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人在職場和生活中應該知道的生存技巧

2019-10-23     運營公舉小磊磊

本文由「孫明展」授權發布

我們這些做網際網路的,儘管平時接觸到的信息不少,但還是不會規避風險,沒有風險控制的意識。

前幾天,有個「做外包坐牢 456 天」的自述貼,長達兩萬多字,刷了屏。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耐心的看完,看完的話,是否有所收穫。

我讀完的感受是,從一開始,這位當事人至少是有點風險意識,但還是心存僥倖,沒考慮到事情會產生的最糟糕的後果。

這其實還算好的,還有不少人,稀里糊塗就被抓進去了,當然公司團隊也一道被抓。後悔能來得及麼?

有些程式設計師,衝著高工資被引誘進了一些公司,但公司是搞灰產的,出事了你能沒責任?

這兩年,我認識或是知道的人,有不少出了事的,這裡面有不乏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人士。這些人其實也足夠聰明,但還是會把自己置於某種風險之下。

比如覺得朋友可靠,給人做財務擔保,最終朋友捲款跑路,出借方找上門來。再比如跟投資人簽對賭,然後政策突然變化,好好的公司不得不轉手讓人。

就好像賭徒一樣,知道會輸,但還是認為自己能贏。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那一點點可能性上。

還有的時候,是對意外的出現,認識不夠。比如我一位朋友公司有個員工,出去參加活動,在農家樂,興起,騎馬,摔下來碰傷頭部,差點植物人。現在還躺在病床上。沒有任何保險,找人賠都沒地方。

如果是單身人士還好,已經成家立業的話,這樣折騰,是不負責任的。

在職場裡,風險其實很多,我經常勸一些朋友,多跟律師聊一聊,遇到問題多向他們請教,能躲開很多坑。比如期權啊,比如薪酬方面的問題,自己網上搜帖子看,很難深入了解。

生活里的風險就更多了。出去旅遊,可能遇到風險;開車出行,可能遇到風險;哪怕宅在家裡,心臟弄不好還出問題呢。

這些風險,平時都得考慮。

不能只為了所謂「財務自由」愈發焦慮,只追求多賺點兒,身處風險而不顧,缺少安全意識可要不得。

~

說起保險,很多人立刻提高警惕,但,保險又的確是個好東西,對於中產家庭而言,科學合理的保險是一座人生的「安全島」,可以在非常時期,保障你和家人不被突然而至的風浪拍入海底。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目前市面上的保險產品,良莠不齊,絕大多數人面對複雜的保險條文,仍然和 20 年前一樣不知所措。

在買保險這件事兒上,常見的「保險產品的五大坑」:

深坑一:看似「保本保息」,實則是收費高、保障差、收益低的分紅險。

深坑二:打著「萬能」的幌子,實則仍是分紅險 2.0 的躉繳萬能險。

深坑三:利用消費者對保險的不了解,缺乏職業道德的保險代理人,為謀私利而大肆宣傳虛假保障,給出錯誤引導。

深坑四:盲目迷信所謂的網際網路新模式,覺得 1 塊錢就能到好的保險產品。

深坑五:奢想一張保單解決所有問題,不顧家庭實際需求購買保險,投保人選擇保險產品時存有本末倒置,乃至倒果為因的心態。

以上的「保險避坑」這幾條,我是通過孫明展老師的公眾號學習的。孫老師是專業人士,在他的公眾號上學到了很多,他經常揭露理財產品存在的問題,提供專業建議。

~

一個人想要為自己的家庭購買保險,首先是值得恭喜的一件事,畢竟,這說明你具備了很多人不具備的風險保障意識。

但的確目前市面上很多保險產品,都存在孫明展老師口中的「坑」。

跟市面上保險代理人以產品為導向不同,孫明展老師的團隊針對「家庭保障」這一塊開展諮詢服務,把家庭實際的需求和風險一一量化,提供家庭成員保障責任綜合評估。真正做到站在客戶的角度定製出適合其家庭的規劃方案,以及協助方案實施落地。

我們購買保險的本質是希望獲得足夠的保障,浪費錢財倒也罷了,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希望保障兌現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一早掉了坑。

孫明展的機構能提供哪些定製化規劃服務呢?

  • 家庭成員保障責任綜合評估

  • 現有保險產品的性價比分析比較

  • 基於家庭狀況和需求的綜合保障規劃構建


以上家庭保障定製化服務,現在就可以免費體驗——

關注公眾號「孫明展

發送暗號「運營+你的手機號碼

即可免費獲贈價值800 元的家庭保障定製化規劃服務一份

發送「運營+你本人的手機號即可免費領取

所有人都可以參與體驗

在財務自由前,做好風險規劃,才會擁有最大的安全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mW_W0BMH2_cNUgKq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