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山無盡,知識無涯,Kindle為你量身打造千書隨行的「移動圖書館」。
這幾天,家暴、自殺、抑鬱、網絡惡評……等詞彙頻頻出現在網絡熱搜上。這背後,當代女性的生存現狀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女性所面對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
身為女性,該如何在這個世界自處?
是否應該站出來,勇敢地做出改變?
……
今天小K想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它一出版就爭議無數,出演電影版的女演員在網絡上被各種譏諷、謾罵……但這些都擋不住這本書被無數人竭力推薦,因為它寫得就是許許多多個普通女性的故事——
《82年生的金智英》
金智英,這是韓國八十年代最常見的女孩名字(類似於我們的小紅小芳),在路上大喊一聲可能同時有好幾個姑娘一起回頭。
如同名字一樣,金智英的一切都很平凡:在溫飽而不富裕的家庭中長大,維持著中游不出眾的學習成績,找到一份忙碌而瑣碎的工作,與學長組建了買不起房的家庭,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變故發生在她三十四歲的秋天。金智英的丈夫發現她開始扮演成別人的身份,並做出一些與平時完全不同的大膽發言,甚至會在事後徹底忘卻這些記憶。
仿佛被附身一樣的展開促使丈夫帶她去看了心理醫生,而通過就診中的談話記載,我們得以窺探金智英平淡無奇的人生下,那些從未停止的掙扎與吶喊。
正因為金智英的人生如同紀錄片一般無甚波瀾,才能讓萬千女性深深動容——她童年歲月中對於社會偏見的懵懂、學生時代在自我思考中的迷惘、職業生涯里遭遇的困境與婚姻生活那令人進退維谷的妥協——正是每一個生活中相似社會氛圍中的女性都曾親身經歷過的。
不僅僅是韓國,不僅僅是金智英。
這就是你我她的人生。
金智英的家境相當普通,家裡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上了小學之後,金智英遇到了總是欺負她的同桌。
男孩經常藏起她的文具,或是故意靠得很近去撞她的肩膀,有時還會故意大聲嘲笑她的穿著,讓金智英的學校生活極度難熬。
直到一次課堂上的意外讓老師發現了同桌的行為,在金智英要求換座位的抽泣聲中,老師卻勸導了起來:
「不過智英啊,老師早已看出來了,難道你都還沒看出來嗎?他是因為喜歡你啊。」
金智英感到不可思議,瞬間止住了眼淚。
「他才沒有喜歡我,您不是也看到了他是怎麼欺負我的嗎?」
老師笑了出來。
「男孩子都是這樣的,愈是喜歡的女生就愈會欺負她。」
實際程度已經稱得上校園霸凌的行為最終被老師形容成「喜歡她」一帶而過,給金智英留下了不小的困惑。
為什麼喜歡我要欺負我?
難道欺負我就是喜歡我嗎?
喜歡不是更加溫柔體貼的感情嗎?
哪位女同學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聽到過「男孩子欺負你就是喜歡你」的論調呢?似乎全社會所有的長輩都統一了口徑默認這個毫無邏輯可言的既成事實。
被欺負了卻還要懂得感動——這不是活脫脫的自欺欺人嗎?
