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人】王建花:情系五代德傳家

2019-07-19   文明榮成

在崖西鎮東雙頂村,只要提起王建花,所有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她是個大好人。她把公婆當作親生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她將小叔子生病的女兒當作親生女兒撫養成人;她把侄女的孩子當成親孫子呵護備至。

40多年來,王建花不離不棄照顧了五代人。她用親情維繫著大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用愛心、善舉讓他們沐浴在幸福快樂之中。

王建花剛進婆家,上有爺爺奶奶、公公婆婆,下有6個弟妹,婆婆常年患病,僅能自理。作為長媳,王建花不但要伺候婆婆,伺候爺爺奶奶,還要照顧弟妹,一家人的生活重擔都壓在她一人肩上。在贍養老人問題上,王建花對丈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父母辛苦了一輩子,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最基本的準則,人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孝順不僅僅要記在心裡,更要落實在行動上。」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奶奶晚年的時候,行動不便躺在床上,王建花就一直幫助老人清理污穢,保持老人的衛生。她從未表現出任何嫌棄或者不耐煩的情緒,而是經常陪伴在老人身邊,奶奶躺在炕的這邊,她坐在另一邊繡著花並留心著奶奶的情況。回憶起當初的情景,王建花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一直以來我做的都是我認為應該做的,換到誰身上不都應該這樣嗎?這些都是最普通的事啊!」

爺爺奶奶去世後,王建花和丈夫一起將弟妹拉扯成人。她的小叔子患有哮喘病,小叔子的媳婦精神不是很好,王建花和丈夫就一直照顧著他們一家人。1995年,小叔子夫妻相繼去世,留下兩個嗷嗷待哺的女兒,小女兒才8歲。這無疑讓原本就窘迫的家庭雪上加霜。王建花的公公為了不再拖累她,無奈決定將小孫女送給友人撫養。王建花知道後馬上跑到那人家裡把孩子領了回來,對公公說:「再苦再累咱也不能苦了孩子啊,這孩子我來養!」自此,她又多了一個「女兒」,成了四個孩子的媽。

沒想到的是,本以為健康的小侄女也有哮喘病,漸漸地越發嚴重,「那一次,她坐在炕邊玩,忽然就一頭栽倒在地下,一點動靜都沒有,我邊喊邊拍她,她卻只是張大嘴,發不出聲音,大小便都失禁了。現在想想當時那個場景真是嚇死我了,我都以為她沒救了。」提起當時侄女第一次發病的情況,王建花依舊心有餘悸。「那時我才知道,這孩子的病也不輕。可病了怎麼辦?看醫生啊!這孩子是我養的,我得對她負責任,必須照顧好她。」簡短的話語擲地有聲,那是王建花對孩子的愛與責任。

多年下來,王建花帶著侄女看了不少醫生,現在這個侄女已經結婚生子,身體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就連下地干農活也不成問題,王建花很高興。「好了,好了,終於有個健康的好身體了。」

侄女生下孩子後,為了減輕侄女家的負擔,也為了讓孩子健康地成長,從孩子呱呱落地,王建花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當成親外孫撫養。侄女也曾對兒子鄭重地介紹王建花:「這是你姥姥,要對她好。」如今這個「外孫」已經考上理想的大學,逢年過節或者家人生日的時候,他總會打電話回家問候。

說到自己得意的「小外孫」,王建花有說不完的話,邊說邊找出外孫中學時候的照片。端詳著手中的照片,王建花感慨:「斌啊!是好孩子,經常說等他掙錢了都給我。」說著,王建花用手小心翼翼地摸著照片上的少年,動作溫柔,滿是想念。

王建花對「外孫」的疼愛惹得自己的親孫子、親外孫都很吃醋,最小的孫子調皮地稱呼她為「斌的姥姥」,每次回家和小斌遇到都會上演一套爭寵的「全武行」,爭過之後又會好得跟一個人似的,對此王建花無奈地表示,他們兄弟姐妹感情就是這樣,喜歡在一起玩鬧,見面就「打」,不見面還想。

直到現在,王建花還是儘可能多地照顧侄女一家人的生活、照顧「外孫」,除此之外,她還經常教育自己的兒女一起照顧堂妹一家。小斌上大學後生活用品還有生活費很多都是他舅舅提供的。王建花告訴記者,可能是經常交流的緣故,小斌和舅舅感情非常好。「他舅舅生病時,斌都是一天三遍打電話問候,叮囑吃藥、休息,細心得很。有時他倆還會交流些小秘密,不告訴我。」言語中有些吃醋,讓人不禁莞爾。

王建花以一己之力照顧五代人,築起愛的家園。她常說「百善孝為先」,並身體力行,培養後代孝老愛親的優秀品德,她用自己的真心將這個家庭的每個人都牢牢地維繫在一起,就像她說的,這個家就是給他們溫暖的地方。

王建花用40多年的時間去照顧、關愛身邊的人,不計較個人得失,懷著一顆孝順之心、體貼之心、關愛之心,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為人親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她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告訴周圍的每個人什麼叫愛,什麼叫孝,什麼叫真正的孝老愛親。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