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正在蔓延,看似孝順父母,實則老人苦不堪言

2020-10-09   幼教咖

原標題:「新型啃老」正在蔓延,看似孝順父母,實則老人苦不堪言

王老太和老伴最近過得不是很舒心,總覺得一股火壓在心口疏解不出來,但是又苦於無人傾訴,說多了還覺得是打自己的臉,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王老太有一個兒子,前幾年,兒子結婚後就與兒媳單過,王老太是個很有界限感的開明老人,所以平時也不怎麼摻和小倆口的生活。

自從孫子出生後,王老太心裡高興,只要兒子兒媳需要,不管是出錢還是出力,王老太都心甘情願。

而小倆口這面,沒有孩子的時候兩個人都上班,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可是孩子出生後就不同了,方方面面都要花錢。

尤其是孩子開始上學後,各種補習班的費用就不少。最後兩個人乾脆想了個辦法,讓王老太住過去幫忙減輕壓力。

王老太一聽是接自己過去養老,雖然跟老伴有點不捨得老家的生活環境,但是也高興子女有孝心,所以跟鄰居們炫耀了一番也就去了。

沒想到去了才知道,自己並不是來養老的,而是給看孩子,當保姆的,甚至還要把自己的養老金貼補到孫子的補課費用上。

最讓人寒心的是,老倆口付出這麼多一點沒有換來子女的感恩,反而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抱怨老人做的不好。

王老太想要跟老伴不操這份閒心,乾脆回老家得了,但是又捨不得孫子,再說兒子的壓力那麼大,自己做父母的也不忍心看著不管。

其實,像王老太遭遇的這種現象,就是最近新興起的「新型啃老」,這種現象正在你我身邊蔓延,表面上看似孝順父母,實際上卻是子女成年了依然不能獨立,讓老人苦不堪言。

為什麼會出現「新型啃老」?

提到「啃老」,我們就會想到「巨嬰」,很多年輕人步入社會了,卻依然不能經濟獨立,更別提孝敬父母。

這些人習慣了向父母索取,對於父母的付出習以為常,絲毫沒有感恩之心。如果這種情況延續到子女做了父母,那麼「啃老」勢必也會延續下去。

為人父母,本該懂得做父母的不易和辛苦,身上也多了一份責任感,但是總有些人,還是習慣性地向父母求助。

不是把孩子扔給老人照顧,自己做甩手掌柜,就是借著「孝順父母」的名義,讓父母繼續為自己的小家庭經濟付出和體力付出。

歸根結底,之所以有「新型啃老」的現象,還是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導致,讓子女沒有從心理上真正地成長起來。

想要避免自己的孩子「啃老」,家長都要注意哪些?

1.切忌過分溺愛孩子

很多家長其實心裡也明白不能溺愛孩子,但是真的做起來,就難免把握不好尺度和分寸。

尤其是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幫忙帶娃,更容易出現溺愛孩子的現象。

被溺愛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變得很自私,既不懂得為別人付出,而且還會覺得別人對自己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這樣的孩子成年後對父母也沒有感恩之心,反而會習慣性地向父母索取,變成「啃老族」。

2.鍛鍊孩子的自立性

一些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習慣了對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卻忽略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也應該及時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想要在這個社會上靠自己的能力生存得很好,就要具備獨立性,否則習慣了事事都依賴父母,即使成年了也不能完成成長的蛻變。

所以家長應該學會在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讓孩子嘗試自己去獨立完成一些事情。

3.教會孩子具有責任感

做父母的在晚年會收穫什麼樣的子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如何教育子女,因為教育就如同修剪樹木的剪刀,想要收穫參天大樹,自然少不了一把好剪刀。

家長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教會孩子具有責任感,讓孩子懂得擔當,這樣孩子才會明白孝敬父母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4.家長以身作則

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想要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父母首先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孝順老人,是一個家庭的良好家風,只有一代一代正確地傳承,才會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孝順子女。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本能,但是愛也要講究方式,不要讓錯誤的愛最終害了孩子,那樣才是真的得不償失。

我是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由於是自己碼字,如果錯別字請見諒。本帳號已開通維權,歡迎個人轉載,但不允許抄襲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