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好吃貨」

2019-11-09     陝菜之都

特別聲明:本文為本頭條號特邀作家張兆紅老師原創作品



​小時候的「好吃貨」

原創/張兆紅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北方孩子們的零食里,有著與今天大不相同的「好吃貨」!



老糖

一種用含有糖分的食物熬製成的不規則塊狀糖,有黑紅色、焦黃色,吃起來粘牙。熬制的好,味道越吃越粘越香。熬制不太好的,吃起來焦味濃。老糖賣的時間主要在冬天,基本是做糖的人走街串巷賣的,孩子們買的時候也不需要稱,幾分錢就可以買一大塊。有時候自己沒錢,就從家裡架起來的玉米架上擰下來個玉米棒子換,買糖人也會給一大塊。吃的時候,快大咬不下來,就使勁的在桌子上砸,有聰明的,拿個毛巾包住,使勁在牆面上一摔,大塊就散開成小塊了。老糖遇熱就變軟,有靈巧的用軟了的老糖捏成小動物樣,也有專門賣糖人的藝人,熬制好糖稀吹的各種動物,人物,這在農村轉巷的少見,基本在縣城和過會時容易遇到,孩子們會圍繞著看神奇,大人們也叫絕。



洋糖

就是水果糖,一毛錢十個,大隊小賣部,鄉鎮百貨店賣。小夥伴們誰要有幾分錢,會專程跑幾里地去買,買回來吃的時候,會把剝下來的糖紙整理的平平展展的夾在書本里,或者集中收藏在一個盒子裡,偶爾有好朋友來了,會拿出來炫耀給他們看。各種各樣的糖紙,材質和畫各不相同,張張都是精美的寶貝,也是自己吃過糖的一種標誌,會倍感自豪。



炒豆豆

生產隊里養著耕地拉車出力的牲口,人們把這些牲畜是相當的當事,到秋收後會儲存了黃豆,給它們炒了吃。小孩子們,有誰知道炒豆子了,就會越幾個關係最要好的,從剛能容納一個人鑽進去的柵欄門裡鑽進去,每人都先裝滿自己的小口袋,然後溜出來,悄悄聚集在一個麥積垛下吃。那豆子因為是給牲口加的硬料,有炒熟的,多數都不太熟,可孩子們聚在一起,又說又笑,吃的也是津津有味,也不怕吃多了過後拉不下。



冰激凌

這可不是現在孩子們吃滴奶油果味冷飲,只是冬天水缸里的冰凌茬子,或者屋檐下的冰柱。那時的冬天特別的冷,放在灶房用來儲水的瓮也會結厚厚的冰層。在起初剛形成的冰層時,孩子們會從瓮里撈出來吃,薄薄的一層,咬牙聲脆,一股清流涼意,不覺得一點寒冷。村部的茅草屋檐下,雪後太陽出來,一縷縷滴水簾冰柱,被照的七彩閃亮,小夥伴們爭先恐後的去夠下來,品著其雪水的滋潤與甘甜,也不怕鬧肚子。



罐頭

特別是橘子罐頭,我的最愛。平常捨不得買,都是走親戚來給爺爺帶滴禮物。獨特的酸甜味和著炮製過無籽的橘子瓣,爽口潤心,至現在想起來都流口水。因為特別喜歡這味道,偶爾就纏著爺爺去百貨店買個,拿回來時,幸福感十足。這貴重的好吃貨一般是不拿出去跟小夥伴們分享滴,也是因為不好拿。還有種魚和午餐肉罐頭,鐵盒盒裝的,都非常好吃。

野葡萄

黑豆豆,生長在田間地頭,秋季成熟,成長飽滿的,縷一把放嘴裡,吃的滿嘴紫色可口的甜。小夥伴們最喜歡大人從地里幹完活下晌,會折回來一枝一樹的黑葡萄,大家吃著說著笑著,還會比看誰的繁,誰的黑,誰的甜。

07.

sept

尖尖毛

又名瑪麗毛、毛毛根,學名叫茅草根,是一種北方春天田野特有的好吃貨。每到春天小草探頭,茅草根的花骨朵也從地面探出尖尖的腦袋,小夥伴們會成群結隊去田野小渠,溝坎容易存水的地方去尋找,剝開花骨朵,白生生毛絮,嫩甜芳香。記得有次藉故家裡過事沒去學校,跑到田野里拔尖尖毛,被老師找來,回去後讓把滿滿一口袋的勝利果實給班上同學們分了,心裡很是耿耿於懷了好一陣子。尖尖毛的花期短,很快就開花老的吃不成了,夥伴們會在夏末秋初時去挖茅草根,細細的一節一節,嚼起來甘甜甘甜。

還有像酸棗、嫩蓖麻籽、野枸杞子;麥乳精、口哨糖、果丹皮等等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多說了。

現在孩子們的零食,琳琅滿目,那些田野里自然生長的好吃貨被訂上不幹凈不安全的標籤,那些時代標誌的百貨店零食也基本退出歷史舞台,遙遠的過去,遙遠的記憶,僅僅留在那個遙遠的年代。

作者簡介:張兆紅,暱稱兮兮伊人,筆名夢兒,書名一紅,齋號潤玉閣,大荔人,教育工作者。書法主攻魏碑,能寫古體詩詞、現代詩歌、散文,也做傳記敘事。熱愛朗誦,學習二胡,常言生的平凡,活的恬淡,學無止境,歸於自我。

張兆紅老師倩影

編輯:李躍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I7bXW4BMH2_cNUgOH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