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光照對雛雞生長發育的好壞、成活的多少、成雞產蛋率的高低都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因此,要想養好雞,必須懂得光照的管理與控制。
光照對雞的影響
1 光照的種類
光照有兩種,一種是白天的自然光照,即日光;另一種是人工光照,就是在夜間給雞補充光照或在密閉雞舍內,以燈光給雞照明。
2 雞在生長發育各階段所需要的光照時間和強度
2.1 雛雞出殼後2~3天內,每天需24小時光照,便於雛雞採食和飲水。4日齡以後直到140日齡,整個生長期以每日光照8~10小時為宜。
2.2 產蛋期每日光照需14~16小時。
2.3 肉用種雞每日15~15.5小時光照,雞需要較暗的光,因此,給予的光照不能過強。
3 怎樣控制光照
密閉式雞舍,靠電燈照明,因此,光照時間的長短、強弱都比較容易控制。然而,為節約用電,降低成本,防止因停電而帶來的雞群騷動,絕大多數養雞戶,用有窗的開放式雞舍養雞,受晝夜時間長短的約束,因此控制光照的工作,就比較複雜了。在修建雞舍時,窗口要留適當,最好不要超過一般住房窗口的2/3。用全玻璃窗的房舍養雞,白天光照過強,須用窗簾遮擋,使舍內變暗些,保持適宜的光照強度。
在晝短夜長的季節,靠白天的自然光照達不到要求的標準時數時,就要補充人工光照。首先要在放入雞前安好電燈,每10平方米安1個,其高度以距地面2m為宜。除了雛雞出殼後3~4天內可用大瓦數的燈泡外,以後所用的每個燈泡,不要超過60W,並要經常擦拭,去掉上面的灰塵。補充光照的方法,一般採用早晚兩頭補光,在日出前半小時開燈,開始計算光照時間,喂完早食閉燈,日落前半小時開燈,直到照足應給予的光照時間閉燈。補充時,如遇停電,須點燃煤油罩燈或蠟燭。陰雨天舍內過暗,白天也須開燈補光,以保持相對穩定的光照。
4 生長期的光照
雞在生長期每日給予的光照只能遞減,可由16小時(白天最長的自然光照時間)逐漸減到8小時(不能低於7小時),但不能遞增,如每日光照由7、8小時,增加到10小時以上,特別是超過11小時,就會使雞發育過快、早熟早產、體重輕、蛋重小、產蛋率低、死亡率高。從3月下旬到8月份孵化出的雞雛,在其生長期,取其自然光照,即可形成遞減光照。因此在每日的光照時間上,無須加以控制。其他月份孵化的雞雛,如白天自然光照時間長,形成遞增光照時,須在早晨和傍晚,用掛厚窗簾的方法,使舍內變暗,來縮減光照時間,達到要求的標準光照時數。
5 產蛋期的光照
雞由生長期進入產蛋期,每日光照時間應緩慢增加,如140日齡時,雞的體重已達到要求標準時即可開始增加光照。肉用種雞從154日齡開始增加光照,如體重未達到要求標準,可延遲1周增加光照。首先把每日光照增加到13小時,以後每周分數次遞增1小時,直至每日光照增加到14~16小時,肉用種雞增至15~15.5小時,以後恆定在這個水平上。增加光照如操之過急,從每日8小時,突然猛增到14~16小時,會使雞產蛋增加過快,致使有的雞造成輸卵管外翻(掉蛋包),招引其他雞叼啄而致死。此外,也不能把每日光照從已增加到的16小時,再減到15小時,這樣雞的產蛋率就會隨著光照的減少而下降,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開放式雞舍:自然光照與
人工補光相結合。
燈光設計:開放式與密閉式雞舍相同。 具體設計如下:
1、燈具:節能燈或白熾燈,同時安裝傘形燈罩;燈泡的布局應使燈光照到料槽,特別注意下層籠的光照強度。(白熾燈:5.0lux/m2.1w)
2、高度:一般安裝高度為1.8-2.4米(超過頂層籠0.3-0.5米)
3、位置:安裝在雞舍過道中央;兩排以上的燈泡應交錯排列;前7天60w燈泡(20-30lux)或9w節能燈;7天後改用45w(10-20lux)或7w節能燈。
4、間距:間距為安裝高度的1.5倍左右。電線採用封閉式線路。
密閉式雞舍:採用人工光照計劃
