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海南「四廠兩庫」,大山被掏空,白金制子彈底火,舊址蒼涼

2019-09-29     獨家檔案

位於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鸚哥嶺下的的原國營光華修配廠,是一個建於「三線」時期、生產56式步槍機槍子彈的兵工廠,在海南四廠中,它的規模最大。2019年3月,當地人大代表建議,將其舊址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瓊中縣,地處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北麓。瓊中是海南生態核心區,具有「海南之心、三江之源、森林王國、綠橙之鄉、黎苗家園」的美稱。

瓊中境內山巒重疊,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2座。五指山峰海拔1867米,是全島的最高峰;西部的鸚歌嶺海拔1811米;南部境內最低點為東北部的白馬嶺採伐場舊址,海拔為25米。

光華廠始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是「小三線」。

海南島沒建省前是廣東省的一個行政區,1964年9月26日,《紅色娘子軍》在北京首演成功,也讓很多人知道了海南島。然而,新中國後幾十年里,海南一直被定位為「南大門國防前哨」。

1988年,海南從廣東省脫離建省。

海南區國防軍工處成立於1964年,下轄「四廠二庫」,四廠是生產炸藥的加工廠,對外稱13號信箱;生產子彈的光華廠,對外稱14號信箱;生產手榴彈的農具廠,對外稱15號信箱;最後,建有生產槍枝的紅島廠。二庫是庫存汽車、槍炮、軍服得570庫和605庫。

「四廠二庫」選址瓊中縣的毛陽、什運、什統黑一帶,附近建有配套的紅衛醫院、水力發電站、汽車修理廠、海軍魚雷修理廠等。

光華廠是四廠中最大的一個兵工廠,軍工代號9671廠,位於鸚哥嶺下的深山之中,風景優美。一座大山被掏空,主要車間建在山洞裡,面積有幾千平方米。

光華廠共建有9棟車間平房、1棟四層辦公大樓、1棟2層醫院、3棟宿舍樓以及教學樓、籃球場、幼兒園及職工宿舍等,占地約300畝,職工家屬2000多人。

那時,光華廠用白金製作子彈底火,白金一箱一箱抬進來。工人們自覺 也沒人拿這些白金。

1978年,海南國防軍工處撤消,幾個兵工廠和倉庫移交廣東省國防工辦管理。

上世紀八十年代,幾個兵工廠都搬到今天的海口市區,光華廠搬到今天的海口市龍華區海瑞墓附近,軍轉民生產膠鉗和摩托車鏈,紅島廠軍轉民後停建。

光華廠搬走後,廠房、辦公樓、家屬樓、醫院、幼兒園、職工俱樂部、禮堂等蘇式建築群,絕大部分廢棄閒置,一小部分被拆除,大部分建築破舊不堪,有的成為廢墟。

其中,獨具特色的禮堂主體部分已經被拆除,禮堂二樓外側牆上的標語「把我廠辦成毛澤東思想大學校」依然清晰可辨。

2019年3月,當地部分人大代表認為,海南「三線」工廠是海南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瓊州大地上最具時代烙印的人文景觀,他們建議將海南什運「三線」工廠遺址 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議稱:海南省政府及相關部門適時將海南什運「三線」工廠遺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確定保護項目及劃定保護範圍;省政府設立專項資金,對海南什運「三線」工廠遺址進行適當規劃修繕。(圖片來源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QxvgW0BMH2_cNUgiCU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