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個熱搜特別火,叫做「副業剛需」。它是指在現代快速發展的時代,很多人靠本職的工作,獲取微薄的工資,很難養活自己;稍微不留神,就會被同齡人拋棄。
根據投票顯示,有50%以上的人動過要做副業的念頭,也有的人已經取得了成就。
不過,這項調查對我來說有一個啟示:主業也要,副業也罷,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利用下班後時間提升自己。
大多數人下班後是這樣:小明聽到大家都在搞副業,想著自己也不能掉隊,要做一個上進的孩子,決定痛改前非,下班後開始學點內容。
但學什麼呢?英語,編程,寫作,插畫,烘培……感覺要學的東西有很多,看了看自己的書桌,旁邊還放著四六級英語,想著那就從學英語開始,準備背單詞,發現口有點渴,飯剛吃飽有點困,要去泡一杯茶。於是,小明起身去燒水、拿茶葉、等水開還需要10來分鐘,先刷個微博,10分鐘過去,水開了,泡了茶。
正準備靜下來心來學習英語,「叮咚」微信跳出一條信息,原來是朋友約小明周六出去吃飯,小明很爽氣答應了,又跟她閒聊了20分鐘。想著,這樣總可以學了吧。
看了30分鐘的英語,小明想發個朋友圈紀念一下,今天開始重新做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拍個照片,濾鏡,修圖,想著配什麼文字,一轉眼1小時過去了,終於修完了照片,發到朋友圈,又期待有沒有人點贊,看一分鐘的英語,刷5分鐘的微信,就這樣磨磨蹭蹭到了11點,書只看了一頁,想著太晚了,明天還要上班,就安慰自己:今天是第一天,不能勞累,明天再接著看。
之後的日子,前一個禮拜還願意裝裝樣子,到後來又恢復到原來的下班生活,葛優癱,刷劇,閒聊……
你會發現,即便我們很想在下班之後干點什麼,但一下班,想著忙碌一天,下班只想休息,根本無心學習,有想要搞副業的心,但身體不行動。
對於一個上班族來說,上班已經消耗了一天三分之一的能量,下班之後還要緊繃著一根弦,認真學習,很多人難以做到。
但很難不代表不能做,你只是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為什麼下班後,你不行而別人卻可以。
大家的時間都是24小時,憑什麼別人可以在24小時內,做出一點成就,而你只能當「鹹魚」呢?
難道你承認自己天生就是一條「鹹魚」嗎?
有人說,決定人與人差距的不是工作中的8小時,而是晚上8點後你在做什麼。雖然這話有些偏激,但也說明了利用好下班後的時間有多重要。
很多人下班後提升自己會出現3個問題。
問題一:主業工作不認真,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下班後時間
現在市面上渲染一種氣氛就是下班之後看100本書,學一門繪畫,開一個公眾號,就可以成為知名Ip,成為一個名人,開啟新的人生。
很多人就覺得下班後才是改變人生的機會;下班後,才可以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這也就是說只要利用好下班後的時間,就能改變人生,上班的時間就不重要。
但你知道嗎?作為一個成年人,你的工作時間註定要比下班時間要多。
邊緣性崗位可以摸魚還能準時下班,對於核心部門的小夥伴來講,工作占據你一大半的時間。
這個時候,你下班的時間可能不固定,下班後提升的意義在於更好輔助你白天的工作。
也就是夜晚出新知,白天去刻意尋找機會驗證這個新知。
一個連本職工作都干不好的人,就不要指望他能在下班之後換了一個人;
一個在工作崗位上拖拖拉拉拉的人,下班之後不可能雞血滿滿的學習英語;
一個在上班的時候喜歡偷懶,別指望下班之後會去健身房鍛鍊身體;
一個在開會頻繁走神的人,下班後不會有耐心看一本書,做讀書筆記。
上班工作有公司的約束和監督,你都做的馬馬虎虎,離開了約束和監督之後,工作效率就會變得更加高效嗎?
