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小時候寫的作文題目麼?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記一件難忘的事》。人生中哪那麼多難忘的事啊,最後最讓人忘記不了的就只剩下這個題目了。
除了《一件難忘的事》還有《我的爸爸》《我的媽媽》。
微博上一小學生寫作文吐槽老師29歲還單身上熱門。說老師脾氣好,缺點是不會談戀愛。老師評語:讓您老人家費心裡。網友紛紛評論,真是讓學生操碎了心。
看看網絡上流傳的這些小學生作文,不得不說現在小朋友的腦洞真是越來越大。
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作文都逃不脫用詞不當和流水帳的命運。難道寫作這件事就只能拼天賦麼?其實是你沒有用對方法,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這本《我們1班的作文課》就是一本教寫作的書,而且是從零基礎開始教起,你想小學生都能學的會,還怕沒基礎的成年人學不會麼?
《我們1班作文課》看起來像是一本小學生優秀作文精選,但是仔細閱讀你會發現,並沒有這麼簡單。《我們1班的作文課》共分為上、下兩冊,每冊按主題和體裁分為很多專題,一共收錄了120篇左右文章,幾乎涵蓋了小學生可能接觸到的所有文學體裁。
作者王悅薇老師書中既對每個專題的開篇寫作指導,對每篇作文也都進行里細緻的點評。讓孩子明白這篇文章好,好在哪裡,是好在用詞的精準,還是描述的生動,或者句子的節奏感。
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寫作的真正樂趣,而不是機械的去背誦範文,那樣的句子寫出來雖然很華麗,但是讀不到靈魂,沒有真實感受的作文是可悲的,它不會讓你獲得快樂。
作者王悅薇是微博百萬粉絲博主,還是知名小學的班主任。她把帶班過程中的點滴記錄在微博上,沒想到收到了大家的喜歡。這本書里收錄里全班43個孩子3年時間裡的優秀範文。很多作文都獲得了網友的點贊和轉發。有的文章都秒殺很多大人。
接下來我們就和王悅薇老師一起學習怎麼才能寫好作文。
一、什麼是好的文章
以前我們常聽說一句老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這話要變,變成得語文者得天下,而在語文當中,作文和閱讀理解又占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寫好作文變得尤為重要。
但是很多孩子一遇到寫作文就變得頭疼,不知道怎麼開頭也不知道怎麼結尾,更重要的是感覺沒什麼東西可寫。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寫好作文,各種辦法都用了,乾脆直接讓孩子背點詩詞美文。
這個不失為一個辦法,但是寫出來的內容卻像是辭藻的堆砌。那麼什麼樣的文章才能算得上是好文章呢?
1. 有真實感受
把最為觸動自己的地方描寫出來,而不是用一大推華麗的詞句。就好比寫書評,我們把讀書過程中最打動自己的內容分享出來,先感動自己再感動讀者,這就能算得上是一篇好的書評。
在《病床邊的淚》這篇中,邵梓淇寫道「看到這一幕,我眼裡的怨恨被淚水沖刷掉了。我想起母親整日為了我而憔悴,想起她為了照顧我而日益瘦弱的脊背,我竟不曾心存感激」這段沒有用什麼比喻或者擬人的修辭,但是卻讓人很感動,一下能夠會想起自己母親為我們操勞的樣子,很有代入感。
2. 用詞準確
王老師在書中提到,修辭手法很重要,但是用詞的準確性更加重要。這是衡量一篇文章是否優質的重要標準之一。
還是以那篇《病床邊的淚》為例。「我痛的嚎啕大哭,不時發出撕心裂肺的吼叫。我悽慘的哭聲,讓人聽起來心驚膽寒,整個手術室就像屠宰場一樣」
這裡面用連續用了三個成語,但是卻並沒有讓人覺得結構臃腫,反而恰當的表達了當時疼痛感。
3. 有節奏感
熟悉新媒體寫作的人都知道,現在的文章短句比長句更具有可讀性。這是因為短句更有節奏感。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起起伏伏,像音樂一樣有平緩,有激進;有高山流水,有小溪流淌。
二、素材的積累
在了解了什麼樣的文章是好文章之後,就要解決無話可寫的問題。想解決問題就要在平時多下功夫積累素材。很多人採用的是建立素材庫的方法,除此之外還需要多留心觀察,多挖掘有趣的寫作素材。
比如平時公交車上的見聞,或者網站熱搜上好的評論。加上平時對這些見聞的感想,都可以及時記錄下來,留作作文時的素材。
閱讀在一個作家的生活里就是他的創作核心。如果你沒時間讀書,你就沒時間寫作。史蒂芬金
另外一點是要多讀好的文章,有的人總覺得讀書無用,但從最直觀的角度來說,讀完一本書,也許沒法把文章中的內容全都記住,但是最觸動你的內容,肯定印象深刻。這個在後期寫作表達上,都會有很深的影響。
三、多次的修改
很多人都覺得寫作要靠天賦,根據科學網的專家表示,寫作是可以靠後天培養的。但是這種培養不能夠依靠你教我學的方式,這樣即使老師在台上講的再生動,對學生來說幫助也並不大。
而是因該靠拆解,練習和反饋三者相結合。
班裡每個同學的作文,王悅薇老師都會批改至少3次以上,對於孩子們來講每次修改,都是一次進步。
魯迅曾經說過: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
忘了誰曾說過,你的文章如果自己不捨得改,就會有其他人來幫你做這件事。這麼看來修改是文章變好的開始。
學好寫作不僅僅能夠幫助孩子們在考試中獲得高分,還給予他們一個自我對話,自我療愈的機會。看完之後,我也很希望有《我們1班作文課》這樣的語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