

勾勒出一代人對膠片電影的情懷,那些錯過的,失去的,以及留下的記憶。

這首歌的詞曲作者,是我們的老朋友, 董冬冬陳曦#之前承包了《人民的名義》《歡樂頌2》《軍師聯盟》《扶搖》《媚者無疆》等劇#

在北京的首映現場,張藝謀說這是他 頭一個「一把成」的歌:

「我就把想法和詞的方向說了一下,啥也沒多說。一個星期後,他們把歌拿來,我一聽,完全不需要改,一把成!我基本上合作的一把成的,你們倆是頭一個。」

詞,要寫到人心裡,很不容易,更何況是寫到張藝謀這樣的導演的心裡。

陳曦受邀創作時,電影已經拍攝完成,她說自己看片子的過程中,就哭得特別厲害,後來在創作期間,做了大量的功課,就在想,那個時代背景下,這一秒鐘到底留存了什麼東西。

她動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屬於一個時代一群人的電影情結,想到從電影學院畢業的電影夢,想到影視工業中的創作者,開始感懷。

我很喜歡這句:

總是有一種不滅的期許

千山萬水可抵 萬水千山有你

一個父親想見女兒的執念,一段為一秒鐘跨越萬里的追尋,一種幽深雋永的意境,都在了。

新憧與舊夢,未來或曾經,須臾即永恆,在這一秒鐘,有新有舊,有未來有現在。

在時尚芭莎的訪問中,陳曦感恩張藝謀導演的信任和尊重,讓她的情感表達非常盡興:

「就是用自己被電影打動的角度和方式參與創作,以自然的口吻找到一種音樂性的語感把它表達出來。」

這些年,陳曦寫了不少電影主題曲的歌,除了《一秒鐘》,還有《山河故人》《江湖兒女》《道士下山》 《私人訂製》 《夏洛特煩惱》 《咱們結婚吧》電影版等,合作的導演從馮小剛、陳凱歌、賈樟柯到張藝謀......

聽了這些歌,你會發現,時間這個主題貫穿始終。

最被人熟知的《時間都去哪兒了》,歌詞都是陳曦兒時的記憶和對時間的感悟, 26歲時,她給母親過生日,心裡突然有了一陣傷感——

門前老樹長新芽 院裡枯木又開花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後來成了馮小剛導演的「私人訂製」

為《夏洛特煩惱》打造的《一次就好》,在電影里出現了兩次,一次馬麗唱給沈騰,一次沈騰唱給馬麗。

這種關於時間的、美好的、浪漫的想像和表達,讓人哭得稀里嘩啦

一次就好 我帶你去看天荒地老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開懷大笑

在自由自在的空氣里吵吵鬧鬧

世界還小 我陪你去到天涯海角

在沒有煩惱的角落裡停止尋找

在無憂無慮的時光里慢慢變老

本身就關於時間的電影《山河故人》,陳曦從另一個維度詮釋了這部電影的關鍵句——「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迎來送往都是人生常態,繾綣,惆悵。

為相聚 不遠萬里

天註定 未來總有人缺席

有愛有情有義的《江湖兒女》,她又把「人和江湖」的關係、歲月變遷所帶出的時間的「磨礪感」,充分體察到了歌詞中。

一世的悲喜交集 我會在江湖等你

一生的崖間浪里 今生所愛的憑據

賈樟柯兩次表達了對歌詞的愛,特別是那句【崖間浪里】。

四個字,簡簡單單,既描繪了巧巧跋山涉水、一程的顛沛流離,也是巧巧和斌哥兩人歷經歲月的情感積澱

過去的何曾會過去

未來的依然在這裡

空間感上升到第四維,這對叱吒山西小縣城的江湖眷侶,既見證了整個時代的變遷,又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江湖之大。

如果說《江湖兒女》對於時間的感知是惆悵又洒脫的,那《道士下山》的電影主題曲《一念之間》更飄渺哲學。

你來過 我記得 便是永遠

你轉身 我經過 便是人間

這兩句就是陳曦一直以來的人生觀。

陳凱歌用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來形容這首歌,「它是精神上的東西,一念之間做出了選擇,選擇過後,你還是你自己。」

有趣的是,直到當年電影發布會上,陳凱歌才知道陳曦是個女生,他之前一直以為是個老先生。

陳曦的日常的確挺「老」的,剛開始作詞的那兩年,得空的時間還算多,就擺弄花花草草,學學中醫養生,書法繪畫和古琴是愛好,出去逛的話,就鑽博物館。

但語言文字上的積累,從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來:他們家有兩個十米寬兩米高的書架,放了8000多本書,《幽夢影》《詩論》《金剛經》《詩經》《紅樓夢》《古詩十九首》,是她少年起就熟讀的,積澱多年,構築了她獨特的文字想像空間。

而這幾年,隨著在歌曲製作上的越來越深入,不寫歌的時候,她基本都在專業學習,練吉他,學打鼓,彈鋼琴,上聲樂課,學爵士舞......安排得緊鑼密鼓,還要見縫插針地和製片人、導演聊構思。

一天下來,實在太累,就稍微停個幾分鐘,跟貓玩會兒

有多愛貓?

她給家裡5隻貓專門準備了一間房!

曾經做過一個工作室,就叫【呆貓時光】,還自己畫logo,延展出各種能讓貓呆著的地方

在時尚芭莎的採訪中,陳曦也提到了這幾位大導演對她的影響。

如果說《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是她天真、直覺化的表達,因為那會才剛開始寫詞不久,只是把自己對親情的感受說出來

#這是天賦異稟吧#

#只能說感受力超強,最近家裡最年輕的龜忽然沒了,很是感嘆,就把它埋在了後院#

那麼,後來,《道士下山》讓她在《一念之間》的創作中加入了很多人文美學的反思;

在賈樟柯濃情淡墨的表達中,她希望在電影之外呈現稍微悠遠一點的意境,離那個很濃的情感和時代遠一點點;

再到這次的《一秒鐘》,將人帶入一秒一世的情感之中,沒有離得太近,又不是遙不可及。

今年張藝謀已經70歲了,還在不斷創新,之前我們也寫過:《影》,很不張藝謀,很驚喜

待映的兩部新片,《堅如磐石》和《懸崖之上》,一個硬派警匪一個諜戰題材,都是他第一次嘗試,現在又開始籌拍戰爭片《最冷的槍》了。

80後的陳曦同樣:創作的電影歌曲,雖然都有關時間,但內核不一樣,絕不重複自己。

她依然在努力擴寬自己的表達,不斷突破,再往前走一步。

於是有了2018年她作詞作曲的虐戀cp必備神曲《一生等你》——麻煩幫我虐一下這些暑期檔的大豬蹄子

2019年又孑然一身去伯克利音樂學院學習古典、爵士、電影音樂作曲,結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音樂人,疫情後回國,還天天在家上網課。

作為創作者,她想的是如何用自己的聲音為電影里的人物發聲,表達導演編劇想要表達的情感。

作為女性,她要求自己發展出內在的品質。所謂「良馬駿足,精進警拔」,不斷精進,且警醒挺拔——這就是最好的人生狀態。

天杯地盞,日月盈懷,重要的,是有這樣一種精神氣在。

循環播放《一秒鐘》的撰寫 | 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