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在家中望月,突發奇想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令人讚嘆不已

2019-12-14     慶余

綜觀我國古典詩歌史,歷代詩人似乎都對月情有獨鍾,創作出許多意境優美、千古傳誦的詠月詩歌。不過由於詩人想像和心境的不同,月的形象也是千姿百態、各不相同的,包括它所蘊含的意境也有著多樣性。如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里的「白玉盤」和「瑤台鏡」,便都是月的形象。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八月十二日夜誠齋望月》,便是一首想像新奇的詠月詩。它出自於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之手,是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紹興二十四(1154)年,楊萬里調任永州零陵縣縣令屬官。當時名士張浚被貶謫在永州,正閉門辭客。楊多次拜訪未能得見,後寫信請求才被召見。張以「正心誠意」的道理勉勵楊,於是楊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誠齋」。

因此楊萬里這首詩,便是他在八月十二日的晚上,在家中書齋望月時所作。而說他突發奇想,主要是因為詩中的想像。如李白詩里的「白玉盤」和「瑤台鏡」,楊萬里這裡則是「一團冰」。團,即圓的意思。冰,自然有著涼、亮、白等特性。恰恰這些也都可以當作月的特性,且比直接說「一輪月」要形象的多。當然這只是其中一點,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楊萬里這首詩。

《八月十二日夜誠齋望月》

才近中秋月已清,鴉青幕掛一團冰。

忽然覺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獨自行。

首句「才近中秋月已清」,即日子剛剛接近中秋,月亮便已經很清亮了。「才近中秋」,其實就是題中所說的「八月十二日」,畢竟只差三天。而「月已清」,則是襲用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語意。也就是說,八月十五中秋的月亮,是一年中最為清亮的時候,而八月十二日還沒有到中秋,但是已經接近了,所以楊萬裡邊說「已清」。

次句「鴉青幕掛一團冰」,正如前面所說,它是楊萬里的突發奇想。這句詩的意思是說,像是在鴉青色的幕布上掛著一團冰。可見詩人除了將月想像成冰外,還把夜晚的天空想像成了鴉青色的幕布。從其特性來看,不論「鴉青幕」、還是「一團冰」都很形象。而在色彩上,鴉青色的天空,結合清亮的明月,又給人一種淡雅的美感。

第三句「忽然覺得今宵月」,即忽然覺得今晚的月亮。從詩意來看,這句詩在全詩中起到的是一個轉折的作用,也就是第二句到第四句的一個過渡。而這明白如話的語言,則是楊萬里誠齋詩的特點之一。從它的字面意思來看,想必是楊萬里望著天空的月亮,引起了遐想。

這遐想就是詩的最後一句「元不黏天獨自行」。它的意思是說,原來月亮並不是粘在天上,而是獨自行走的啊。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月亮懷揣著美好的遐想。而楊萬里這句詩,無疑是突發奇想,且出人意表的。即便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它也具有啟迪思路的作用。只是現在的我們又有多少人,望月的時候還能產生遐想呢?

綜觀楊萬里的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4句,但是卻創造出了優美的意境,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其新奇的想像,無疑也令人讚嘆不已。總的來說,這首詩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千古名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Y3-BW8BMH2_cNUgf9J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