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13億美元的美國海軍「福特」號在最近的一次海試中,電力系統出現故障,以致其艦載機無法起飛,全艦幾乎癱瘓。
福特號正在進行動力測試
「福特」號航母全稱「傑拉爾德·R·福特」號航母,是美國海軍下一代航母建造計劃的第一艘,該級艦一共計劃建造10艘,目前一艘海試中,即「福特」號,舷號CVN-78,於2013年動工,2017年下水,預計2021年完成海試,另外還有一艘建造中,即「甘迺迪」號,舷號CVN-79,預計2021年前下水。
福特號在港口
該級艦的最大特色在於,它非常大膽的大量使用了新技術和新材料,包括最引人注目的電磁彈射系統,以及它的全電推進設計,還有那巨大的投資,據報道,該級艦單艦造價高達128億美元,這還不包括47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和配套的艦載機,武備,人員等等,此外,在「福特」號正式部署前,還有一段實驗花費沒有計算在內,這也是它本來已經非常昂貴的結果再增加7至8億美元,可以說該級艦是美國乃至於世界上最貴的軍艦,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講保持記錄。
福特號甲板
當然,貴也有貴的道理,就好像那些狗大戶在進口軍備時,只挑貴的買一樣,因為貴的不一定有很好的性能,但不貴的一定沒有很好的性能,「福特」號也如此,如果只看紙面數據,「福特」級的性能是非常強大的,雖然在噸位上與前型「尼米茲」級相差不大,滿載排水量都在10噸左右,艦載機數量也幾乎是相同的配置,但「福特」級因為使用了電磁彈射系統,其放飛艦載機的質量和效率要比使用蒸汽彈射系統的「尼米茲」級高得多。
福特號正在進行電磁彈射測試
據公開資料顯示,「尼米茲」級的艦載機出動效率最高約24小時/240架次(取某次演習數據的平均數),而「福特」級預計可以達到24小時/300架次,並且由於使用了功率更大的核動力反應堆,能夠提供超過「尼米茲」三倍的電力,同時使用了電磁阻攔降落系統,飛機可以更快更加安全的降落,也使得「福特」號在理論上可以保持30天的高效出動率,這是「尼米茲」級遠遠達不到了,另外,電磁阻攔系統的配置猜測可能是美國海軍在為將來大型無人機上艦做的準備。
福特號甲板上的電磁彈射滑軌
不過,就在近日,美國「福特」號航空母艦首度滿載訓練中,在進行飛行甲板運轉作業時,其「電磁彈射系統」(EMALS)的電力處理元件意外出問題,導致艦載機無法放飛,甚至一度影響到動力系統與武器系統的正常運轉,後來該艦不得不在海上完成首次全艦整修,在歷經5天的修理和檢查後,「福特」號終於在6月7日恢復並返回母港。
福特號在外海進行訓練
美國海軍對此解釋說,儘管由於「電磁彈射系統」故障,導致飛行訓練任務在某種程度上受限,但航母和飛行聯隊仍達成了重大的演習目標,在「福特」號最近的海試中,配屬的飛行聯隊已經進行了約320次彈射起降,而至今「福特」號累計已進行了遠超過3000架次艦載機起降,不過,該艦接二連三的出現故障和各種問題,比如在去年由於相關係統出問題,以致它的新艦試航後維修期(PSA)比預期早得多。可以看出「福特」號目前的狀態依舊處於整合部分關鍵新技術的磨合期,距離實戰部署可能要比計劃2021年要晚得多。
本文資料和圖片素材均來自於網絡,由作者整理髮出,如有不嚴謹之處或侵權行為,請聯繫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