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離奇空難、神秘組織、僱傭兵……
當這幾個詞一同出現,你是不是已經腦補出了一番風雲詭譎的政界大戲?
今年的聖丹尼斯電影節中,就有這樣一部紀錄片走進了大眾視野——
《哈馬舍爾德懸案》
哈馬舍爾德是誰?
對於國人來說,熟悉的聯合國秘書長一般只有兩位:
從小出現在教科書里的安南,或是東亞第一位出任該職位的潘基文。
而哈馬舍爾德這個有些拗口的名字,實在是太陌生了。
達格·哈馬舍爾德,瑞典政治家,聯合國第二任秘書長。
1961年9月18日遭遇空難離奇身亡,15名隨行和機組人員同時喪生。
雖然當年的案件以飛行員操作失誤蓋棺定論,但這麼多年來「謀殺」論從未平息。
2015年聯合國重啟了案件調查,哈馬舍爾德懸案重新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充滿了懸疑色彩的是,在一張墜機現場照中。
我們可以看到哈馬舍爾德保持躺臥的姿勢,衣領上卻別著一張反過來放的撲克牌。
根據該照片的拍攝者回憶,這是一張黑桃A——
傳說中的絕殺牌。
關於這張牌,目前的說法是這是CIA的常用手法,然而還是給哈馬舍爾德之死渲染上了離奇的色彩。
雖然經過了數次調查,但哈馬舍爾德的死因至今成謎。
無論是僱傭兵襲擊論,還是飛行員失誤論,根據現在所掌握的信息,都無法得出一個定論。
這部紀錄片有趣之處在於,製作紀錄片的布魯格,同時也是自己的記錄對象。
既是導演,又是演員。
布魯格在劇中同時擔任著「自己」和「編劇」兩個角色,通過「表演」真理探求者一角來挑戰真相的本質,確實獨樹一幟。
在小N看來,與其稱這部作品為紀錄片,不如說是懸疑片。
比起以往的紀錄片以展示真實為本質,布魯格更像是在講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怖故事。
尤其是最後出場的亞歷山大,直接將哈馬舍爾德死亡原因導向了一個驚天陰謀。
SAIMR——南非海洋研究所,頂著學術名字的神秘組織。
曾經參加過該組織的亞歷山大證實,SAIMR實為秘密的僱傭兵組織。
看到這裡,小夥伴們應該也腦補出了自己的小劇場—
強硬支持剛果獨立的秘書長,觸碰了某些人的蛋糕,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然而,這些當事人口述的「事實」,到底無法成為證據。
亞歷山大到底是僱傭兵組織的親歷者,還是擅長講故事的騙子,我們無從得知。
這部紀錄片的意義或許就在於,將這樣一樁跨世紀的謎案,攤開鋪平放在觀眾面前,讓你清清楚楚看到每一個細節,看到為了追尋真相,前人所作出的每一步努力。
影片的最後,約蘭·比約克達爾孤身踏上了繼續調查之旅。
雖然布魯格在片中著重講述了哈馬舍爾德死於「人禍」的可能性,但最後約蘭這個有些蕭索的身影,無疑在告訴我們:
真相仍掩於黑暗之中,追尋答案之人依舊在路上。
這場世界懸案,還未到揭秘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