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珩琅古塔,「劉伯溫獻言鎮龍脈」

2019-10-12     秉筆人

珩(héng)琅古塔在蕪湖縣紅楊鎮珩琅山腰塔子岡,是蕪湖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南宋德佑元年(1275),大修於明代萬曆年間,高二十九米,六面七層樓閣式磚木結構,均由特製的大型青磚而砌,每層每面設有園拱門,外牆嵌客著圖案花紋,人們可緣樓閣至塔頂。


蕪湖珩琅古塔


珩琅山古名行廊山,1971年之前隸屬宣城,現屬蕪湖縣紅楊鎮管轄,據《宣城縣誌》記載:」行廊山,南面兩峰對峙,環抱若行廊然,故名。「又載:「東有麻姑,西有行廊,萬壑千岩,雲蒸霞蔚。」

珩琅山樹木蔥蘢,兩峰對峙。每逢古歷三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各地參加觀音會的人都爭相到山上去敬香。每年正月初一,香客雲集登山拜佛,保佑四季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珩琅山果青法師修行功德圓滿,涅盤圓寂,被佛教信徒塑成金身,裝佛奉祀。明清兩代珩琅山成為佛教聖地,山上香火繚繞,木魚聲聲,鐘鼓陣陣,文人墨客在此揮毫潑墨,詠景抒懷。


珩琅古塔局部


傳說宋朝初年,地藏和尚雲遊四方,偶然發現珩琅山,山峰聳立,山巔雲霧繚繞,山脈蜿蜒,山上奇崢嶸,意想在此山中修行,登高遠眺,鳥瞰方圓數十里,和尚為有此風水寶地興致勃勃,漫山遊覽,生至山脊正打盤坐定,忽見山中有條巨龍在嬉遊盤旋,和尚疑惑,並惋惜道:「可惜,可惜,九中少一。」正說間,山後出現一個騎在牛背上的娃子,用牛鞭一指,對地藏和尚說:「你坐的地方不是一條龍嗎?」地藏和尚急忙站起來一看,果真一條巨龍盤踞在此,和尚輕輕離身,巨龍沖天而起,山脊隨即沉塌下來,變志塌子山崗。地藏和尚感到此山藏龍臥虎,不是久居之地。

數年之後,明朝皇帝朱元璋同軍師劉伯溫路過珩琅山被景色所吸引,讚賞不迭,當他們游至山頂,俯首一看,發現山中群龍遊動,周圍霧氣騰騰,劉伯溫掐指一算,道:「此乃龍脈聖地,不斷龍脈,必有後患。非得造塔鎮之」。皇帝納柬後,立即下旨造塔,鎮住龍脈,以保皇位。


珩琅古塔


塔經八百餘年載的風雨剝蝕歷代戰火的摧殘,現內閣已毀,外牆圖案仍依稀可辨,頂部折向輪朝北傾斜,似倒非倒,別具一格,塔身矗立山巔,雄偉壯觀,與珩琅山主峰遙相對峙,數十里外,清晰可見,顯得更加古樸。

2009年,蕪湖縣人民政府投資數十萬元,又對古塔進行了維修加固,頂部折向輪已扶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3qawW0BMH2_cNUg3U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