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強隊時總能迸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卻屢屢在中下游球隊身上失分,索爾斯克亞的弟子們總是一次次地帶給球迷「驚喜」,用充滿視覺衝擊力的表現刷新著外界對這支球隊的認知。當然,曼聯如過山車一般的表現並非無跡可尋,索爾斯克亞對壓迫式打法的追求,俱樂部在引援和育才方面的傾向性策略,以及核心球員的狀態起伏等因素共同塑造出了這支球隊的兩副面孔。
大陸流支撐壓迫式打法,堆積前鋒事倍功半
在索爾斯克亞上任後的一段時間內,曼聯使用的是割裂感十足的433/4222陣型,博格巴和林加德在鋒線和中場之間高頻互動,馬夏爾和拉什福德組成實際意義上的雙前鋒配置,這套體系幫助他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八連勝。隨著馬奎爾、萬比薩卡和丹尼爾-詹姆斯等大英新援的加入,曼聯徹底告別了「巨人陣」時代的繁冗和拖沓,索爾斯克亞開始改變球隊的陣型結構,追求一種更加靈活而犀利的戰術。
在季前賽階段,曼聯的首發陣容始終在不斷變化中,但陣型架構卻愈發趨於穩定,索爾斯克亞在6場比賽中5次使用4231體系作為首發藍本,從首戰對陣切爾西的比賽開始,這種四線布局的大陸流就成為了球隊的首選戰術藍本。較之上賽季八連勝期間的433/4222體系,如今的4231體系同樣存在著明顯的攻防割裂感,索爾斯克亞依靠堆積進攻球員的方式搭建陣型,追求速度的進攻風格掩蓋了整體傳控和滲透能力不足的問題。
從無球階段的前場壓迫和中場絞殺,到後場斷球後的堅決提速向前,曼聯的打法始終在追求一個「快」字,即快速通過中場後集中力量在兩個禁區內解決問題。然而,中下游球隊都會在面對Big6注意壓縮防線身後的空間,部分球隊甚至會使用五後衛防線來遏制強敵的兵鋒,曼聯球員的速度優勢很難得到充分發揮。
聯賽首戰對陣切爾西,曼聯的高位逼搶效率不俗。
一旦第一道防線被對手突破,曼聯只能用犯規來攔截對手的進攻。
邊路連接性較差,「前鋒」戍邊得不償失
高位逼搶是索爾斯克亞戰術體系中的關鍵一環,他認為動力足球可以發揮出大英球員擅長跑動、執行力強的特點,可以規避中場控制力不足等技術短板,用簡單直接的方式奪取比賽的主導權。然而,結合已經結束的比賽可知,曼聯的鋒線球員跑動和單防能力並不出眾,包括馬夏爾在內的球員都存在著怠於無球跑動的問題,有球與無球區域之間、三條線之間的經常出現較大的縫隙,僅靠雙後腰很難完成對整個橫向空間的覆蓋。
在首回合雙紅會之前,曼聯一度在10場比賽中僅取得3勝,連續8場比賽無法打進1粒以上的進球,彼時的紅魔前鋒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兩翼給予對手足夠的殺傷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索爾斯克亞使用過的邊鋒中,佩雷拉是具備中場屬性的多面手,詹姆斯的爆發力和速度驚人但不具備陣地戰破局能力,拉什福德、馬夏爾和林加德的角色同樣接近於「前鋒」,前鋒團戰在反擊時的威力極大,但落入陣地戰後就會因為同質化問題突出而顯得很「鈍」,面對強隊主打反擊對他們來說反而可以大展拳腳。
曼聯參與反擊的人數非常多,前鋒團戰聲勢浩大。
擊敗熱刺的進球來自於林加德中場斷球後形成的反擊。
詹姆斯需要足夠的空間才能發揮出速度優勢。
詹姆斯在進攻中非常注意向中路靠攏,馬夏爾也具備類似的前鋒屬性
在穆里尼奧執教時期,拉什福德的成長一度陷入了停滯。狂人在布陣時很少使用雙中鋒,更傾向於安排盧卡庫司職單箭頭,拉什福德更多地只能擔當側翼突擊手的角色。邊鋒的位置設定固然能夠發揮出拉什福德體能充沛、向前能力強的優點,但也暴露了其持球進攻時缺少變化、球路稍顯單一的弱點。索爾斯克亞將拉什福德定義為前場多面手,著重利用其邊中皆宜的特點。拉什福德能夠在兩條邊路持球,做球後就能及時插入禁區搶前點壓制防線。此外,拉什福德的移動能力和防守意識是一流的,可以通過持續跑動來干擾對手的進攻,他是曼聯高位逼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紅魔在面對同級別對手時的大殺器。
邊路連接性較差,「前鋒」戍邊得不償失
在已經結束的21場聯賽中僅有7次出場,進球和助攻數據全部掛零,博格巴在老特拉福德的第四個賽季似乎不太順利,他的影響力和風評正在急劇下降。億元先生的出場與否雖然未能成為影響紅魔勝利的晴雨表,但沒有他的紅魔中場在比賽中的掙扎卻是顯而易見的。
拉什福德反擊造點,博格巴在中場的快速銜接可謂點睛之筆
儘管依然存在著過於沉溺於盤帶,處理球速率較慢,以及後插上跟進不夠及時等缺點,但博格巴在攻堅戰時能夠提供的積極因素還是足以抵消他的短板。馬蒂奇&埃雷拉的組合解體,但麥克托米奈&弗雷德同樣能夠為博格巴保駕護航,馬塔和弗雷德也是參與輪換的合適人選。如果索爾斯克亞能夠堅決圍繞博格巴建隊,曼聯就能依靠強勢的中場來反哺鋒線和衛線,對陣中下游球隊時的勝率便能夠有所保證。
在博格巴因傷缺陣期間,曼聯的中場實際上並不具備兼顧攻守的能力,可供索爾斯克亞挑選的球員普遍都存在較為明顯的技術短板。馬蒂奇和馬塔早已不復巔峰時期的榮光,麥克托米奈的出球和組織能力達不到10號球員的標準,佩雷拉直到近期才踩准了步點,林加德在影鋒位置的表現嚴重缺乏說服力……無法在前場給予對手足夠的壓力,將高控球率轉化為等比例的進球,壓力自然要倒灌到後場球員身上,萬比薩卡、馬奎爾和德赫亞等頂尖防守球員近期失誤增多便是明證。
總結
自索爾斯克亞回歸英超以來,曼聯的球路和打法總在不斷變化之中,少帥希望建設一種兼容並蓄的戰術體系,經歷了很多波折與動盪之後,他的球隊逐漸形成了富有辨識度的戰術風格,暫時的成績起伏是必然的,也是可以承受的。從雙紅會前的一勝難求到近期的連番大勝,索爾斯克亞的學習和自我調整能力可見一斑。吸取了上賽季後期成績滑坡的證據,挪威人在夏訓期間重點強化了球員們的體能,他的球隊在密集賽程和賽季中後期的表現是值得期待的。作為曾帶給球迷巨大滿足感的「光明使者」,索爾斯克亞配得上俱樂部的鼎力支持和一份長期合同,紅魔的復興離不開他的付出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