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寫出我心》:語文老師這樣教我寫作文就好了

2019-07-23     黃小微愛讀書

關注【黃小微微微】,一起讀書,分享成長。

小學語文老師教我們寫作文,總是要我們背一些好詞好句,範文,自己的作文里可以用上。言語不優美,或行文不夠通暢的都不算好作文。只有寫的很好的作文才能在班裡朗讀。

我小時候寫作文總是要構思很久,覺得怎麼寫都不夠好,有時已經寫在作文紙上了,但是突然覺得寫的不好了,又撕掉重寫。

這本書給我打開了一扇新的寫作大門,這本書出版了三十年,暢銷了三十年,還被列入美國高中讀本,因為,作者娜塔莉不僅教我們寫作的「術」,更重要的是,她還教我們寫作的「道」。

寫作之道

娜塔莉寫了很多不同的小章節組成了此書,每個章節分開看都沒有影響,方便回顧,現在將幾點我自己特別有印象的觀點總結出來,與大家分享:

一、寫作是連結自己最好的方式。

現在這個社會,很多人教怎樣連結別人,連結比你優秀的人,連結同頻的人,但少有人教,怎樣連結自己。

雖然你會疑惑我就是我自己,還需要連結什麼?

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你有沒有有過什麼念頭,但是又馬上被自己否認掉的。

你有沒有害怕過你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你有沒有好奇過,你是怎樣成為了現在的你?

我們都有過對生命的好奇,因生存妥協過,對於生活迷惘過。這種時候,我們會通過研讀哲學歷史心理學等類型的書,去探究自己。看了許多書,好像懂了很多道理,卻還是沒能弄懂自己。

或者,你可以試試寫作。

不不不,別急著拒絕。這不是命題作文,不是要你寫自傳。就把當下的你,你在做什麼,你的感受,清清楚楚的寫出來就好,不用在意格式,不用在意遣詞造句,不用管邏輯關係,不用想是寫記敘文還是議論文?寫出來就好,就連紙上的橫線也可不必在意,你可以盡情的將那些空白處填滿。

娜塔莉說

現在就開始寫吧,開始寫,寫到自己的骨頭裡。

哪怕你寫,這是一個無聊的周末早晨,我喝了咖啡,現在正在對著桌上的一隻螞蟻發獃,我在想,我的家裡為什麼會有螞蟻,是不是某扇窗戶沒有關好……

寫下你自己的感受,寫下你稀奇古怪的想法,寫下被你否認的念頭,寫下讓你害怕的自己。寫,使勁寫,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想到的,全寫下來,寫滿整個筆記本。

這些還來不及被你的大腦思考、加工過的語句,就像一塊塊原石,裡面包含著像翡翠一樣珍貴的初始能量,這些初始能量來自於你真正的感受和真實反應。當你越寫越多,你見到的初始能量也會越來越多,你也能越來越了解自己。

你說,那不是流水帳嗎?

對,這就是流水帳。

老師說,不要寫流水帳的作文。

忘了老師吧,你是在練習寫作,不是在寫作文。

為什麼是記流水帳,這樣沒有意義。

有,這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二點。

二:堆肥

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我們之前所走的每一步路成就了現在的我們。但是,走過的路,我們不能走過了就走過了,就這樣輕易的算了。這些走過的路,吃過的鹽,沉澱在我們身體里,像土壤一樣孕育出現在的我們,但我們如果希望這土壤能開出玫瑰來,還需要時常記錄下那些「流水帳」來。

也許,你覺得寫下來的這些根本沒有文學價值,都是自己的胡思亂想,甚至還有很多負能量的東西,像是臭了的雞蛋,過期的餅乾,熱了三次的剩菜,但時間長了,越積越多,它們會腐爛分解,會釋放出熱量,成為營養豐富的肥料。

我們不斷挖掘我們的生命時刻,不斷堆肥,也許某一天,你會發現,噯~這處不知何時開了朵小花。

我自己無意識中運用了此項方法。這個月初,我參加了一個關於心理學的課程,每節課都要寫作業。起初,真不知道要寫什麼,後來,被逼的沒有辦法,就想,想到什麼寫什麼好了。當我不再拘泥自己的時候,寫起來反而順手多了。

