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1號嘮嗑員(ID:laokeyuan01)作者:1號嘮嗑員
LAOKE SAID
「生為曉旭,死為黛玉。」
前段時間87版《紅樓夢》劇組重聚,引發無數人感慨紛紛。
歲月匆匆,早已物是人非。
寶玉歐陽奮強曬重聚照片說:
「再聚一起。感謝袁玫(襲人)的精心安排和宴請。」
只可惜他的「林妹妹」早已不在身邊。
這也勾起了網友對「林妹妹」飾演者陳曉旭的哀思。
「好可惜林妹妹不在了。」
「真好,想念曉旭姐姐。」
有句話叫:「天堂多個陳曉旭,世間再無林黛玉。」
陳曉旭離開我們已經12年了,也成了世人心中絕代悽美的林黛玉。
有人說她紅顏薄命,有人說她過慧易夭。
但她的一生充滿神秘與傳奇,絕不止林黛玉那麼簡單。
短短的四十餘年光陰,卻譜寫了人生最美麗的芳華。
/ Part 01
據陳曉旭的父親說,陳曉旭出生前,她的母親曾做了一個夢。
陳媽媽夢見一個老頭兒告訴她,你的女兒應取名叫陳ye芬。
Ye是個生僻字(上艹下也)。
陳曉旭父親聽後,就去查這個字,發現是個生僻字。
字典里根本沒有。
後來四處打聽才知道,這是一種長於南方的野生小草。
再深入了解後,一位深通《易經》的高人告訴他:
「這個名字啊,就是林黛玉的命」。
陳曉旭父親一聽,這不就是紅顏薄命嘛。
馬上,就給女兒換了個明亮的名字。
喚作陳曉旭。
沒想到,名字是改了,可宿命終是沒能被改變。
陳曉旭父親是鞍山京劇團的導演,母親是京劇團演員。
可以說是出生於藝術世家,書香門第。
受父母影響,從小她就多才多藝,天生充滿靈性。
在少女時期,就有著純美至極之感。
從小的夢想是當一名芭蕾舞演員。
奈何最終未能如願以償。
那一年她12歲,給一個心懷夢想的少女帶來了不小的打擊。
於是,她開始將自己的內心情感化作一首首唯美動人的詩。
開始在雜誌上發表文章,處女作《我是一朵柳絮》在《青年雜誌》上發表時。
她才只有14歲。
才華這塊珍寶,是上天賜給她的。
而那首《我是一朵柳絮》則讓她一生註定與林黛玉結下不解之緣。
我是一朵柳絮,
長大在美麗的春天裡,
因為父母過早地把我遺棄,
我便和春風結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問我的家在哪裡,
願春風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給大地的角落帶去春的消息。
我是一朵柳絮,
生來無憂又無慮,
我的爸爸是廣闊的天空,
我的媽媽是無垠的大地。
/ Part 02
1983年,《紅柳夢》劇組在全國選拔演員。
當時還是鞍山話劇團一名小演員的陳曉旭偶然間在雜誌上看到了這個消息。
瞬間是有所心動的,她認為自己比較適合演林黛玉。
但卻遲遲不敢行動。
在當時的男友畢彥君極大(後來成為他第一任丈夫)的鼓勵下。
陳曉旭鼓足勇氣給導演王扶林寄去了一封自薦信。
她挑選了自己的一張照片,然後在照片的背面寫下了14歲時作的詩。
就是那首《我是一朵柳絮》。
當時寄給劇組的自薦信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份,像雪花一樣。
信件能給回復就是一件極為幸運的事了。
陳曉旭信中的文字、照片和小詩,到了王貴娥手中。(王貴娥當時在《紅樓夢》劇組管收發和選拔演員工作。)
一下被這個獨特的姑娘給觸動了。
然後轉送給了導演王扶林看,也覺得是個不錯的苗子。
六天之後,終於有了回信。
導演王扶林親自寫信給了她:
「讓她來北京面試,如果面試成功,差旅費報銷,不成功,就要自理。」
雖然有了面試機會,但這個角色來的也實屬不易。
要知道劇組對角色要求那是極其之高。
光是演員挑選籌備就花了近一年時間。
與陳曉旭爭奪林黛玉一角的就有上千名,甚至更多。
當時陳曉旭回答了近百個關於《紅樓夢》的問題之後,才過了初試。
然後就回家等消息,這一等就是一年。
海選時的照片
這一年,她把《紅樓夢》原著熟讀多遍,做了無數的筆記。
終於北京來了個人告訴她,四月一日,需要去北京報到。
會安排所有選中的演員集體送到培訓班去學習(培訓地點在圓明園)。
然後反覆觀察3個月後,產生最終人選。
1984年陳曉旭在進行演員培訓時的採訪
當時陳曉旭發現自己並不算林黛玉的最佳人選,每一個都特別出色。
林黛玉的候選人除了她之外,還有張蕾、王曉潔、胡澤紅和沈璐。
但陳曉旭除了氣質和內心敏感度高度契合之外,還有一樣東西打動了導演。
就是她對林黛玉一角充滿了無人能比的堅定與自信。
當時導演王扶林考了她一個很刁鑽的問題。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中的判詞,妙玉的判詞是什麼?
