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她收到了數張紅色罰單,讓她印象最深的一枚,來自從小一起長大的髮小閨蜜。二十幾年,她們追的明星一樣,用一個存檔打過遊戲,分享過同一杯奶茶……總之,她們經歷大部分想像力貧乏的少年青年們經歷過的事。但她意識到,她可能是最後一個知道發小結婚的人。
相比通知的內容,方式往往比較重要,很多事皆是如此。收到請柬那天深夜,她在書桌前加班,母親推開門,看著微信上發小父母發來的喜宴邀約,問:「你閨蜜要結婚了,知道嗎?」
那一秒鐘她的內心活動異常豐富,簡直可以繪製成巨幅浮世繪。可一秒鐘後,她淡淡道「不知道」,接著對著藍光螢幕摁鍵盤。
時光倒回一年前,她遠在異地的大學同學結婚,特地給她發了消息和電子請柬。朋友知道她來不到現場便沒有強求,她們進行了一系列成年人必要的社交辭令,幾分鐘後兩個人心滿意足地結束了對話。
對比這樣鮮明,她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段二十年的友情。
於是直到婚禮當天,她都感覺自己身處於一幕戲中,她是介於觀眾和主角間的群眾演員,倒是髮小濃重的新娘妝讓她有了切實的感覺,她笑著和人們握手寒暄。仿佛為了進一步證實她的群演身份,會場內早已坐滿賓客,沒幾個座位可供她選擇,她只能匆匆落座。
喜宴很快結束,她和閨蜜除了簡短的問候就沒能說上話,又能說些什麼呢?走下酒店長長的階梯時她想。
傍晚,她收到了閨蜜的消息,對方邀請她去家裡吃海鮮宴。
她拒絕了,她不知道該以什麼樣的角色參加,該在席間做些什麼發言。她有無法解答的疑惑,唯一確定的是,不管以什麼樣的身份坐在那裡拆螃蟹剝蝦,她都是要面對幾對夫婦的單身女青年。
閨蜜沒有回覆她,她倒鬆了口氣。以上幾天的經歷和心思,她沒有對任何人吐露過,包括父母。
該來的總會來。喜宴過後的幾天,母親又一次勸她:「該成家了,我和你爸身體康健,不是你的負擔,對你來說都是加分項。」
她只想保持單身。她很清楚,自己已有許多不了解、想不透徹的事,這種狀態怎麼對另一個人的喜怒哀樂、衣食住行負責?她不是網上流行的各種「主義」的擁泵和宣揚者,對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亦沒有什麼長篇大論要發表,無非是個人選擇罷了。充斥在空氣中的聲音已經太多了,她覺得,還是不對他人的生活發表雜談為好。
今年面對催婚,她也改變了態度,觀念的差距不是一天兩天塑造的結果,是細水長流的潛移默化。前幾年她認為父母守舊,少子化、離婚率逐年攀升的新聞都叫不醒他們。縱然給她生命的人開始像職場的領導一樣,以打分扣分來評價她,她始終知道他們是在為她這個獨生女考慮的。
她不再激烈地和父母爭吵,更習慣於一言不發地離開這個場景,坐回能帶給她安全感的電腦前。趨向溫和的態度本質上是不讓人有機會對她保持的觀念進行攻擊,她學會了開啟自我防禦機制,這算不算是一種成熟?
