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綿陽,你首先想到的會是什麼?
北川羌城、九皇山、竇圌(chuí)山?還是李白、歐陽修、文與可?或者是李子柒?
你們想什麼先不管,反正作為資深吃貨,小編最先想到的永遠是江油肥腸,是綿陽米粉,是梓潼酥餅!
綿陽可謂是山清水秀,人傑地靈,還有數不清的美食:江油肥腸、綿陽米粉、梓潼酥餅、冷沾沾、梓潼片粉、席涼粉、鍋盔......說起都要流口水了。
有山有水有美食,關鍵還很近,自駕過去當天就能打來回,高鐵就更方便了,半個多小時就到了。
還等什麼呢?綿陽走起,美食安排起。
有山有水,有李白
綿陽地處四川盆地西北,有平原也有山谷,有北川羌城,也有九皇山、竇圌山、藥王谷、涪江等山水,是劍門蜀道上的重要節點。
綿陽的山,既有川西的巍峨,也有川南的俊秀,還有川北的險與奇,在這裡,你可以一窺蜀山的魅力。
在這個季節,九皇山和竇圌山也到了五顏六色的時節,「漫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景色也即將上演。
去九皇山,看雲海日出,走絕壁棧道,在情人橋打卡,度過最浪漫的旅程。
去竇圌山,體會劍門蜀道的巍峨,李白筆下艱難的「蜀道」就從這裡出發。
然後再到青蓮居士李白的故里,品味從他「繡口」吐出的「半個盛唐」。
去太白書屋,瞻仰詩仙留下的唯一手跡——上陽台帖,從短短的25個字里,感受李太白的風骨和品格,帖上比正文還多的題跋和印章,是那些「狂熱粉絲」留下的「塗鴉」,也是上陽台帖的勳章。
再去歸來閣和杜甫堂,認識李白的「頭號迷弟」杜甫,讀一讀「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看一看合格「粉絲」的自我修養,「大李杜」的CP,在這裡流傳千年。
不過即便如此,也難敵過偶像一句「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最後到太白碑林,在唐式建築和閣樓中「沉浸式體驗」大唐氣象。在碑林中「偷看」李白的粉絲群,學習一下合格粉絲的「常規操作」。
海量美食,來了就走不脫
既然來到了綿陽,怎能不「大吃特吃」呢?米粉兒、肥腸、酥餅、冷沾沾,我全都要。
雖然綿陽的美食有很多,但能被冠以「綿陽」二字的,也就只有米粉了,不管是米飯黨還是麵食黨,都難以抵擋它的誘惑。
對於綿陽米粉,《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這樣形容:「輕輕一燙,放進骨湯或者紅湯,粉都會乖巧順滑地在碗底招搖」......畫面感立馬就出來了,超想吃!
地道的綿陽米粉分為紅湯、清湯、對澆三大類,每一種,都有它獨特的味道和魅力,每一種,都是人間至味。
肥腸的滋味,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愛的人愛得不得了,不喜歡的人滿臉都寫著拒絕。
但江油肥腸卻能收穫絕大多數人的喜愛,它色澤黃亮,味道香醇,柔嫩可口,肥而不膩,令人望而生津,下飯喝酒爽口開胃,巴適得很!
江油本地人的標準吃法是,一碗肥腸,一碗乾飯,在加上一碗由醋,蔥花,薑末沖調的酸湯。
一口肥腸,一口乾飯,肥腸所特有的油脂和大米的香糯混合在唇舌之間,最後喝口酸湯帶走餘留的油膩。那感覺,簡直不擺了!
梓潼酥餅原名「薄脆子」,對「愛餅人士」來說,它絕對是人間至味,香、酥、脆都恰到好處,每一口都是享受。
它形如滿月,色澤淺黃,光澤明亮,酥紋均勻清晰,香而酥脆,入口化渣,餘味回香淡雅,為梓潼三絕之首。
相傳早在漢代就有酥餅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寄居梓潼時,就常以酥餅伴酒吟詩,因此有「金樽美酒香酥餅,相如彈琴醉文君」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