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品牌化之問

2019-05-27   神經刀2019

一、中國到底應該存在多少農產品品牌

農產品之所以要實現品牌化,主要目的在於提高標準化農產品的附加值,降低推廣成本,帶動農業生產快速實現升級。

產品的品牌化是一個商業概念。從商業的角度看,相同種類的產品,實際上只有有限的幾個品牌可以實現很好的市場價值。所以大家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尋找差異化市場,尋求自身品牌的生存空間。

可是在農產品領域,農產品的最大市場需求特徵是產品質量的標準化。所以可靠的農產品品牌,都在採用雙品牌策略,一個是定義產品質量標準的認證品牌,二個是定義產品來源的生產方品牌。

當前國內的認證品牌,不好使(具體原因,下次分析)。那麼僅靠生產方的品牌,實際是無法自證產品質量的。另一方面,一個區域內大量的相同品類農產品品牌集中面市,一是市場推廣成本提高,二是難以獲得消費者信任。核心關鍵點,在於每一個農產品品牌的生產規模都非常有限,能支出的消費市場開發成本也非常有限。所以在西方社會裡,大量出現農協組織,使用統一品牌,統一渠道銷售才是根本。這也是農產品認證品牌出現的初衷。

農協使用的品牌,一定是需要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做支撐的,因為只有可靠的標準化生產,才可能支撐農產品品牌化的實現。對於消費者來說農協的認證品牌肯定比生產方的品牌,質量要靠譜的多。

同時,在當前網際網路條件下,把這些地方性的農協有效融合到一起,實現唯一的大品牌化運營,其實是效率最高的選擇。

所以說,農產品品牌化的終極,有可能是全國的農業生產使用統一的標準化品牌。其實國家的認證品牌(綠色認證、有機認證),本身也是具有唯一性的。

二、農產品品牌化的實現路徑是怎樣的?

農產品品牌化不是憑空設計出來的,而應該是由實際產業支撐逐步形成的。

先是,農業生產端按一定的標準組織生產,然後是,消費者認可這種產品,並積極的購買,進而推動快速擴大這種品牌化的產業模式,最終實現農產品的品牌化運行。

農產品品牌化,本身是一個商業概念,所以簡單的從農業領域去實現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是遠遠不夠的。首先必須非常清晰的定位農產品品牌化的價值特徵,確定一個能夠讓消費者快速接受的農產品品牌內涵。因為只有消費者能夠快速接受的品牌,才可能快速獲得一個巨量的消費市場,從而反向支撐生產市場的快速升級。只有高品質、低價格的農產品才可能快速獲得消費者認可,甚至價格應該低到和普通農產品價格近似才行。

所以農產品品牌化的根本,是建立一種高品質、低成本的標準化農產品供應能力。先用這樣的產品打通銷售渠道,快速實現消費市場替換,才可能建立起消費者充分認可的農產品品牌。

三、農產品品牌化的出發點在哪?

農業農村部的數據是,國內農業生產主體中98%以上還是小農戶,就說明小農戶生產是存在巨大的效率優勢的。(所謂的高效農業,相對於現在的小農戶生產,根本談不上高效)所以小農戶生產實現標準化,應該是農產品實現品牌化的最佳出發點。所謂的生產升級,最好的出發點,一定是從生產效率最高的部分開始。

另一方面,在所有的農產品產業領域,只有蔬菜產品是具備支撐常態化銷售渠道存在的,而且市場黏度最好,也必然是實現農產品品牌化的最佳突破口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