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父母的婚姻是將就,更是無奈

2020-02-22     中國鄉村美文


父母的婚姻(散文)

我覺得父母的婚姻是將就,更是無奈。

父親上學時是好學生,陽高一中畢業時,恰逢文化大革命,不能參加高考。當了幾年兵,復員安排到煤礦。奶奶說下井不安全,他就沒去上班。後來大隊推薦上大學,他已結婚。他當了幾年民辦教師,嫌麻煩,不想干,和別人換工作,當了村裡的民兵營長。

姥爺重男輕女,母親出生時上頭已經有了一個姐姐,母親出生一兩年,又有個妹妹。姥爺不想拉扯女兒,便溺死了。後來又添了三個弟弟和一個妹妹,所以姥爺只讓她上了半年學,就幫家裡干農活,哄孩子。剛滿18歲,便打發她嫁了人。

父親和母親過起了「同床異夢」的生活。早晨,父親說他夢見坐在教室里聽講課,母親說她夢見地里的莊稼長得特別好。父親說他夢見串聯去北京,毛主席親自接見紅衛兵。母親說她夢見大集體勞動,她掙得工分最多……

家裡有二十多畝責任田,全憑母親張羅。父親懶惰,不喜歡干農活。母親相反,她覺得去地里最心寬。 母親不愛描眉畫鬢,不愛繡花納葉,田地是她人生最大的舞台。春播種、夏鋤地、秋收割是她最幸福的事情,風吹麥浪是她眼中最美的風景 。母親揪著父親去地,父親出工不出力。盼望村裡大喇叭喊他名字,這樣,就有理由中途離開。他當時升為村主任,由於他手腕軟,管不了人,當了幾年被免職,只能老老實實地跟在母親屁股後面種地。

母親說話嗓門大,我找她時,站在別人家大門口,聽聲音,就知道她在誰家串門。父親氣質不像莊稼漢,出門常被賊惦記。

以前,他們很少吵架,可能是忙著安頓兒女們吧。三個哥哥在外地打拚,不常回家。我是家裡最小的,結婚後,常回娘家,才發現他們頻繁吵架。早晨父親坐在燒火板凳上,一邊搭碳一邊嘮叨母親:「本來可以用電飯鍋熬稀粥,卻非要生火。」母親說:「用電飯鍋很費電。」父親說:「一度電五毛錢,一噸炭六百多,你不會算帳?」母親說父親睡覺常一夜不關燈,費電。父親說:「吃的不往冰箱放,都放壞了,浪費東西比電費貴好多倍。」母親說父親天天抽煙,更費錢。吵著吵著,延伸到過去猴年馬月的事情……父親青筋爆起,聲音努力地高過母親。飯熟了,停止戰爭,吃完飯,父親出門下象棋。

中午,父親說母親添的碳多了,火大,滴溜焦了。母親說父親菜放的鹽多了,咸了。父親說別把滴溜送人,君子之交淡如水。母親說別人也給過她東西……我勸父親,父親不聽,繼續數落母親。我讓母親少說一句,母親說:「我長著嘴,憑啥要少說話?」他們的吵架,不會爭最後的發言權,飯熟了就閉嘴。

晚上,父親看完《新聞聯播》和《山西新聞》後就看書,電視劇輪到母親看。我問母親看了啥電視,母親說:「太可憐了,那對夫妻死了,那個女的也死了,女兒和兒子都死了,土匪也死了……」父親說母親看不懂電視,還天天追劇,是朱豪三兩口子和九兒母女都死了,余占鰲和兒子沒有死。母親說:「你懂,肚裡有墨水,人家民辦教師轉正了,能領國家工資,你啥也沒撈著……」父親立即轉身,給母親個脊背,不說話。至親至疏是夫妻啊。

第二天早上,父親又說母親抱的玉米杆多了,燒不完,還得往出抱。母親說父親只顧下象棋,回家吃飯遲……

那時候,我從教初中改成教小學,不適應學生的吵吵鬧鬧;剛結婚,生活習慣不同,老公和我也吵架;回娘家想清靜一會兒,卻事與願違。後來,我回去吃完中午飯就走,忙著解決自己一地雞毛的生活。現在回想起來,他們當時可能突然沒有生活目標,用爭吵來引起我的關注和理解吧。

他們意見最統一的時候,就是給我拿東西。山藥揀最大的,玉米棒挑不老不嫩的,西紅柿找最俊的。

在吵吵鬧鬧中,兩人一天一天地老了。母親勞累過重,得了腰椎結核,病好後直不起腰,不能走遠路,不能幹重活。她開始學習織毛衣,笨拙的雙手上下翻動著,給父親織了坎肩、毛衣和毛褲。父親愛吃莜麵,母親還學會推莜麵窩窩。父親轉性了,愛上干農活。天旱,父親一擔一擔地挑水,澆菜。院子裡豆角長得比我高,黃瓜又脆又甜,茄子吃不完,西紅柿又大又圓……

月光如水,窗前盛開著西番蓮花,紅的嬌艷,粉的嫵媚,白的迷人。父親和母親在同一隻破木桌上喝稀粥,吃著自己種的蔬菜,父親給母親慢慢地講電視劇的情節……

老兩口每年養兩隻羊,父親鋤地時,順便把草帶回家,母親洗乾淨,才給羊吃。羊從二月養到臘月,看著兩隻羊一天天長大,帶給他們許多生活的小歡喜。

前年,母親做膽結石手術,因為血壓高心率快,延遲好幾天。當母親推進手術室時,父親暈倒了。

去年下雪天,父親滑了一跤,粉碎性骨折。我陪床時,父親不是看書,就是睡覺。我問手術疼不疼,父親說不疼。我問父親,老兩口現在吵架不?父親笑著說,他們那不叫吵架,叫磨牙。母親陪床時,兩人聊天,父親耳朵聾,母親高音正適合,父親跌得滿身淤青,和母親說疼得厲害。出院時,兩人意見一致,要回家。

我望著他們兩人,四條腿,兩根拐杖,蹣蹣跚跚,互相扶持往前走。生活多年的磨鍊,背影重疊成了一個人。


審閱:高蕊

簡評: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了一對樸實的父母生活中的點滴,從年輕氣盛的吵吵鬧鬧到老來相伴,互相惦記為彼此著想,讓人讀出了感動。


作者:王建梅,陽高縣的一名普通教師。

編輯:趙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原創首發)

版權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evhcXABgx9BqZZIt_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