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氣象,特開新欄,說些小曹自己的嘮叨。
一家之言,敬請指正。
生活條件進步了
想成為大師,就要無數的積累。
很多人在還沒成為大師之前,就餓死了。
以前,大家在地里干農活,得空才捏幾把壺,補貼家用,鄉下做的壺叫做「鄉胚」,所謂「鄉胚」就是總覺得帶著粗糙,敷衍的感覺。
你想啊,為了補貼生計,著急忙慌業餘做出來的壺,能有多好。
現今,紫砂從業者的生活條件都可以達到小康,年輕紫砂人不是那麼迫切的需要去賺錢,可以有更多的心思,可以靜下心把壺做好。
有了底氣(家人的支持),做不好就砸掉,直到做好為止,這還能不進步嗎?
看好壺方便了
如今博物館林立,到全國哪怕到世界各地,也都是很方便的事情。想看哪把壺的資料,想看哪把壺的實物,其實都簡單,只是想不想的問題。
今天想仿做一把顧老的壺,開車十分鐘到博物館看上一天,百度一秒鐘查到所有資料,做出來的壺肯定比自己在家瞎想出來的好。
以前好壺都在達官貴人手裡放著,普通做壺百姓哪有機會見到。
顧老如今在紫砂圈無可替代的地位,竊以為,和他早年上海仿古時,見的那一把把先賢的好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同行之間隔閡少了
早年同行是冤家,做壺人家有朋來訪,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泥胚趕緊藏起來,生怕被人偷學去一星半點。
如今,志同道合的紫砂藝人在一起互相交流討論壺藝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有很多自己在家閉門造車想不通的問題,別人一句可能就茅塞頓開。
達者為師,只有不斷的互相學習,才會進步。
從業者審美水平提高了
從古至今,做壺做的好的,一定是多和文人相近,有著更高審美的指點。
陳曼生、玉成窯等等無不是紫砂歷史上的里程碑。
現在很大部分紫砂藝人,都接受過正規的美術教育,對於紫砂形體的比例,審美的取向,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工具進步了
科技日新月異,如今各種輔助工具層出不窮,以前費盡千辛萬苦做的事情,現在毫不費力就可以搞定。
做壺前先電腦製圖,預看效果,不對再改,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暫時就想到這裡
祝大家新年愉快,萬事勝意。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kvFa28BMH2_cNUgkzz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