重型肉雞育成期的重要目標是保持種雞的性成熟和體成熟的協調一致,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理想的蛋重和開產後產蛋率的不斷上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性成熟的均勻一致性和體重的均勻一致性同樣重要。實際的體重和光照方案與農場所處的地理位置、飼養季節、雞舍類型以及本場對最低蛋重的要求有較大的關係。光照對種雞的影響包括光照的長度和強度兩個方面,光照強度和長度的共同運用刺激效果更明顯。即使是開放式雞舍,光刺激前適當遮暗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使雞群能夠快速均勻地性成熟的關鍵,是使公雞和母雞的體重在14周齡以後直至光刺激前都達到體重標準,然後才實施足夠強度和長度的光刺激。對於體重沒有達到標準,發育狀況不好的雞群,不管均勻度如何都應推遲第一次開始光照刺激的日齡,因而在育成期14周齡以後,必須使體重達到標準,並且確保以後每周都保持體重的一定增幅。
種雞的正常開產周齡(周平均5%產蛋率)應為25~26周齡,所有的光照方案的體重方案都是為此而設計的。為達到性成熟按時和整齊一致,所有的燈必須保證乾淨且工作正常,不能工作的燈泡必須立即更換。特別是對於密閉式雞舍,這點尤為重要。應經常檢查燈光定時鐘是否準確且工作正常,並定期觀察開燈時間與設定的開關時間是否一致。無論哪種飼養方式,當種雞體重達不到標準或種雞發育不好時應推遲光刺激。
育成期間,絕對不能增加光照時間和強度。光刺激開始以後直至產蛋期結束,絕對不能減少光照時數和強度。育成期內要保證閉燈以後雞舍遮黑良好,閉燈後光照強度應小於等於0.5勒克斯。雞舍漏光或達不到要求,會降低密閉雞舍的效果,因而進風口和排風扇必須加裝遮光擋板。密閉雞舍的最大優點在於能嚴格人工控制光照,使得處在「逆季」的雞群開產正常,產蛋量增加,可使用燈光定時器控制光照方案,另外雞舍內捲簾或窗口打開或升降必須靈敏有效,停電時最好能自動打開。密閉式雞舍的光照方案如下:0~3日齡光照時間23小時,4~14日齡光照時間16小時,15~21日齡光照時間12小時,22~146日齡光照時間8小時,147日齡至見蛋光照時間14小時,見第一枚蛋時光照時間15小時,30%產蛋時光照時間16.5小時。
如何控制後備母雞舍光照
光照制度不僅影響後備母雞達到性成熟的日齡,而且影響母雞的其他經濟指標。一般在育成期有規則地減少光照可推遲後備母雞的性成熟(最多可推遲3周),並能增加母雞產蛋前期的產蛋量和蛋重。
1.光照的閾值
後備母雞育成期的光照強度應維持在5l勒克斯左右。一旦超出這個範圍,雞群通常會有啄癖,而且變得神經質。若一個光照周期的光照時間短於11小時,母雞的性成熟日齡和開產日齡將會推遲。否則,就會提前。
2.限制光照的日齡
育成期減少光照最好在育雛期結束後儘快開始。多數育種公司建議於後備母雞3周齡左右開始實行每天恆定10~12小時的光照制度,也有的建議實施漸減光照制度。具體執行哪種光照制度應根據能否具體保持後備母雞的目標體重而定。如果後備母雞到12周齡還未實施限制光照制度,則日後不會獲得最佳的生產效果。
3.後備母雞的光照制度
生產中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和人工控制光照。對於全黑暗雞舍,很容易實施人工控制光照制度,推薦從後備母雞約3周齡開始實施恆定的8~10小時光照,一直維持到其性成熟。如果雞群體重低於該品系或日齡的標準體重,也可採用恆定10小時光照。但對有窗或掛帘的雞舍,在利用自然光照的情況下補充人工光照則較為複雜。原則上,於3月5日~4月30日孵出的雛雞可成功地在完全獲得自然光照的雞舍中飼養。當出雛日期在9月1日~次年2月28日時必須用人工光照來干預自然光照,因為這些雞的育成後期是在日照增長期度過的。具體的干預方法有兩種:一是恆定光照制度,即依據雞群達到性成熟日齡(16~22周齡)前晝間最長的日照小時數,從3周齡開始至開產為後備母雞提供上述光照總量。二是縮短光照制度,即首先確定達到性成熟(16~22周齡)時雞群能獲得的日照時數,然後加上6小時,這就是從第2周開始雛雞應得到的光照長度。此後,總光照長度每周減少20分鐘,直至後備母雞達到性成熟為止。
免責申明:文章來源於網絡彙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作者致敬!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