不會。
一個能在副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做本職工作敬業程度在60分以上。如果沒有,就不要想著下班後提升,更不要提副業了。
下班後無論你多麼努力,它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你成為更好的人,實現你的夢想。
而不是成為你逃避工作的護身符。
問題二:總是在緊追時代潮流,看到什麼熱門就學什麼
下班後的時間就這麼點,你看到短視頻火了,就想學如何拍攝短視頻;前幾年看到寫作火了,就要學寫作;在朋友圈看到招生文案,說會畫畫是一種稀缺的能力,你去學畫畫;又過了幾天,你看到別人說編程是未來的趨勢,為了抓住這個風口,趕緊學編程……
你變得越來越焦慮,要學的東西太多,根本學不完。
太多的選擇,會消耗你的意志力。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受試者在一堆禮物之間選擇一樣,第一組受試者不斷做選擇題,要鉛筆還是蠟燭,是要這種蠟燭還是那種蠟燭,蠟燭和衣服又要選擇哪個?衣服是選擇黑色還是白色……不停做選擇;另一組是對每個東西進行評估,比如這件東西對自己的價值大不大,用來幹什麼這樣的問題。
在選定禮物之後,實驗人員對兩組人員進行意志力測試:把手放到冰水裡看能堅持多久,結果發現做較多選擇的一組堅持的時間比另一組要少。
這樣的例子很多,國慶7天,問你是選擇在家還是出去玩,選擇出去玩就會問去哪裡玩?跟誰一起去,要帶什麼?攻略怎麼做?哪裡人少?……這一套選擇做下來,就會不斷消耗我們的意志力。最後很多人就放棄出去玩,寧願呆在家裡。
同樣的道理,你要對下班後所要做的事情進行選擇,選擇的類型多了,你就會變得很焦躁,自身能量也在消耗,最後就不想乾了。
下班後要做什麼,切勿貪多。
問題三:誘惑太多,一朝回到解放前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良好的環境多次遷居的故事。
第一遷是因為孟子家住在墓地旁邊,經常舉辦喪失,孟子經常跟鄰居小夥伴玩辦理喪失的遊戲,這裡的辦喪事和玩遊戲就是一種誘惑。
第二遷是因為集市過於熱鬧,有很多新奇的玩意,比之前辦喪失的誘惑還要大。
第三遷是到了學堂附近,這裡書聲琅琅,文人雅士居多,給孟子學習創造了最佳的環境。
由此可見,外界誘惑對一個人的成長產生影響。
下班後的世界也是一種誘惑。這是一個花花世界,當你身邊的人下班後都是葛優癱,或者看懸疑,推理的《輪到你了》《他人即是地獄》,又或者刷朋友圈、微博,跟你聊八卦。
你會不自覺的上癮,你甚至會渴望有人多跟你聊八卦,多出一些劇,可以一直看。就像《欲罷不能》里提到的,上癮是一種渴望。
學習一項技能,獲得的反饋太過漫長,而聊八卦,刷朋友,跟朋友聊天,都是即時反饋,可以立馬獲得心靈上的快感。
如果你真的想要在下班後做些什麼事情,先要看看哪些事情正在誘惑著你。
「學習」這件事情太宏觀,越學越會覺得自己欠缺太多,就會東學一塊,西學一塊,折騰很久但不知道到底學了什麼,好不容易下定的決心在自我消耗。
下班後做什麼很重要,而如何做更重要。
如果你真的想要在下班後做點什麼,我有幾個小建議。
建議一:結合你現在的狀態,確定學習的目標
如果問你下班後為什麼想要學習?大多數人回答是:自我提升。
這話沒毛病,但「自我」是一個個性化的詞語,是以「我」為中心,所以你學什麼都沒有對錯之分,一切要看你自己。
總的來說,下班後學習可以分為5個板塊:
第一種:當前崗位所需要的技能。先把本職工作做好永遠都是重要的。不管你現在是不是喜歡這份工作,你現在靠這份工作獲取薪水,就要把眼前的工作做好。你現在做的是銷售工作,就要學會如何與客戶溝通;現在從事的是活動策劃,就要學習如何組織一場活動。
第二種:升職所需要的技能。在本職工作做得順之後,你就要想想未來想要往上升,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如果你自己不知道,可以看看你的上司,看看他們具備哪些能力,然後有針對性的培養。
