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工作者注意了!這種病就喜歡「曬太陽」,嚴重的摘除眼球甚至威脅生命

2020-06-06     青年時報

原標題:戶外工作者注意了!這種病就喜歡「曬太陽」,嚴重的摘除眼球甚至威脅生命

今天(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在大多數老百姓的印象中,眼病主要是近視、老花、白內障、青光眼等常見慢性眼病,可很多人並不知道,眼睛裡還會長惡性腫瘤,如不及時治療,會有眼球摘除甚至死亡的風險。

昨天,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綜合內科主任醫師方美玉就和時報記者介紹了這一兇險的眼部腫瘤——眼底黑色素瘤。更值得注意的是,夏季高強度紫外線正是導致這一惡性腫瘤的元兇之一

以為是老花,不承想是眼部惡性腫瘤

原來,金先生在2018年的時候因為視物模糊、流淚刺痛到醫院就診,經檢查後發現居然得了眼底惡性黑色素瘤。

「那段時間看東西會模糊一陣子,休息休息又好了。」金先生和他的家人回憶道,「年紀大了,想想眼睛會老花也正常,就都沒太在意。」誰知道這個「老花」越來越嚴重,很快,金先生的眼睛就出現了流淚刺痛的現象,看東西也越來越模糊了。

一家人這才趕緊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令人扼腕,由於發現得比較晚,金先生只能摘除眼球以保性命。

但是好景不長,前段時間金先生又發現自己出現了骨頭痛、黃疸等症狀。來到國科大腫瘤醫院檢查後,發現他已經出現了肝轉移和骨轉移現象。

網絡圖

「一般來說,摘除眼球後會有大約50%的人恢復健康,」方美玉說,「一旦發生肝轉移、骨轉移,現有治療手段的效果還是比較有限的。很可惜,如果金先生能在腫瘤初期就發現並治療,很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視物模糊進展迅速需及時就醫

眼底黑色素瘤排在成人眼部惡性腫瘤的第一位,高發於40-65歲的中老年人群。它非常容易和老花眼、白內障等常見中老年眼部疾病混淆,從而錯過早期治療時機。

相比老花、白內障等的慢性眼部疾病緩慢的進展速度,眼底黑色素瘤往往病情進展迅速,從早期到晚期,往往只有幾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如果能在早期進行治療,不僅不用摘除眼球,還能大機率地保留視力,愈後也會更好。

但遺憾的是,目前大部分眼底黑色素瘤患者就醫的時間都比較晚。等出現腫塊、眼球外凸等現象時已是後期,很多人為此不得不摘除眼球。

「視物模糊休息一下就恢復,這樣的情況確實比較常見,」方美玉解釋,但是如果在1-2個月內有進行性加重傾向,就必須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檢查。

國科大腫瘤醫院綜合病房

目前,眼底鏡是排查眼底黑色素瘤的最常規方式,方美玉也同時建議大家將眼底鏡檢查作為常規體檢項目的補充。

警惕高強度紫外線接觸史

據了解,目前已知能引起眼底黑色素瘤的因素有強光、眼疲勞、眼部感染和基因,其中強光是重要因素之一。有資料顯示,高強度的紫外線接觸史是導致眼底黑色素瘤的因素之一。

臨近盛夏,市民更容易暴露在高強度日照環境中,紫外線強度也在一年之中達到頂峰。避免長時間、高強度的紫外線照射是保護眼睛的重要方式之一。

專家提醒,如果發現有強光刺激後流淚眼痛等症狀,要及時就醫。

【延伸】

一、 長時間的紫外線照射

面部所受紫外線有陽光直射、天空散射、周圍建築物反射和地面反射幾個部分,其中淺色地面,沙灘,雪地的反射率較高。

長期在海灘、雪地和戶外活動者會接觸到更多的紫外線。可佩戴遮陽帽和墨鏡以降低紫外線的傷害。

主要職業:戶外建築工人、道路清潔工、路面停車收費員等。

二、 高強度的紫外線照射

在進行紫外線燈消毒等高強度紫外線作業時,需要儘量離開房間或者帶上防護鏡,做好眼部防護措施。值得注意的是,電焊時的電弧光也含有大量紫外線,需要從業人員避開或做好專業防護。

主要環境:紫外線消毒房間、電焊環境等。

來源:見習記者 任方圓

編輯:波醬

轉載須申請授權並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dbXiHIBfGB4SiUwLwF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