正因為把揪辮子、取外號這些童年時期的行為宣揚為「彆扭的喜歡」,流行文化中才會常常出現諸如男主角通過諸多惡作劇整蠱女主角來表達他的喜歡的劇情;而這些廣為傳播的作品又進一步鞏固了這個並不合理的「大眾觀念」。
到最後,因為金智英不能理解老師所說的「欺負就是喜歡」,堅持要換座位,仿佛還隱隱被怪罪成了不能體諒同桌男生的壞孩子。
結束了學生時代的金智英發現自己找不到工作。即便她的成績和各項履歷都算得上良好,卻仍然在一次又一次的面試後收到被拒絕的通知;而那些硬體條件並不如她的男同學卻相對容易地就收到了錄取通知。
這時金智英才第一次意識到性別為女會對她的職業生涯產生多大的影響。
好在峰迴路轉,經歷了大半年的坎坷,金智英終於找到了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她勤奮肯干,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哪怕加班加點也拚命超額完成任務,慢慢展現出了優秀的工作才能。
然而與客戶的應酬仍然讓她感到棘手。在觥籌交錯的酒桌上,年長男客戶不間斷地勸酒和葷段子令人窒息,還時常大腹便便地隨意點評她的長相。
一次常見的應酬後,甲方部長離席前將強拉著坐在身邊的金智英的酒杯斟滿:
「我女兒就讀這附近的大學,現在在圖書館讀書,叫我去接她,她不敢自己一個人回家。抱歉啦,各位!我要先離開了!金智英小姐,這杯記得要喝完喔!」
金智英感覺到自己好不容易撐住的理智線就在那瞬間斷裂,她心裡咒罵著:只要你繼續這樣對我,你那寶貝女兒過幾年後可能也會像我現在一樣,被男主管灌酒。
近年來,酒桌文化似乎時常與性騷擾扯上關係。在以甲乙方或上下級尊卑地位劃分的小小桌面上,以敬酒和勸酒來回推拉的正是權利的博弈;而現當下男性仍占據主導地位的應酬場中,在酒精渲染下的理性一旦薄弱,極容易出現金智英所經歷的情況。
即使沒有肢體上的接觸,那些指令式難以違抗的話語並不會令當事者的不悅減輕半分。
在今年的大熱韓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中,孫藝珍飾演的女主角是咖啡公司的超級採購員,工作上極其能幹的表現絲毫不能讓她免於男上司在聚餐上的刁難與騷擾。相反,正是認準了她對工作的重視會使她難以反抗,所以類似的侵犯愈發變本加厲。
類似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金融圈、演藝圈、傳媒圈……時時被曝光的性騷擾案件都逃不了是以威相逼或以利相誘,用權力使下位者難以拒絕。
最諷刺的莫過於是由金智英內心那憤恨的詛咒所揭露的,這些加害人哪一個沒有女性親屬呢?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地從未明白,你所騷擾的正是別人家珍貴的女兒、姐妹啊。
三十出頭的時候,金智英與大學同社團的學長組建了家庭。兩個忙於工作的人面對雙方家庭對於要孩子的催促都有些動搖,丈夫這時主動提出儘快生一個平息長輩的訴求。
即使知道自己的人生規劃里是有小孩的一塊拼圖,面對擺在眼前的選擇,金智英還是猶豫了。她無法想像自己有了孩子之後的生活會有多大的變化——工作和孩子能不能兩全、是不是要放棄事業或者將孩子托養出去、自己的健康和青春會不會隨著孩子的誕生漸漸流逝……
丈夫雖然認真聽取了她的煩惱,但金智英始終不覺得對方真正理解了她可能會為了這個孩子犧牲的一切。
很快,她就發現自己懷孕了。起初,金智英還堅持像原先一樣按時上下班,認真完成工作;漸漸地,隨著臨產期越來越近,她被迫選擇放棄這份已經做了十多年的事業,回歸家庭成為全職主婦。
在與丈夫商量兩人中誰需要放棄工作回家全職照顧孩子和家務時,金智英心中已經知道答案了:丈夫收入更高、工作較穩定,更遑論社會風氣對與男主外女主內的默認。
然而她心中仍然十分空洞,仿佛在不知不覺間失去了極為重要的東西。於是在丈夫體貼的安慰中還是爆發了:
「等孩子大一點的時候,我們再偶爾請保姆幫忙顧一下,或者送去幼兒園,然後你就可以讀你想讀的書,或者找其他工作,趁這機會或許還能轉行做點別的事,我會幫你的,放心。」
「可以不要再說『幫』我了嗎?幫我做家事、幫我帶小孩、幫我找工作,這難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嗎?」
孩子出生後,這樣的感覺更加明顯。每天被頻繁的哺乳育兒和繁瑣的家務纏身,還要忍耐旁人所謂全職媽媽很輕鬆,每天就是購物血拚的刻板印象,滿心的抑鬱之情無法傾訴。
終於,在一個秋風漸涼的好天氣,金智英終於有空推著女兒享用一杯許久沒喝過的咖啡。她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正放鬆著卻發現對面幾個上班族的竊竊私語:
「我也好想用先生賺來的錢買咖啡喝、整天到處去閒逛……媽蟲[1]還真好命……」
[1] 韓國網絡流行語,貶義,暗諷有小孩的母親整日無所事事,過著靠老公的生活。
從這天之後,金智英開始間歇性出現扮演她人角色的情況,漸漸地頻繁發病了。
「看著金智英的人生,仿佛看見了自己的未來,因為知道自己一定也難逃這樣的命運,所以讀著讀著默默流下了心有不甘的眼淚,這個世界一直在不停改變,但是要等到身為女人的我能徹底立足的世界的到來,恐怕還有一段路要走。」——정예린(韓國書評)
金智英的病會好轉嗎?
