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龍江:「一條江二片葉三張牌」,聚力脫貧攻堅

2019-12-20     保山資訊

巍巍高黎貢之巔、濤濤龍川江之畔,有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它叫龍江。這裡,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資源稟賦、物產富有,古有「南方絲綢之路」穿過,是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重要窗口。

這裡,氣候宜人、山川秀麗,人傑地靈、宜居宜游,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是雨屏龍陵的重要糧倉。

「一條江」突出區位優勢

龍江鄉地處保山市龍陵縣北部,距縣城33公里,東與鎮安接壤、南與龍山毗鄰、西北與騰衝隔江相望,龍川江由北向西沿境而過。

沿江而上,一條條寬敞明亮的水泥路聯通了村村寨寨,車輛在路上穿行、機器在田裡轟鳴,四季變換的農作物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電站攔江而建,溫泉噴涌而出,江中蕩舟打魚,江畔觀光攝影,拉動著地方經濟。順江而下,龍川江像一條巨龍一瀉千里,特大橋橫跨天塹、佑民橋連接毗鄰,兩岸往來頻繁、龍騰友誼共進,活躍著旅遊經濟。

「一條江」的區位優勢,開闢了一個天,浸潤了一片地,養活了一方人。

「二片葉」突出產業優勢

山上綠色茶葉、山下生態煙葉,產業優勢互補、助農增收致富。近年來,龍江鄉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核心,積極發展烤煙茶葉「二片葉」產業優勢,助推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果。

烤煙已成為龍江人民脫貧致富的「黃金葉」。「外出打工吃不飽,不如回家種煙草」是建檔立卡戶杜新波過去打工經歷的感受。「

茶葉已成為龍江人民脫貧致富的「生態葉」。眼下到了茶葉採摘的季節,走進龍江鄉新寨村,茶農們沐浴著陽光,採摘大自然的饋贈,收穫一季綠葉飄香。

在收購現場,只見茶農們人背馬馱、摩托拉運,將一袋袋鮮葉過磅交售、清點鈔票、笑逐顏開。茶葉產業已成為龍江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為整鄉脫貧、實現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片葉」的產業優勢,串起了貧困人群的「脫貧夢」,撐起了貧困山區的「致富夢」,邁上了龍江大地的「小康夢」。

「三張牌」突出特色優勢

「紅細軟」谷滿倉、「稻花魚」田飄香、「鄉村游」人興旺,構成了龍江鄉「三張特色品牌」,萬畝梯田、稻花魚節、鄉村旅遊,正成為龍江鄉產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紅細軟」打響龍江特色產業「第一品牌」,成為「雲南六大名米」。近年來,為打造「魚米之鄉」,做強「稻花魚節」,龍江鄉穩定抓好糧食生產,大力發展農業優質產業。

2019 年,全鄉種植 水稻1.89 萬畝,產量 8800 噸,產值 2464 萬元。其中建檔立卡戶 906 戶種植 1600 畝,產量 742.4 噸、產值 207.8 萬元,戶均增收 2294 元,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

「稻花魚」打響龍江特色產業「第二品牌」,成為糧下增收「新引擎」。2019 年養殖稻花魚 6500 戶,放養面積 1 萬餘畝,實現產值 1800 余萬元,戶均增收2000 余元,帶動農戶開辦農家樂 120 余家,在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幫助群眾實現穩定脫貧上初顯成效。

「鄉村游」打響龍江特色產業「第三張品牌」,成為經濟發展「新亮點」。金秋十月,谷黃魚肥。在滇西的龍川江畔,一場國慶稻花魚節精彩上演,只見一輛輛掛著「京、川、浙、閩」牌照的跑車,穿越320國道,駛過保騰高速,排滿了龍江河谷,住滿了農家客棧。

金黃的稻田裡,谷浪滾滾、田魚歡跳、人聲鼎沸,一家三口捲起褲腿、下田摸魚、其樂融融。

「三張牌」的特色優勢,稻魚游協和發展,活了農業、富了農民、美了農村,擦亮了龍江「三張文化旅遊名片」。

(許慶陵 付林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MueKG8BMH2_cNUg_h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