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魚台縣4個景點你去過幾個?還有哪些?排名不分先後

2019-05-17   行影步歷走遍中國

魚台縣是山東省濟寧市轄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南四湖西岸,行政區域面積653.07平方公里,轄2個街道、9個鎮,392個村(居)民委員會。縣人民政府駐濱湖街道觀魚大街。

魚台縣地勢平坦低洼,平均海拔35米。地處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3.7℃。屬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東臨南陽湖、昭陽湖,有京杭運河、東魚河、新老萬福河、復新河等大小河流17條。礦產資源有煤炭、石膏等。

魚台縣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是國家商品糧、優質棉、優質大米、淡水魚生產基地,有江北「魚米之鄉」之稱。

1,魚台太公廟

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濟寧文物保護單位。

姜太公廟位於李閣鎮駐地東北,距鎮政府4公里,據考證,此座姜太公廟始建於唐貞觀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雖經歷代多次修葺,但大殿、配殿、山門仍毀於民國的兵患水災。現存廟宇為2002年由姜太公141代孫姜廣祥等族人籌資(在其舊址)重建(太公廟占地3000平方米)。景區自2010年開始接待遊客,2012年被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2,五里三賢景區

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

魚台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聞名遐邇的「孝賢故里」。早在六七千年前,這裡就有東夷太昊部族聚居,從境內棲霞堌堆等古遺址中,曾研究發現魚台先民創造的龍山文化、商周文化等早期文化。此地,春秋時為棠邑,戰國初稱方與,秦一統天下,又置方與、湖陵二縣,直到唐寶應元年(762年),因遺有魯隱公觀魚台,始稱「魚台」。至今,「五里三賢」的佳話依然流傳不衰。「三賢」是指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皆為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中人,孔子逝世後,閔子騫守墓三年。此後,為躲避戰亂,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自魯國都城(今山東省曲阜市)遷移至棠邑(今山東省魚台縣)設壇講學,從學者數百人,因他們三人居所相距不過五里,故稱「五里三賢」。

3,魚台縣舊城海子釣魚颱風景區

位於魚台縣王廟鎮舊城裡村一帶。東西長2200米,南北長1400米,有水面積高達280萬平方米。舊城原名黃台市,因黃水不沒而得名。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始遷縣治於此。歷史景點及名人眾多,著名的景點有「龍台飛雨、古塔凌雲、金沙曉行、龍台飛雨、郎橋夜月、蒲海青煙、荷河歸帆」等,歷史名人有:孔子七十二賢之孝子閔子騫。

4,孟樓濕地風景區

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魚台縣王魯鎮孟樓村及其兩翼沿湖區域,北臨南陽古鎮,有11000餘畝,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現已修建了通往濕地景區的旅遊專用公路。濕地水清草綠,植物長勢茂盛,生物多樣性明顯,魚、蝦、鱉、蟹種類、數量繁多,多種水鳥彙集於此,為濕地增添了亮色,形成了優美的濕地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