直到結尾,作者也沒有給出確定的答案。
以得病為節點的這三十四年的人生中,金智英從來沒有為自己大聲地表達過什麼。因為她所經歷的一切都是那麼平淡,對於她、對於女性的偏見深刻地隱藏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而她在孩童時代試圖發出的那一點微弱的聲音很快就被周圍繁雜的說教聲掩蓋,隨著年齡一起增長的還有無法改變現實的無奈,慢慢地,金智英就這樣失去了自己的聲音。
她那無聲的吶喊,戳開心窩才能聽見。
所以最後,只有依靠勇敢的母親、年幼的女兒、親近的學姐——借用她們的身份來表達自己埋藏了太久太久的心裡話——那些以金智英的身份沒有辦法說出口的抗爭的聲音。
高中時,她曾一度身陷險境。深夜放課後被意圖不軌的男同學尾隨,所幸遇到一位心地善良的女白領出手相救,並將她平安送回父親手中。
那時又驚又怕的金智英並沒有等來父親的安慰,反而在對方的責怪中默默咽下了所有的委屈:為什麼補習班這麼遠、為什麼回家這麼晚、為什麼裙子這麼短——似乎潛在的施暴者並無責任,是她自己不懂得避免危險才險些釀成大錯。
在那個人生最昏暗的瞬間,金智英幾乎丟失了對世間一切的信任。她不再對任何人微笑,也無法對異性放下警惕,甚至有時碰到自己的弟弟都會尖叫。
而支撐她走過這段心魔的,是那位女白領真誠的寬慰:
「這不是你的錯,這世界有太多奇怪的男人,是那些人有問題,絕對不是你的問題......但你要相信,這世界上有更多的好男人喔!」
所以我想,金智英大概是會變好的。因為在她灰色調的人生中,始終還有星星點點閃著光的瞬間——
孩童時,指著世界地圖告訴她們姐妹倆世界很大,眼界要開闊的母親;
中學時,這位在公車上滿臉倦容卻始終留心保護著她的上班族姐姐;
大學時,有著全校第一的優異成績卻還是在和男生競爭中被刷下去、最後靠著自己不懈努力通過了極高難度的司法考試的學姐;
就業時,手把手教導她不要因為自己是女性就放低姿態、凡事要努力爭取的女組長;
當然,還有雖然過著平凡的生活,卻始終沒有放棄獨立思考和努力的金智英本人。
——所有的這些一起已經改變了很多女性的人生。
前少女時代成員崔秀英在今年年初推出了自己的個人綜藝,名叫《九零年生的崔秀英》,正是對金智英的致敬。她坦誠閱讀金智英的過程改變了自己很多的想法:原來我的人生中有這麼多的事情都藏有不公正的偏見,最可怕的是我卻沒有意識到。
於是秀英以綜藝為平台,希望去聽取更多90年生的朋友們的生活,更希望能讓其他人了解她們同齡女性的樣貌。
在小說的卷後語中,已經育有一個可愛女兒的趙南柱作者寫道:
女兒說她長大以後想要當太空人和科學家,我希望、我相信,也努力想辦法讓女兒的成長背景可以比我過去的成長環境更美好,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這是一位女性最美好的期許。
我們發自肺腑地希望,十年後的今天,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不讓下一個、下下一個金智英感到失望了。
趙南柱作家點燃的火炬,會由許許多多想要發聲、意識到發聲重要性、並且為之不懈奮鬥的人們接過來。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所想所願:
願中國青年都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讚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
Peace.
在這個時代,你認為女性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亞馬遜Kindle】在字裡行間,一起漲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