陳曉旭讀了太多遍原著,她不假思索的回答說:「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王扶林很是驚訝,也一下子對她產生了興趣。
王扶林導演又問她:
「如果不演林黛玉,你選一個其他的角色演,怎麼樣?」
「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去演其他角色,觀眾會說林黛玉去演其他角色了!」
這次,便認定了她。
王扶林與陳曉旭
其實王扶林還在想,如果有比陳曉旭更適合的,到時候可以再換。
等到正式拍攝後,王扶林就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因為再也沒有比她更適合林黛玉了。
曹禺先生當年看了陳曉旭的表演說:
「從梅蘭芳到現在,我看過十幾個黛玉,以這個為最好。」
這一角色,也再無人能夠超越。
/ Part 03
林黛玉一角成就了陳曉旭,但也束縛了陳曉旭。
拍完《紅樓夢》之後,陳曉旭就被限定在了林黛玉身上,無法擺脫。
拍完《家春秋》之後,她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能再接到戲拍。
陳曉旭覺得演什麼都無法再超越林黛玉,這讓她十分迷茫。
因為起點太高,也無奈成了她的終點。
「我就拍過這麼兩部戲。
一是我覺得自己在表演上不如別人有天賦;
二是由於起點太高,我之後就沒有再遇上什麼合適的戲了。
事實證明,這是我的幸運,
要演就演最好的角色,不是嗎?」
兩年後,她去了文工團,當了一名普通的演員。
之後,認識了她的第二任丈夫郝彤。
2003年藝術人生《紅樓夢再聚首》時。
陳曉旭說:
「《紅樓夢》為我打開了一扇窗,又關上了一扇窗,我無法進入,只好重新開闢一條路,卻意外地發現它通向更美麗的遠方。」
這次,她決定棄演從商,通向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女強人之路。
退出演藝圈後,她轉身投入了廣告行業。
而這轉型期間,她整整北漂了3年,吃盡了各種苦頭。
陳曉旭父親之後回憶說:
「陳曉旭當年生活太艱苦了,與男友兩人只買半個豬蹄,坐最便宜的交通工具。
我實在看不過去,後來就給女兒送去了一筆錢,算是救了曉旭的急。」
1990年,丈夫郝彤帶著陳曉旭一起去和長城廣告公司洽談。
最初因為他們在行業初出茅廬,沒能引起對方信任。
後來知道她是「林黛玉」後,一口認定的說了一句:
「我們不了解別人,但是了解林黛玉,林黛玉不會騙我」。
就這樣,她憑藉林黛玉一角的影響力,打開了自己闖入商界的大門。
在商界中,她和劇中扮演的角色截然相反。
她聰明、幹練、有魄力、有韌勁、又膽識。
賈寶玉的扮演者歐陽奮強回憶:「曉旭雖然說話有時候比較刻薄,但很聰敏和幽默。」
憑藉自己的商業才能。
1996年,陳曉旭創立了世邦廣告公司,擔任董事長。
那一年,她才29歲。
她把自己所有的才華和天賦都發揮在了廣告創意上。
她曾寫過這樣一段廣告詞:
「她系出名門,麗質天成,秀其外而絕無奢華,慧其中卻內蘊悠遠;壯士為主灑淚,英雄為主牽情。箇中滋味,盡在五糧春。名門之秀,五糧春。」
這段陳曉旭為五糧春撰寫的廣告詞,至今仍是廣告界的一大經典,流傳至今。
多年的奮鬥早已讓她搖身一變成了身價過億的商業女強人。
2004年,被評為「中國30位傑出女性廣告人」;
2005年,被《世界經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國經濟年度風雲人物」榮譽稱號;
她還獲得過「2005-2006年度中國十大最具風采女性廣告人」。
這些驕人的成績,讓她又重新燃起了對演藝事業的熱情。
之後,她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參與投拍了電視劇《紅衣坊》,成了一名製片人。
這部電視劇在2006年播出。
而這一年,也是她生命結束的起點。
/ Part 04
2006年5月,陳曉旭被確診為乳腺癌。
這一消息震驚了身邊所有人,因為在此之前她還一直是好好的,沒有任何異樣。
就在此時,她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剃度出家,皈依佛門。
2007年的春天,「陳曉旭剃度出家」的消息就震驚了整個娛樂圈。
其實早在1999年陳曉旭就與佛結緣,家人對此決定並不意外。
只是對這個時間點特別不能理解。
後來,一心只想靜養的她,拒絕任何手術治療。
父親極力勸她手術,但她卻據倔強地說:
「假如說動手術做化療能治好,或者是不用這個就死亡,那我選擇死亡。」
襲人飾演者的袁枚曾這樣評價她:
「她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心中充滿了浪漫,充滿了世上一切的美好,而且她的個性里有著一種非常堅定的東西。」
是啊,她太愛美了,也太完美了。
陳曉旭父親在後來的訪談中飽含淚水的回憶說:
「她說,那個西醫給我治完了又化療,這人就不成樣子了。
她選擇死亡。她太愛美了,不願意最後弄的七零八碎的。」
2007年5月13日,陳曉旭最終還是遺憾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年僅41歲的她香消玉殞。
據說,在她最後時刻,院子外面放滿了鮮艷綻放的花。
「生為曉旭,死為黛玉」。
導演王扶林更是一聲嘆息:「再也沒人能演林黛玉了。」
而他的丈夫郝彤也在那時隨她一起遁入佛門。
紅樓夢裡賈寶玉說:「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沒想到這竟成了現實。
有句話常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這句話用在陳曉旭身上再貼合不過了。
她一生演戲不多,就4部,但卻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林黛玉。
而每當柳絮飄揚起,世人也都會將你念起。
本文轉自公眾號1號嘮嗑員,業餘講故事,職業嘮嗑員。嘮娛樂萬象,嗑人生百態。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1號嘮嗑員(ID:laokeyuan01)。
本期插圖
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授權請後台輸入「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