我不管是否貼近當次課的主題,我只管看完當天的課程後,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第一次寫可能要很長時間,慢慢、慢慢的,現在每天只要十分鐘到二十分鐘就能寫完一篇作業了。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寫作練習,也是我連結自己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我寫下了很多自己曾經害怕的念頭,或被自己鄙視的想法。

但我現在越來越敢寫,我在寫作的時候接納我自己,信任我自己,堅持我自己。

當你看到第三點時,你會明白,為什麼這些非要重要。

三、胸有成竹地寫作

我說話時,很喜歡夾雜,也許,大概,可能等這些不確定的詞語。當然,這些詞語也同樣出現在我寫的文字里。直到看到這本書里提到了一項研究,我才發現自己的這個問題。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早期,曾有一項針對女性和語言的研究,研究顯示,女性在提出聲明時習慣加修飾詞,比如「我喜歡這個,你呢」。或在說話時,總愛用大概、也許等不定修飾語。

這些句型結構和修飾詞反映出,女性總是在尋求別人附和她們的感受和見解,女性需要別人的鼓勵。這樣的說話方式給人一種無能為力感,我自己說的話,都無法說服自己,又怎樣去說服別人呢?

「我相信今天這篇文章,你不會再找到這些「可能大概」了。」

這樣清楚肯定的表達自己的見解讓我有些不適應,但是,我相信這樣做對自己今後寫文章會有很大的好處。

看,我能做到,你也試一試吧。去掉那些也許、大概,明確的向別人表達一次自己的觀點吧!

四、保持彈性

娜塔莉說的比較多的一個詞:彈性。在很多章節里都出現過。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詞,可以概括到各個方面。

  • 對自己寫出的文字保持彈性。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刻,在翻看自己自己以前寫下的文字時,總會覺得那時寫的是什麼呀,怎麼會有那麼奇葩的觀點。

所有你寫下的文字都是你,所有你寫下的文字也都不是你。人的思想也像河流一樣,是流動的,我們會源源不斷地產生新的觀點和想法,往往很多新的想法馬上就把上一秒的想法給推翻了,你這一刻寫下的只是這一刻的你,這些不同時刻的你,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因為他們都是真實的。

不用太認同自己的每一個觀點,接納就好。

  • 對世界的認知保持彈性。

娜塔莉舉了一個例子:人吃車的新聞。我們看到此類新聞的時候,第一反應總認為這是假的。我們就是這麼理性,我們也覺得理性是一件好事,能教我們明辨是非。

類似的新聞有,一個五年級小孩質疑課文《鶴蚌相爭》里,鶴蚌的嘴都夾住了,還怎麼說話呢?

鶴蚌本來就不會說話,這就是一個不符合邏輯的寓言故事。從不合邏輯的寓言故事裡找邏輯錯誤,這是理性把我們通往想像力的大門給關上了。

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黑白之間還有很多其他顏色。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也是如此,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只有某種觀點是絕對正確的,並不是咸豆花一定比甜豆花好吃,五仁月餅也並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娜塔莉說

寫作,應該百無禁忌,無所羈絆。

沒有什麼寫作的好題材,也沒有什麼不應該寫的話題,拋開成見,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吧!

寫作之道講完了,接著來講講寫作的術吧。

寫作方法說來說去都離不開多讀多寫。

多讀我們知道,無非是多讀書,多讀好文章。多寫文章,我們卻容易進入誤區。我們總覺得一定要寫一篇大文章才是練習寫作。

娜塔莉說

儘量不對自己有所期許,坐在桌前,說:「我有寫出世上最爛的垃圾的自由。」

我們總想著放大招,寫出一篇曠世奇文來,卻忽略了,大量的寫作是根本,而這大量的寫作里,誰也無法保證篇篇都是精華。

娜塔莉還提供了一種很好的寫作練習方法,定時寫作。

給自己定個十分鐘、二十分鐘或一個小時,在這個時間段里,不停的地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要編輯,不要刪除,不要管邏輯是否正確。寫滿這個時間段為止。

如果你能找到幾個人和你一起寫,你們還可以寫作,朗讀,再寫再讀。不用評判好壞,只管從朗讀中感受自己文字的力量。

廢話不多說,現在就給自己設定十分鐘,開始寫吧。別忘了把你寫的內容發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vV3ImwBmyVoG_1ZWY4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