第三種:未來發展所儲備的技能。如果你未來想要創業,有自己的團隊,那就要了解整個公司流程,還有思維模式,早一點積累,多一份輕鬆,為未來多增加一下積累。
第四種:無論到哪裡都會用到的基本功。像思維模式、辦公軟體、邏輯能力這些能力,無論你是上班還是自由職業,還是學生這些能力都要用到。
第五種:個人興趣愛好。也就是你感興趣,想要學的,但注意興趣也要分優先級,不要一股腦的都學,一次學1-2樣就夠了,不要貪多。
你可以看看自己這5大板塊里,最想要學的是什麼?然後列課表。
讀書的時候,每個班級都有一張課表,每一節上什麼課程,同樣的下班之後,你也需要列課表,比如周一下班是讀書和寫作,周二是學英語和做試卷;周六上午做什麼,下午做什麼。課表的排序規則要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列,重要的事情次數就要安排多一點。比如對我自己來說,寫作是我的核心的技能,那我一周就要花5天的時間在寫作上面。如果你要準備考試,那考試複習、刷題的時間就要多了。
人跟機器人一樣,擅長的是執行任務,而不是做選擇題,前期先把任務都安排好,剩下的事情就是執行。
建議二:建立隔離區,排除誘惑
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很沮喪的問題:下決心的意志力超強,真正做事的時候拖泥帶水,看不起自己,卻偏偏抵抗不住誘惑。
這是正常現象,想要改變就要建立隔離區。
軍訓的時候,教官要求你不能帶手機,不能玩Ipad,不能帶零食,更不能刷電視劇,逛淘寶,唯一跟你作伴的就是魔鬼教官、水和火辣辣的太陽。
軍訓時的專注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為你處在隔離區。
下班後也是一樣,你想要學習,就要建造一個「絕對工作的領域」,斷絕一切誘惑的可能。就像我寫作的時候,手機都放在很遠的地方,倒好一杯水,打開word,將無線鍵盤放在書桌上,開始碼字。
鍵盤噼里啪啦的聲音,對別人來說是噪音,但對我來說是最美妙的聲音,這種聲音代表著我在寫文章,沒有人打擾我,沒有讓我分心的事情,只專注於碼字。
學習之前,先把誘惑掐斷。你喜歡點微信,那手機就不要放在書桌上,你喜歡看電視劇,那就把所有的電子產品都先藏起來。
我們永遠都不要試圖把控制權交給自己,靠意志力去戰勝誘惑,不可靠,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控制權讓渡過去。這樣,即便我們想要放縱,也沒法放縱,只能幹完活再玩。
建議三:人要有契約精神
在你決心學習之前,你可以先拿出紙和筆,想一想當你分心的時候,會做什麼事情,比如吃零食,摳腳,修指甲,畫畫又或者是刷微信,刷B站等等。
先把你前幾十年,分心時所作的事情都寫下來,然後結尾先寫上:以上這些事情,絕對不能出現,如果有出現,要受到什麼懲罰。把這份東西貼在你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給自己一個提醒。
如果這樣還不行,還可以藉助外界的力量,比如沒有寫完1篇文章,群里發50元的紅包。所謂的對自己負責,就是你要有契約精神。要麼不寫,不承諾,一旦寫了,立下承諾,就要履行這個諾言。
你當然可以打臉,但次數多了,就跟狼來了一樣。他人對你,你對自己的信任度就降低,你自己都覺得:自己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成長是24小時的,它是自然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狀態橫跨上下班。靠一兩天的下班後學習,是不可能有所成效的,需要你一天天的堅持,積累,這樣才能厚積薄發。
下班後,希望你能折騰,但也希望你能專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