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這座塔,幾乎人人都知道,名字卻少有人讀對,比鐵塔價值還高

2019-06-12     旅遊看開封

提到開封,許多人立馬會想到開封鐵塔,這座歷經千年的古建築已經成為開封城的標誌。但實際上,在開封城的另一座佛塔,其名氣一點不比鐵塔低,甚至其歷史價值或許比鐵塔還要高一點,這就是繁塔。

繁塔,位於開封城東南,原名"天清寺塔",興建於後周世宗年間(公元955年),比始建於北宋初年(公元1048年)的開封鐵塔還要早近100年。時至今日,許多人都將繁塔讀作fan塔,卻不知道在這裡應該讀作po。

故老相傳,後周時,這一帶為繁(po)性所居之地,原本是開封周邊不可多得的一片高台,名曰繁(po)台。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佛(fo)與繁(po)的讀音有相通之處,也有可能本身就是佛塔的含義。

後周世宗時,在此修建了一做寺廟,名為"天清寺",作為周世宗柴榮的功德寺,故而繁塔也被稱為"天清寺塔"。說也奇怪,佛教各個流派似乎都看上了這塊地,天清寺被毀後復建於此,而明代有和尚在這裡修建了國相寺、白雲寺,使這塊繁台上幾乎都被佛寺所擠占。

不過,到了近代,在馮玉祥任河南督軍期間,開始大規模的驅逐僧人,繁台上的佛寺幾乎被全毀,只有這座繁塔至今尚存。

當然,這座繁塔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歷經磨難。據歷史記載,這座繁塔原本應該是9層,到了元代,因為雷擊等原因,已經少了兩層。進入明代,開封為周王封地,有人說開封繁塔的風水與龍氣相關,皇帝害怕之下,一方面削減了周王的三護衛,另一方面則將繁塔削掉了四層。所以,今天的繁塔就只剩下三層了。

現在的繁塔高36.68米,為三層六角空閣樓木塔,內外均帶有厚重的歷史滄桑感。從外面看,由一塊塊磚堆砌而成,每一塊磚上均有一個佛像,包括佛、菩薩等108種,總計大約有7000多塊。

內部則珍藏著許多珍貴的石刻,共有199塊。比如第一層南門洞東壁上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石刻,西壁上刻有《十善業道經要略》等等,大多為宋代年間所刻,為當時的著名書法家趙安仁所書。

中國佛教建築史上,佛塔造型呈現出從四角到六角,再到八角的轉變。但我們今天所見的佛塔大多為四角或者八角,六角存在的時間十分短暫。因此,繁塔作為中國歷史上不可多見的六角佛塔,在佛塔建築和佛教文化的研究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從目前來看,開封鐵塔可能就比繁塔高一點,但繁塔在歷史、價值等方面要比鐵塔更勝一籌。所以,誰是"開封第一塔"可能還需要詳細談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OG-B2wBmyVoG_1ZL6g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