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遇到咳嗽、呼吸急促,第一反應就是感冒或是氣管炎, 27歲的吳女士也不例外。
半年前,她在發現自己有咳嗽、氣喘的症狀後,覺得可能得了氣管炎,在老家當地醫院開了止咳藥服用後發現並沒有好轉,後又到醫院掛了鹽水,但一周後依然沒有效果,反而越來越難受。
網絡圖
咳嗽氣喘半年後就診
發現居然得了氣管癌
吳女士和丈夫育有一兒一女,平時都是由她在家帶孩子。
但隨著氣喘症狀的加劇,吳女士覺得越來越力不從心, 乾咳、喘息得越來越厲害,稍稍走兩步就會喘不上氣,自己的基本生活都難以保證,更別提帶孩子了。
在外地打工的丈夫聽聞後趕回家中,見到了走幾步路就喘得厲害的妻子。
「雖然孩子都已經上幼兒園,帶起來比較輕鬆,但是她喘得實在太厲害了。」丈夫回憶,當時的妻子只要走幾步路,喘氣的聲音就比剛跑完800米還要嚴重, 就像喉嚨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死死卡住透不過氣一樣。
這已經不像是單純的氣管炎了。雖然不懂醫理,但丈夫覺得妻子的病情不簡單。在諮詢了朋友後,他帶著妻子來到當地的頭頸外科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
經過CT檢查,發現吳女士的 氣管里有一個腫瘤,但由於當地的治療條件有限,醫院建議轉院治療。
切除腫瘤的同時
還保留了說話和進食功能
當他們慕名來到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頭頸外科時,吳女士已經呼吸困難,很難單獨走路了。
在接診了吳女士後,頭頸外科主任郭良和他的團隊經過CT、喉鏡、支氣管鏡和MRI等檢查後,確認吳女士得的是 氣管腺樣囊性癌,由於 巨大的腫瘤壓迫到了氣管,需要立即進行手術治療。
「當時的檢查結果顯示,她的大部分氣管都被腫瘤壓迫堵住,只剩下很小一點空間喘息。」頭頸外科趙正佳醫生介紹,吳女士的情況確實比較緊急,如果有一口濃痰卡住,她隨時都可能失去生命。
由於吳女士的腫瘤體積較大,切除後會造成較大的氣管缺損,手術風險大,術後併發症也較多。同時考慮到吳女士還很年輕,郭良希望在切除腫瘤的同時儘量為她保住喉嚨,保留說話和進食功能。
因此,在經過多學科會診後,他們創新性地使用鎖骨上島狀皮瓣聯合頸前頸闊肌皮瓣修復術,成功地保留了她的喉部。
手術結束後,切除後的 腫瘤最大直徑達到7cm。這麼大的腫瘤,至少長了一年以上。郭良感慨,如果能儘早治療,可能只需要進行微創手術,在前頸部留下一道疤痕,甚至連放療都不一定需要做。
需警惕兩周以上
不明原因的咳嗽氣喘胸
頭頸部腫瘤的發病,一般被認為與 煙草、酒精、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其中部分有家族遺傳傾向。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 長期大量吸煙的,被動吸煙的,都可能致癌。
作為一種罕見病,氣管腺樣囊性癌的發病率不高,卻非常容易被誤診。
大部分患者早期臨床症狀常以 咳嗽、咳痰、喘息及胸悶等非特異性呼吸道症狀多見,中晚期才逐漸出現進行性 呼吸困難、氣急等症狀,因此很容易造成誤診、漏診。
郭良建議,35歲以上人群建議一年進行一次胸頸部的CT檢查。另外,如果有 持續兩周以上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氣喘胸悶症狀得不到改善,也需要及時進行胸頸部的CT檢查。
來源:時報記者 任方圓 通訊員 葉斌 王屹峰
編輯:孟泓穎
轉載須申請授權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