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諜戰劇
偶像化諜戰劇有很多,代表性作品有《偽裝者》《麻雀》《解密》《胭脂》《雙刺》《剃刀邊緣》等,但就收視效果來看,冷絲認為:最為成功的是《偽裝者》,其次是《麻雀》,而這兩部作品在口碑上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除此之外,其他偶像化諜戰劇雖然也取得了較好的收視率,口碑卻一直被人詬病。
當年的爆款劇《偽裝者》影響大,被廣泛效仿,一批「偶像諜戰劇」由此誕生並曾經稱霸螢屏,《解密》《麻雀》《胭脂》《雙刺》等,都採用了偶像化策略。
但是,冷絲通過對這幾部電視劇在影視評分網站的數據分析看出,《偽裝者》的評價要遠遠高於豆瓣的評分。
《偽裝者》豆瓣評分為8.3分,《解密》僅為4.7分,《麻雀》為6.3分,《胭脂》評分為5.8分,《黎明決戰》評分為6.3分,《剃刀邊緣》為6.5分。
從這幾年播出的諜戰劇的網絡評價來看,評分口碑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人物設計上。
《解密》《麻雀》等諜戰劇選用了陳學冬、李易峰、周冬雨、趙麗穎等青春偶像演員,既然這麼安排,導演為了表現人物的外在形象和演員的偶像氣質——在劇情上偏重主要人物情感,尤其是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
這些情節占據了很大的篇幅,而以往諜戰劇強調的燒腦的情節,巧妙的懸念設計則在「偶像諜戰劇」中退居次要位置,給觀眾一種情節不夠就拿感情戲來湊劇情的感覺,大大降低了諜戰劇的可觀賞性。
同時,冷絲也觀察到,偶像化諜戰劇在內容上過於看重偶像的作用,在故事情節的設置上,以演員為中心,圍繞偶像來講故事,突出諜戰劇中偶像的「帥氣」和主角光環,這種以演員為中心的創作模式偏離了諜戰劇以劇情為中心的創作思想,讓劇本也圍繞演員來進行設計,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人物的外在形象塑造上。
《解密》為了將容金珍從一個大智若愚式的人物塑造成後來一個近乎完美的英雄式的人物,突出人物的偶像色彩,在劇情中加入了過多與諜戰劇風格不協調的情節:過多渲染體能訓練的情節,卻弱化了原著小說中破解紫密的情節,為了強化容金珍的情感故事線,在劇中強行加入了他因為落水而失憶,而與沈漁的愛情故事線。
也正因為如此,這段情節在整個劇中顯得十分突兀,讓容金珍原本破解紫密的劇情被打斷,人物的行動與情感脫節,讓觀眾有一種跳戲的感覺。偶像化諜戰劇這種一切都服從於打造偶像的劇情設計脫離了當時真實的歷史語境,偏離了諜戰劇以劇情為中心的創作思想。
諜戰劇人物一般具有複雜、矛盾的性格,多重的身份和豐富的人生閱歷,加上諜戰劇情節、懸念具有縝密的邏輯性,這對演員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從近年來播出的幾部諜戰劇來看,年輕偶像演員對於諜戰劇這種厚重的表演風格和人物複雜心理的把握明顯不夠。諜戰劇故事發生的時間一般距離現代社會很遙遠,偶像演員在氣質和表演風格上不一定都適合諜戰劇。
諜戰劇一直是實力派演員角逐演技的舞台,《偽裝者》讓觀眾看到胡歌已經從曾經的偶像演員轉變成為偶像實力派,而陳學冬、李易峰、趙麗穎等還顯得較為年輕,無論是參演電視劇的數量,還是電視劇總體質量上,都與靳東、胡歌、王凱等存在一點差距,青年演員在偶像劇中的形象很難將觀眾帶入他們演繹的具有厚重年代感的諜戰劇。
《麻雀》徐碧城的扮演者周冬雨,她雖然在《七月與安生》中的演技得到觀眾的認可,但是她的表演風格比較適合《山楂樹之戀》《七月與安生》《春風十里,不如你》這樣的文藝片或者是青春偶像劇,但是轉型飾演雙面女特工,就顯得十分吃力。
《麻雀》口碑不佳,從網友對該劇的評價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負面評價都來自於徐碧城人物設計的漏洞和對周冬雨演技的批評。
很多觀眾、網友對《偽裝者》和《麻雀》也有很多批評,但在冷絲看來,這也不必吹毛求疵,畢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能獲得觀眾的首肯,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