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灘的早點,用紛繁精緻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上海人吃飯歷來講究菜點結合,有時甚至到了菜點不分、飯點不分的程度。就拿吃早飯來說吧,更多的時候是吃早點,上海早點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粢飯),曾經是衡量民生的標準。
SHANGHAI
說起來一直覺得上海是個很海納百川的城市,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地域偏見傳聞,但我總覺得,在美食上融合的城市,在其他地方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上海的早餐,便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今天,想給大家講的,便是:在上海我們早餐吃什麼。
1
上海早飯四大金剛
最出名的當屬上海早飯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粢飯糰。這四樣餐點其實有著它千變萬化的搭配方式,最值得說、也最鍾愛的就是咸豆漿和粢飯糰。
可能對於很多非上海人來說,咸豆漿就是一個很奇怪的存在呀。如果你試過,便知道什麼是一碗味道在心頭。新鮮出爐的豆漿,加入現炸油條段、紫菜、開洋蝦米、辣醬油,一入口芳香撲鼻,再一口鮮辣十足,最後再一口半脆半糯的油條段,很是欲罷不能。
咸豆漿
上海的粢飯糰也奇怪,你可以在裡面包你想要的所有東西,比如鹹蛋黃、油條、脆餅、滷蛋、等等……滿足你對粢飯糰一切幻想的同時,最後一定會撒上一勺糖,是每個包粢飯糰手藝人的儀式感。寒冷的冬天早晨,用熱乎乎的糯米包裹著豐富的餡料,一整天都超有精神。
2
兒時記憶
如蔡瀾先生說,了解一個地方的美食要從這個地方的菜場看起,上海的早餐亦是如此。
早些年頭,上海的菜場還不是現在這麼整齊劃一、乾乾淨淨,總會連著一些有趣的早餐鋪子。他們只有在早餐時間才做早餐,之後便賣其他東西營生。
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一個名叫米飯餅的東西。老輩人通常稱之為"mi fe bing",而上海話的米飯通常讀作「mi ve」。
米飯餅是一種吃起來很是暖心的食物,用大米製作成的米漿在鐵板上烘製而成。靠鐵板的部位略帶焦香,而白色部分則十分軟糯,略帶大米的微酸香氣和甜味。小時候很喜歡,到現在幾乎在沒吃過念念不忘,大概是因為大米這種含著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總是能人莫名的喜悅。
米飯餅
上了初中後,雖然菜場周圍沒了那些特色早餐店,在學校門口附近卻多了許多早點攤子。生煎、鍋貼、大餅、油條、豆漿一應俱全,那時最常吃的就是傳說中的『包腳布』,也就是上海版的煎餅果子。
私心以為,『包腳布』這個名字確實將煎餅果子的形態形容得很生動,薄薄的雜糧餅配上雞蛋、脆餅還有甜醬,順手在隔壁攤頭的老阿婆那邊買一包可可奶,站在校門口快速吃完早餐,便是一天的開始。
包腳布
3
最家常
說了這麼多早餐,大多都是在外面吃。其實更多的日常,是在家晨起的每一天,媽媽都會用小小的鍋子煮開水,倒入昨天未吃完的米飯,待米飯微微煮開,便關火盛出,一家人一起就著各式各樣的腌漬菜吃一頓『泡飯』。
泡飯
說到泡飯,總覺得是上海人家勤儉持家的一個表現,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早起的茶泡飯實在很溫柔。在勤儉持家的同時,上海人家的姆媽們總是不會虧待自己人,腌漬菜應運而生。醬黃瓜、醉蟹、黃泥螺、海蜇頭、豆腐乳,這些腌漬菜說起來都可以說很久,都是稀鬆平常日子裡的小確幸。
4
正流行
渾水生煎 &清水生煎
讓上海早餐第一次正式走進全國吃貨眼中的,大概就是當初火的不行的「小楊生煎」,從吳江路的兩個門面到現在全國連鎖。很長一段時間,這間店幾乎是每個來上海旅遊的人必吃的食物。
生煎
但其實在每個上海老饕眼裡,真正正統的其實是以「大壺春」為代表的清水生煎(沒有/很少肉皮凍)。全發酵的麵皮,口感厚而鬆軟,近似包子的麵皮包裹著肉餡,兩次加水煎制,便是正宗的老上海味道。2016年,大壺春也獲得了必比登(米其林系列)美食推介餐廳,也是對這近百年老店的認同。
美式brunch的風靡
美式brunch的風大概是從兩年前開始在上海刮起來,帶火了名叫「班尼迪克蛋」的食物,以及各種美式餐廳如雨後春筍在上海遍地開花。
其實我算是很愛吃brunch的一個人了,作為終年睡不醒的晚起少女,沒什麼比起床後吃到一份順滑可口的班尼迪克蛋更棒的了。最愛的搭配,便是與brunch聖果:牛油果做成的套餐。
而後越來越注重健康的美少女們,愛上了早餐優格杯,即是店家自製的酸奶搭配新鮮水果、香脆穀物,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保證不過高的卡路里攝入。美式brunch還在不斷的進化中,唯一不變的是它多變的搭配以及超高的顏值。
早餐夜宵店
如果說美式brunch的風靡是因為大家越來越不愛早起,那上海的傳統早餐變成夜宵好選擇,便是最好的證明。
最早應該是美食大號、美食節目爭相報道的『開著豪車也要去排隊吃豆漿的』的霍山路夜市豆漿,再到我個人很鍾愛的『王阿姨豆漿』,以及以性冷淡聞名主打台灣風其實是上海人開的『桃園眷村』。最有趣的是,這些店同樣的食物再晚上賣還要比做早餐賣貴一些,大概這是大家的加班費?
其實說到這兒,我這出生到現在對於上海早飯的執著也就說的差不多了。
有些讀者一定會說,『小籠饅頭』還沒說啊!其實很簡單,因為我覺得,每個人家門口那家小籠包最好吃,尤其是現蒸現吃、剛出爐還燙口的時候。
其實不僅僅是小籠包,無論你來自哪裡,在上海,小區出門的那排商店,或者每個街道的角落,總能尋到你想要的味道。在網紅美食盛行,動不動排隊幾個小時的今天,也總是懷念那些安安靜靜,散發著馥郁美好香氣的食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