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上的搜救員——聖伯納犬

2019-10-28   動物天下

聖伯納犬的祖先可能是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由羅馬人帶到瑞士,在和當地的大丹犬,庇里牛斯牧羊犬雜交之後,誕生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聖伯納犬。剛開始為短毛品種,為防止近親繁殖,加入了蘇格蘭犬的品種,產生了長毛的犬種。

聖伯納犬因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修道院而得名。蒙多的伯納副主教,在阿爾卑斯山上,瑞士和義大利的險峻邊界上創立了一所收容所。在那兒,聖伯納犬因為守護那些穿越危險的阿爾卑斯山山道的旅客而聞名。19世紀,修道院的教士們飼養此犬作危險山中的嚮導,尋找迷路失蹤的人並使之甦醒。

傳教士和聖伯納犬關係的建立是相當意外的。因為從一開始這種狗被帶到雪山上,它們就樂意在雪山災難的救助工作中跑前跑後,並取得驕人的成績。在1830年以前,所有的聖伯納犬都是短毛的。最初人們認為長毛的聖伯納犬更能抵禦救濟院的嚴寒,但不幸的是,冰可以凍在長毛上,長毛聖伯納犬並不適宜作救護用。在發現了這個事實後,僧侶們將長毛的聖伯納犬作為禮物送給了朋友們,只留下了短毛的聖伯納犬。

從眾多的案例中,人們發現聖伯納犬僅僅需要一點點的相關訓練,就可以擔任雪山搜救工作,並且在其中展現出非凡的特長。在漫長的歲月里,在阿爾卑斯山上,使得成千上萬遇險的人得以脫離生命危險。

在西方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聖伯納犬被描述成具有優秀品格和靈性的狗狗。最著名的是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筆下的故事。在其書《野性的呼喚》中,講述了一直奮不顧身、捨己救人的混血聖伯納犬的故事。還有影片《小飛俠彼得潘》和《我家也有貝多芬》中講述了聖伯納犬在家庭飼養中發生的各種有趣的事情。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養上一隻聖伯納犬需要一所大房子。

聖伯納犬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龐大的身軀,特別是方方的腦袋和厚重的尾巴。嘴角深陷,一道深溝從口吻根部開始,經過兩眼之間,穿過整個腦袋。開始的一半非常清晰,向後逐漸消失在後枕骨。耳朵中等大小,位置高一些會比較好,耳根處有非常發達的邊緣,下垂的耳朵貼到臉頰上,看起來像是一頂樵夫帽。眼睛深褐色,眼神聰明、友善,深度合適。鼻子非常堅實、寬闊、帶有寬大的鼻孔,象嘴唇一樣,必須為黑色。被毛非常濃密、短(短毛型)、平滑的躺著,毛質硬,但觸摸上去的感覺不粗糙。大腿的毛髮更濃密一些,尾巴根部毛髮略長且密,向尾尖方向逐漸變短。尾巴的毛髮濃密但不能象旗子。毛色是白色帶紅色或紅色帶白色,紅色包括了不同濃度紅色斑點、碎塊,帶白色斑紋。紅色和黃褐色是一樣的。必須的斑紋是白色胸部、足爪和尾巴尖,頸部有"領子"或斑紋。決不能只有一種顏色或沒有白色。顏色可以分為披風型和斑塊型。身高為25-27英寸,體重在11-175磅之間。

聖伯納犬是一族個性十分溫順,容易親近,對小朋友十分寬容的狗狗。它忠於主人,容易訓練。如果給予足夠的空間、食物、運動量,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家庭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