她戴上耳機追劇。曾經她喜歡看醇厚如雞湯般的日劇,現在更偏好美劇。《老友記》是舊愛,《馬男波傑克》是新寵。以前看美劇,她打著學口語的旗號看主角分分合合,可眼下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她要靠美式自黑在一方小天地中得到一絲喘息。
健康食品固然重要,偶爾吃一次熱量爆表的芝士漢堡和炸雞,她才能走得下去。
年中,她父親所在的工廠面臨危機,生產線停擺,人員變動要等到年底才確定。面對不確定,不知何去何從的父親撿起了商務英語。她聽見的父親像她讀書時一樣,每日迎著晨光讀單詞做聽力,同一組和她年齡相仿的人在學習群打卡。
一天,父親將一本厚英文詞典從書櫃里拿出,幾個小時後重新把詞典放了回去,他對她說:「字典是我年輕時買的,現在我的老花眼看不清上面的字了,你用吧。」
她想說已經用不到了,有不認識的詞彙在APP上直接查就可以,但她沒有。父親的語氣一如往常,卻令她難過。
就是在這個月,她放下工作休息了一陣,沒有手機的震動、電波音,世界忘記了她,內心的焦慮反倒更勝。人是很奇怪的生物,危險來臨時會閉住眼睛,產生塵埃落定的宿命感,真的慢下節奏去散步,反而不知道手要揣進哪個口袋。
她反覆讀村上春樹的短篇,薄薄的一冊書,每讀一段就看著窗外,體味著字裡行間的疏離感,感慨著村上筆下的主角是多麼自律。夜裡她做了個古怪的夢,她帶著馬頭頭套滑稽地漂浮在城市中,而不知何種原因,她的身體代表她,去工作、參加酒席、對父母盡孝,過著按部就班的流水帳日子,臉上的笑容、情緒管理比她平日裡表現得好很多。沒人發現她的變化。
目睹這些的她沒感覺到自由和安全,卻生出幾分不服:憑什麼別人做到的事我就不能做到?憑什麼我始終甘心做局外人?
夢醒後,她投遞簡歷,忍著脾氣,在面試時反覆保證不會離職到外地結婚、沒有生育計劃,總算又坐回了辦公椅上,過著敲鍵盤、對抗腰酸頸椎疼的生活。
冬季的白天好似並沒縮短,漫長的一日過去,她給朋友發了一段話:每天總想吐槽一些事情,可仔細想想,這些事都是小到不能再小細枝末節,可是的確給情緒帶來了波動。我可以向你吐槽,但是怕吐槽不到位,變成了祥林嫂一般的抱怨惹人厭煩。所以,算了吧。
朋友簡短有力地答:是。
她一度懷念「吐槽自由」的年齡,可人人都圍著鍋碗瓢盆打轉,誰又保證固定能做誰的情緒垃圾桶?串串小事塞滿了生活,帳單催著她前行。她繼續著小語種學習,翻開了資格證考試用書。
圖 | 攝圖網
她想起《老友記》中的一集,瑞秋沖怎麼都學不會划船的喬伊大吼大叫:「Greens don't quit(格林家的人不能放棄)!」吼完後,瑞秋立刻後悔,說不知為什麼她竟然變得像她害怕的父親一樣刻薄嚴厲。瑞秋沮喪地坐下:「我就像我爸!太可怕了,我努力不讓自己變成我媽,卻沒注意這一邊。」
她握著筆笑了,畢竟她和父親也進入了這一親子怪圈。
她翻開嶄新的2020年手帳,寫下了第一個目標:換部高配置的手機。或者說,不用怎麼吃力就能追趕上時代,怎樣?
不到六十天,她又要大一歲了。
本文為讀者投稿。
如果你對社會熱點話題有敏銳的感知力與豐富的寫作經驗,歡迎自薦為《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號自由撰稿人;如果你在藝術時尚、影評娛評、美食體育、旅遊地理等任一領域有所專攻,歡迎隨時給《三聯生活周刊》微信投稿!
撰稿人申請與原創投稿皆發至:zhuangao@lifeweek.com.cn,此郵箱長期開放。
《三聯生活周刊》頭條號「粉絲信箱」也開通啦!如果你關注社會熱點或民生話題,歡迎隨時投稿至:toutiaoxinxiang@lifeweek.com.cn。
來稿請寫明聯繫方式,標題註明「自薦撰稿人」或「投稿+稿件領域」。
稿件字數三千字以內為佳。
一經採用,我們將提供有競爭力的稿酬,真的特別有競爭力!
期待你的文字。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台。
2020年三聯生活周刊
(贈送2020年故宮日曆,期期快遞)
購買更多好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VTtOG4BMH2_cNUguUd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