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國二代機都退完了,中國咋還在用殲七殲八,是因為沒錢嗎?

2020-12-07     戰爭史

原標題:別國二代機都退完了,中國咋還在用殲七殲八,是因為沒錢嗎?

作者:毅文團隊阿喀琉斯,無授權禁轉

第二代戰機誕生於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是冷戰期間各國的主要使用機型,但在經過長達40多年的服役以及不斷的改進後,各國已經基本將改進潛力榨乾,在進入21世紀後,主流國家已經基本陸續將二代機淘汰。

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二代機殲-7、殲-8,這些在別的已開發國家眼中看來老掉牙並且基本不能適應現代空戰的戰機,卻依然有500多架在我軍當中服役,當前中國空軍已經研究並裝備了四代機,在發展到如此程度下,卻依然保留大量老飛機的做法實在是令人有些不解。

殲-7G和殲-20,我國世界上唯一一個二代機和四代機並存的國家

其實以上有一點沒有說錯,殲-7和殲-8在三代機橫行的當前局勢下,它們在空戰當中確實沒有什麼作戰能力可言。所以空軍也沒打算讓這些二代機把去承擔一線作戰任務,所以這些老飛機大多是在二線部隊作為日常訓練使用,因為總的來說中國的整體航空業比美國等西方國家弱一些,在飛行員的培養上來講只有民航學校和軍事院校在為國家提供飛行員,民間飛行員的儲備數量相比西方實在是太低了,沒有足夠的飛行員補充打起仗來是很要命的。所以留用大量的二代機來擴充教練機儲備以此訓練飛行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連隔壁日本宣告F-4EJ"鬼怪"/"醜八怪"戰鬥機將於12月停止所有飛行活動,這標誌著日本的二代機也基本全部退役了

另提一點來講,中國的整體軍事能力上升也就是這十幾年的事情,空軍在數年前也依然是採用高低搭配的裝備使用策略,即稍微低檔的殲-8B和殲-7輔助較先進的殲-11B和殲10混合使用,後來更加先進的殲-16和殲-20服役了,讓高低搭配的順序前進了一個等級,這也讓很多人認為中國空軍已經邁入世界先進領域。

但客觀來講,我們和世界強國美國依然有非常大的差距,如美國F35僅在2019年一年的產量就能達到134架,中國一年各型號的飛機大約只有100架左右。

其實在90年代,殲-7和殲-8就已經落後的要必須淘汰了,但是當時中國經濟主要在建設基礎產業上,沒有錢給空軍換新飛機,所以我國將殲-7升級為殲-7G,殲8升級為殲-8C,強行給這些二代機續了一波命

這樣一對比,差距是很明顯的,所以不要以為一部分技術的提高,我們就已經奢侈到要淘汰還有使用壽命的戰機了。要知道我國設計師可是把轟-6改到沒有字母可用的使用狀態了,從中看出作為一個從無到有、不斷艱苦奮鬥的人民軍隊,物盡其用,勤儉節約也一直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況且陸軍現在都還在用50年代末年代研發的59式中型坦克,空軍也就不用說了。

改的要把字母用完的轟-6,它可以說是我軍物盡其用的典範

不過目前來講,隨著我國的三代機和四代半機的數量在以後的生產當中不斷提高,所以殲-7和殲-8在完成訓練飛行員這個最後的使命之後,也會因為機體壽命耗盡也在未來的8-10年內陸續退役。

在90年代,我國曾經改造了一部分殲-7為無人靶機用於給殲-10C測試飛彈。

不過殲-7原平台的超音速性能加上90年代的無線電遙控技術非常適合作為無人機,但是在當時並不富裕的中國來說有些奢侈,並沒有改造多少,但是如今來就看無人靶機或許是殲-7和殲-8的最後歸宿了。參考資料:中國空軍紀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8wRQXYBxV5JH8q_9KI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