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火龍果草生栽培,省心、省力、又增產

2019-09-11     三農達人管家


草生栽培就是在果園的株行間種植多年生草,但這些草不被收穫,使其覆蓋整個果園的地表,以進行果樹栽培的一種方法。草生栽培從實質上說,是一種土壤管理的方法。近年來被廣泛運用於果樹的栽培。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火龍果來說,其氣生根需要足夠的氧氣才能存活。在炎熱的夏天,火龍果枝條上的氣孔白天關閉,晚上張開,吸收二氧化碳,與一般野草相反,因此,草生栽培可以利用野草釋放的氧氣供應火龍果植株。

草生栽培的好處

1.土壤

土壤有機質、礦質營養元素

生草栽培有利於提高果園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及其固碳潛力,增強了土壤對有機碳的保護和碳匯作用。

生草初期的確存在草與果樹爭肥的問題,但經過3~7年生草後,土壤N、P、K等主要礦質營養元素呈恢復性增長,有效養分明顯提高。

土壤水分

生草對土壤水分的影響程度因草種及各地氣候狀況而有所不同,尤其與降雨量關係密切。降雨多的地區,生草有保水作用;降雨少的地區,生草與果樹在0~40cm土層存在爭水矛盾,且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

所以,旱地果園應當選擇耗水量少或者暖季枯死的草種,實行行間生草並注意及時灌溉。而在降水量少於400mm並無灌溉條件的地區,則不宜推廣果園生草栽培模式。

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

生草栽培有利於果園土壤微生物數量、活性的增加,以及多數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土壤物理性狀

土壤物理性狀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影響因子,其好壞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土壤的水、肥、氣、熱等狀況。

生草栽培能明顯改善果園表層土壤物理性狀,如土壤的容重下降、孔隙率增加,從而使土壤通氣透水性和蓄水保肥能力明顯增強、增強土壤團聚體的穩定性等。且生草栽培時間越長,效果越顯著。

土壤鹽鹼性

果園生草不僅減輕了水分蒸發引起的鹽、鹼運動,還能使土壤中部分鹽、鹼離子降解,對土壤的鹽鹼性具有一定調節作用。

2.病蟲害防治

生草改變了生物群落結構,豐富了生物多樣性,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復合系統,為天敵的繁衍、棲息提供場所,增加了天敵種類和數量,從而減少了蟲害的發生,經由蟲害傳毒引發的病毒類病害發生率也相應降低,起到了生物防治的效果。

3.小氣候

小氣候是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因子,不僅影響果樹的光合、呼吸及生長發育,而且對果園土壤的有機質分解、養分遷移轉化、水熱交換、生物多樣性等均可產生重要的影響。

果園生草後,改傳統清耕果園的土壤-大氣接觸模式為土壤-牧草-大氣新模式,地表光、熱、水、氣等生態因子隨著發生變化。牧草有調節環境溫、濕度的效果,這將有利於果樹抵抗外界不良條件,幫助果樹正常生長。

4.果實品質與產量

延長了果樹的根系活動時間,春季能夠提高地表溫度。據試驗:生草後的根系進入生長期比沒有生草的園子早15~30天。

夏季地表溫度被降低了,促進果樹根系的生長。秋季土壤溫度被增加了,就會延長根系活動的時間,對花芽的充實、增加樹體貯存的養分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冬季可以減輕凍土層的厚度,提高地溫,減輕和預防根系的凍害。

草生模式與草種選擇

草生模式與草種選擇是果園生草成功的前提和基礎。

應堅持多元化、因地制宜的原則,按區域、氣候和土壤類型等選擇對硬的生草模式和草種。

1.草生模式

常見模式為自然生草與人工種草,兩種模式各具獨特優勢。

可考慮將兩種模式相結合,有效避免單一模式的不足,達到生草效益的最大化,同時有利於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強果園的抗逆性。

2.草種選擇

人工種草草種的選擇,應首選易於人工種植、適應性強、鮮草量大、矮稈、淺根,並利於害蟲天敵滋生繁殖的草種。

草種選擇的主要原則是:

多年生;

植株矮稈或匍匐生,有一定的產草量和覆蓋效果;

根系以鬚根為主,淺生好;

與果樹沒有共同的病蟲害,不是果樹害蟲和病菌的寄生場所;

易於管理,耐踐踏;

適應性強,耐陰,耗水量較少,易越冬,生育期比較短。

還可以主要根據生草目的來進行,如以生草覆蓋為目的、刈割次數少的可選擇:白三葉、高羊茅和黑麥草等品種。

為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需要刈割用於覆蓋的則可以選擇:紫花苜蓿、紅三葉等產草量較高的草種。

常見栽培品種介紹

1.白三葉:

多年生豆科植物,壽命長,可達10 年以上,適宜年降雨量450 mm 以上。莖匍匐,自然生長高度25~35 cm。莖節能生不定根,主根入土不深,側根發達細長,每節根可生出不定根,集中生長在 20cm 土層內。

