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知之明 」 顧名思義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了解程度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知道自己適合幹什麼,不適合幹什麼。了解自己幾斤幾兩,能成多大事兒。而對於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兒會有一個清晰的界限。
可是我們會發現,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越來越多的家長迷失在家庭關係的角色互動中,早已不清晰自己和孩子之間的界限。在我們接待的很多家長中都會反饋到一個問題「 孩子在學習上完全沒有獨立自主性,不知道學習到底是為誰?我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都為此很迷茫。
媽媽A:「從小到大,都是我陪著寫作業,到現在如果我不在家,他的作業可以拖到我回來都沒做完,有時甚至都還沒開始做……」
媽媽B:「 從上小學開始,為了幫助她更好的學習,我辭職在家全程照顧她衣食住行,可是為什麼她還是學不好? 」
爸爸C:「 孩子在家裡橫行霸道,誰的話都不聽,不如意就潑皮耍賴。可是為什麼一出門就躲在大人身後不敢出聲,慫的不行?」……
孩子們的問題似乎層出不窮,可是我想反問一下爸爸媽媽們:我們有多少家長能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做到自知之明,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可以協助的,什麼是不用協助的?
曾幾何時,孩子的一切已經成為你的一切?你一次次把自己的習慣注入給他,你在用自己的方式幫他解決,你試圖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他?
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所有的經歷都成為他人(父母)操控的事實時,請問有誰願意當一個牽線木偶 ,任由他人擺布?有多少次是當看到孩子想要而不知道怎樣獲得時,是你直接幫他得到而不是想辦法激勵他自己完成?你是不想讓他經歷,覺得他慢,覺得他做不到,還是……
當自知之明只是調侃自己、自嘲解圍的一種工具,而沒有真正落實在自我覺察和反省的實處時,這個時代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卻是甚為稀少的 ! 以家庭教育為例其他關係皆如此。
~End~
(圖片版權說明: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旨在分享,尊重圖片原創。原作者可隨時聯繫予以更正,或做刪除處理,特此聲明。感謝!感謝!再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