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獨立後,有10萬漢族人沒有回來?網上的說法,顯然有點多了

2019-10-14     路生觀史

外蒙古獨立後,有10萬漢族人沒有回來?網上的說法,顯然有點多了

提示:需要強調的是,《Nationalism and hybridity in Mongolia》一書所說的10萬人,是在外蒙古獨立前,也就是說1921年的時候,這中間還是有一部分人回到了中國,並不是網友所說的10萬人全都被留下了。雖然,我們今天已經弄不清具體的數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10人萬之多。

蒙古作為一個民族的稱謂是成吉思汗之後才有的,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後,逐漸融合為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一個部落的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在元朝滅亡之後,人們對蒙古的稱謂從地域上區分主要有三種:1.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三省的蒙古人稱為漠南蒙古,亦即科爾沁部;2.分布在今蒙古國境內的蒙古稱為漠北蒙古,亦即喀爾喀部,喀爾喀蒙古;3.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肅一帶的蒙古稱為漠西蒙古,亦即衛拉特部,也稱為厄魯特(額魯特)蒙古。

明朝時期,瓦剌和韃靼是威脅中原的兩大主力,瓦剌是指漠西蒙古,韃靼是明朝對成吉思汗嫡系北元政權以及其治下蒙古高原東部草原部落的統稱,與蒙古高原西部的瓦剌對立,分為察哈爾、土默特、科爾沁(含永謝布部)、鄂爾多斯、阿速(奧塞梯人)等部,他們大約是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

在民族融合的歷程中,總是伴隨著貿易和戰爭,貿易活動除了官方之外,即是民間。而在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餘年的歷史長河中,呈現出來的走西口,被稱作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遷徙」事件之一,就是當時民間貿易的扮演者,無數山西人、陝西人、河北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然而,隨著時局的變化,一些人註定了會一去不復返。1921年的時候,外蒙古的叛軍聯合起來攻陷了庫倫,北洋軍抵擋不住,紛紛逃散。這之後,外蒙古宣布獨立,生活在那裡的漢人們十分的驚慌,但他們的回國路線已經被切斷了。

庫倫,外蒙古首府,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的前身。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庫倫為烏蘭巴托,並定為首都,意思是「紅色英雄城」。為了離開這裡,回到祖國,有人繞過主幹道,從沙漠裡中返回。也有人選擇去恰克圖,原因是:恰克圖離俄國非常近,從那裡到俄國,然後就可以買火車票乘坐火車回國。

恰克圖,又稱恰克圖買賣城,是十八世紀二十年代末,在大清國外蒙古北部邊境出現一座專事對俄國貿易的商埠。該城不僅為清俄兩國人所熟知,且名揚世界,被西方譽為「沙漠中的威尼斯」,對活躍清俄兩國的經濟生活起了重要作用。其古地名為南恰克圖,位於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北部(今蒙古色楞格省北部蒙俄邊境),北面毗鄰俄羅斯帝國恰克圖,是南通北京、庫倫和北達伊爾庫茨克、莫斯科的商業路線的中心。

恰克圖一直到今天都有,而買賣城卻已不復存在了。這個意思很明顯,恰克圖因為買賣城發展為城市,但在後來的發展中,買賣城就不存在了,只有恰克圖了。1921年2月11日溫甘倫軍擊敗北洋駐軍,占領了庫倫,並在那裡建立了軍事獨裁,北洋軍殘部逃往地就是買賣城。據有關資料顯示,二十世紀初,買賣城還有數千中國人居住在買賣城,但到了二十年代,一場大火徹底毀滅了這座一度繁華的城市,買賣城的舊址上,現已經是一片茫茫草原。在它的南邊,興起了一座小鎮,名叫阿勒坦布拉格(一作阿爾丹布拉克,蒙語的意思是「金色泉水」),但這座小鎮和當年的買賣城已經沒有多少關係了。因此,人們有時候會把買賣城和恰克圖弄混,有時候也會認為阿勒坦布拉格就是當年的買賣城。

當年,選擇從恰克圖經俄國回國的那些漢族人,並非都弄到了回國的車票,其中的一些人選擇留在俄羅斯發展,還有一些因為買不到車票或者找不到門路,留在了買賣城或者直接原路返回了。如此,我們要說的問題就比較清楚了——當年有多少走西口或者從事其他職業的漢族人留在了今蒙古國?

對此,網絡的說法是10萬人,但是,在我國出版的一些文獻資料里,對此都沒有記載,其依據可能來自英國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Nationalism and hybridity in Mongolia》(可譯作:蒙古的民族主義與混雜),據其記載,1918年外蒙古總人口近65萬,其中喀爾卡蒙古人約49萬,中國人(Chinese)約10萬。然而,這些人至1969年時,只剩下了700多人;至1989年時,只剩下了200多人。人口減少的原因被分析認為主要有兩點:1.直接改族,由漢族改為蒙古族;2.與當地通婚變成了蒙古族。

這就是民族融合過程中,需要人們付出的「代價」,有些人註定要背井離鄉,融入他國,而我們今天對於走西口人口流動的研究,顯然車內部分要多於國外。事實是,這條人口流動的線路還是當年通往蒙古恰克圖和俄羅斯等地經商的重要商道,而在外蒙古獨立後,沒能返回祖國的那些漢族人,大約是以商人為主的,他們的經歷分明很像歷史上自中亞來中國做生意的粟特人,不過是時間與地點不同罷了。

需要強調的是,《Nationalism and hybridity in Mongolia》一書所說的10萬人,是在外蒙古獨立前,也就是說1921年的時候,這中間還是有一部分人回到了中國,並不是網友所說的10萬人全都被留下了。雖然,我們今天已經弄不清具體的數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10萬人之多。(文|路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ZAAz20BMH2_cNUgWf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