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較其他三葉草強,能耐-15~-20℃的低溫;耐短時水淹,不耐乾旱;適宜 的土壤為中性沙壤,最適土壤為pH6.5~7.0,低至 4.5 也能生長,不耐鹽鹼;耐踐踏,生長恢復力強。

年鮮草產量3500 公斤/畝,管理好的可持續生長7年以上,開花早,花期長景觀效果好。

2.黑麥草:

有一年生和多年生黑麥草。一年生黑麥草又稱多花黑麥草,義大利黑麥草,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鬚根系,莖直立,喜溫熱濕潤氣候,不耐嚴寒和乾熱,抗旱和抗寒性較差,耐潮濕,但不耐長期積水。

喜歡肥沃的土壤,最適土壤pH值為6.0~7.0。生長期長,生長迅速,刈割時間早,再生能力強, 南方一般刈割3~4次,北方2~3次。分櫱多,根系發達,落粒種子自繁能力很強。

黑麥草根系叢生分櫱,鬚根發達根系集中在20cm土層內,自然生長高度30-50cm。遮蔭對生長不利,對土壤要求較嚴格,在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粘土地上生長良好,也可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長,適宜的土壤pH為 6~7。出苗快,苗期短,耐踐踏力強。可生長 5~6 年,年鮮草產量4000公斤/畝。

3.苜蓿:

多年生豆科作物。喜溫暖半乾旱氣候,抗寒性強,其耐寒品種可耐-20~ -30℃,有雪覆蓋時可耐-40℃的低溫。高溫、高濕對其生長不利。主根粗壯,根系發達,入土達3~6m,能充分吸收土壤深層的水分,故抗旱能力很強。

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沙土、粘土均可生長,但最適土層深厚、富含鈣質的土壤,適宜的土壤 pH 為7~8。

生長期間最忌積水,連續水淹1~2天即大量死亡,因此要求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於1m 以下。 耐鹽鹼,成株能耐0.3%以下的鹽分,NaCl在含量為0.2%以下生長良好。

自然生長高度30-50cm,年鮮草產量5000公斤/畝,耐踐踏及恢復力極強,抗旱性及冬季抗逆性優異。

4.百喜草:

多年生禾本科植物,適宜年降雨量750mm 以上,匍匐生長,莖粗壯,生長快,根系發達,70%的根系集中分布在30cm 內。自然生長高度40~50cm,年鮮草產量 2000公斤/畝,匍匐莖再生能力特強,耐踐踏力極強,病蟲害少,耐高溫、耐瘠薄、耐蔭、耐鹽、極耐旱,尤其適于海濱地區的乾旱、粗質、貧瘠的沙地。

光照度40%以上生長佳,降至20%也能正常生長。適宜於酸性紅壤、磚紅壤、黃壤地生長,土壤pH值5.5~7.9為佳。

播種要點

1.時間

播種前應先鋤凈田間雜草。草被春、秋季播種均可,春季3~4月份(地溫15℃以上)和秋季9月份最為適宜。

2.方式

播種前將果園雜草及雜物清除,翻地20~25cm深,整平耙細,加施底肥,墒情不足應補墒。

可採用穴播、條播、撒播均可,播種深度以2~3cm為宜。

穴播:株行距為20~ 30cm,播種量為1kg/667m2。

撒播:需拌種,撒播才均勻,播種量為1.2~ 1.5kg/667m2。

對於幼園來說,未避免爭搶營養,只能在樹行間種草,其草帶應距離樹盤外緣40cm左右,作為施肥營養帶。而成年果園,可在行間和株間都種草,但在樹盤下也不要種草。

生草果園管理

草生栽培雖然省時省力也有很多優點,但是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須做好播種後的管理。

1.苗期管理

由於果園易旱,草出苗後,應及時灌水,同時灌水後應及時鬆土,清除野生雜草,尤其是惡性雜草。

2.水肥管理

雖然「種草可以保水增肥」,但不能因此而放鬆了水肥管理。

一般來說,除了播種前,施足底肥外,在苗期,還應施富氮速效有機肥,以促進草苗早期生長。

此外,每年均應使用有機肥以進一步培肥地力。施肥方法可結合灌水施,也可趁雨天撒施或葉面噴施。天旱缺墒時,就要及時灌水。

3.成坪後管理

果園生草,應控制其長勢,適時刈割,可以增加年內產草量和土壤的有機質。

當年生草的果園,一般最多刈割1~2次,產草穩定後一般1年刈割2~4次。刈割時要注意留茬的高度,原則是即不要影響果樹生長,也要有利於再生,一般留5~10厘米,刈割下來的草覆於樹盤周圍。生草園可減少氮肥施用量,少施有機肥,同時在生長期果樹根外追肥3~4次。生草7年後,草逐漸老化,應及時翻壓,休閒1~2年後,重新播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6rpK20BJleJMoPMOF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