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的offer》算是2019年我看過的最好看的節目,一場素人職場秀,喚起了心中那份久遠的記憶,很真實也讓人覺得有收穫。
節目展示的是8個實習生在律所為期一個月的實習生活,還有以何炅、Papi醬為首的觀察團,每期都會就實習生們面臨或困惑的某個話題展開討論,很有共鳴。
雖然是初入職場,但不管是工作強度還是能力,名校出身的他們還是讓人驚訝和驚艷。8個人個性迥異,各有長短,短短一個月,把他們的成長曆程、情感心路多方位的展示出來,很有代入感,在他們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李浩源,堪稱「活的」詩詞庫和法律條文庫,他強大的知識儲備和曾經的光環,讓他一開始就鋒芒畢露,自信的讓所有人都倍感壓力。
但有趣的是,第一個實習課題他就輸給了何運晨,當宣布結果,聽到第一名不是自己時的那個意外的表情,太戲劇性了,蒙了一秒鐘,他馬上反應過來,去找何運晨,想看看自己到底輸在哪裡,果然學霸不是白當的。
後面的課題賽中,他的狀態明顯有所調整,不再那麼露鋒芒,但無論輸還是贏,他永遠是最自信的那一個,而且團隊意識很強,幾次在答辯現場幫團隊小夥伴解圍的仗義之舉,堪稱「最讓人安心的合作夥伴」。
優秀如他,煩惱的居然是擔心自己會做的不好。
和帶教金律師聊天時,他吐露心聲。因為父親是法官,他從小耳濡目染,雖然父母並沒有要求他子承父業,他還是自然而然的選擇了律師這個行業,但也正因如此,很多人都覺得他做這行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做的好也是理所當然,這給了他很大的壓力。
這也讓我很好奇,他的優秀,難道真的是因為法二代的出身,天生的?直到看到李媽媽,我有了答案。
有一期,8個人拿到第一筆實習工資後,放了個小假,其他人都是很放鬆的和家人、朋友相聚之類的。
李浩源也回家和媽媽分享,沒想到早飯時間,李媽媽就針對李浩源的問題,嚴厲的提出批評和要求,雖然說的內容確實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氣勢過於強勢,看著李浩源瞬間蔫了,陳赫都大呼換了自己肯定離家出走。
即便兒子已經很優秀了,李媽媽也沒有放鬆一絲要求;即便知道有拍攝,也絲毫不留情面,不讓步。
鏡頭前的嚴厲已經讓觀察團震驚了,可想而知,鏡頭下的李媽媽只會更嚴格,不過從她的談話內容也能看出她自己也是博覽群書,有一定實力的。
有這樣一個虎媽,嚴苛的教育自然少不了,但優秀也是能理解的事了。
所以哪有什麼天生的學霸,都是經過嚴格訓練出來了。
北大博士,這個出身讓梅幀一出場就驚艷四座。本以為她會是很強勢的作風,沒想到每次課題她都是被動低調的。
除了下鄉做法援時,她對法援對象的孩子表現出其他人都沒意識到的善意和共情能力讓人驚喜,其他時候的她幾乎沒有什麼突出之處。
雖然她的考核成績靠前,但是帶教律師也直言:「在這樣一個全力奔跑都不一定能贏的局勢下,她這樣的戰術是肯定贏不了的。」
梅楨最後也自我反省:從小的家庭教育讓她習慣了被動低調,做不到主動去爭取自己想要的,導致實習期間,很多時候本來她是可以的,但她還是被動等待,機會自然就被其他更主動的人爭取走了。
邱晨對此表示難以置信:「梅幀條件那麼好,居然還會自卑。「
是啊,為什麼條件這麼好,還會自卑呢?這很大部分應該歸因於梅幀的原生家庭,從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外婆相依為命,這讓她很沒有安全感,外婆打個噴嚏她都擔心的不得了,害怕自己唯一的依靠也會沒了。
哪怕是事隔那麼多年,當她法援現場看到那對相依為命的爺孫時,事後還是忍不住情緒崩潰,淚流滿面,說想外婆了。
有這麼一句話:有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很多人都覺得孩子怎麼樣都會長大,長大就好了,包括有的孩子自己也會這麼想,殊不知等真的長大遇到問題時,才會發覺自己還有童年時未治癒的傷口。
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未必一定有問題,但是大機率上還是有問題的多,所以現在很多人也知道了父母對孩子有多重要,那個求助律師為孫子找媽媽的爺爺,也只是想讓孫子的童年能得到媽媽的陪伴而已。
成人的世界固然有很多難事,難得似乎只能無奈犧牲陪孩子的時間,但是孩子的童年就那麼幾年,錯過了就再也回不去了,而這卻是他們一生幸福的基礎,就算後面付出十倍的精力也未必能彌補的了,這筆「生意」真的不划算。
外語出身的李晨,是專業最不靠邊的一個,他人畜無害的笑臉和敞亮的行為,讓觀察團一開始都對他喜愛不已,雖然他第一期就明顯處於劣勢,但所有人都希望能看到他的逆襲。
李晨經過了兩次考核,成績都墊底後,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情緒低落的去找帶教柴律師傾訴。
這一舉動還引發了觀察團的熱議:工作不順心找領導傾訴是否合適?不管怎麼說,這樣做確實是有風險的,但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最重要還是要看自己能否成長。
事實證明李晨的做法對他自己而言是有效果的,如何炅所說,李晨很幸運遇到了柴律這樣的好領導,給了他很大的鼓勵,也正是這份鼓勵給了李晨很大的自信。
直到最後實習結束時,金律師都說:「李晨和剛實習時像變了個人,變得非常自信,這得益於柴律對他的鼓勵。」
沒錯,有良師的鼓勵,自己的努力,李晨在實習期間的進步確實很大,尤其是他自薦做隊長的那次,運籌帷幄、事無巨細,團隊合作十分默契,從一開始就自信滿滿,到最後以做到極致的細節勝了對方。
確實很像要逆襲的節奏,只可惜,雖然他越來越好、越來越自信,但是其他人也都在進步,也許進步的程度有大有小,但是在本就實力有懸殊的情況下,他最終還是沒有勝出。
所以邱晨說:「逆襲不成功,才是人生的常態,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接受它。」
李晨固然也有很多的收穫,比如堅定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學到了很多專業實戰經驗等等,但要做到真正的逆襲,這些恐怕還遠遠不夠,實力上的懸殊本就很難超越,能做的只能是繼續努力,拉短這個距離,未來才有可期。
學霸也好、菜鳥也罷,人生想要前進,都必須不停的奔跑。有的人已高出別人一大截,也照樣要接受嚴苛的訓練或治癒來讓自己跑的更好;有的人努力了大半生還是落後別人一大截,想要到達目的地,只能更努力地奔跑。最終的人生,還是會有無限可能,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