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究竟是中年危機,還是新的開始?

2020-02-27     上官文露讀書會

/ Part 01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啟悟

《活出生命的意義》是美國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撰寫的一部書。弗蘭克爾是經歷過納粹集中營地獄生活的倖存者,也是倖存者中活得最久、成果最卓著的人。

他不但沒有被德國納粹軍官在集中營慘無人道的暴行所摧垮,反而以其堅定的意志超越了煉獄般的生活,開創了意義療法,寫出了若干心理學著作,如《活出生命的意義》、《意義的意願》、《無意識的上帝》、《精神治療和存在主義》、《醫生和心靈》等,尤其是《活出生命的意義》最為讀者所歡迎。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作者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探討意義療法。

這部作品鼓舞了很多人,也治癒了很多人,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迄今為止,已銷售1200萬餘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

其中,哈洛德·庫希納為之寫的序言里就有一段話非常引人深思:「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

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弗蘭克爾在書中也指出:「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其外在命運的。」「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看完這本書,心裡升騰起了一股力量,也使我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後半生。

都說40不惑,但40歲也可能會經歷一場中年危機。很多人的情緒都可能會驟然低落,會為日益衰老而擔憂,會為被大城市掏空的身體而懸心,還有那還不清的貸款一直是頭頂上的一座巨山。

當然了,可能還有一直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為自己帶來的可不是「養兒能防老」的幸福和安穩…

讀到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之後,你會發現這種感覺絕非一個人所獨有,許多高敏感注重生活質量的人都曾經產生過。「從青春的時代,經過了壯年期,一到四十歲的處所,人的一生,便於『一大轉機』相際會。

在日本,俗間也說四十二歲是男子的厄年。其實,到這時候,無論在生理上,在精神上,人們都正到了自己的生活的改造期了。

先前,聽說孔子曾說過『四十而不惑』,但我想,這大概是很有福氣的人,或者是蠢物的事罷。青春的情熱時代和生氣旺盛的壯年期已將逝去的時候,在四十歲之際,人是深思了自己的過去和將來,這才來試行鎮定冷靜的自己省察的;這才對於自己以及自己的周圍,都想用了批評底的態度來觀察的。

當是時,他那內部生活上,就有動搖,有不滿,而一同也發生了劇烈的焦躁和不安。古往今來,許多的天才和哲士,是四十才始真跨進了人生的行路,而『惑』了的。這時候,無論對於思想生活,實際生活,決了心施行自己革命的人們,歷來就很不少。」

/ Part 02

40歲是精神走上坡路的開始

40歲儘管是人生的分水嶺,容易產生中年危機,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危」和「機」往往同時並存。危險的過後就是機會的來臨,死亡的過後就是新生。

中年危機其實也是命運對你的一種警醒:你的人生時光已經所剩不多,因此要加倍珍惜,不能再糊裡糊塗、渾渾噩噩而活,必須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刀刃上,把所剩不多的餘年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這種意識使我的人生質量提高了很多:便不再把時間花在沽名釣譽上,不再把時間花在說些言不由衷的話上,不再把時間花在只能獲得短暫收益而無長久價值的事情上,而是更多地花在讀書寫作上。

讀書是同高才能高智商的人談話,讀書是用別人的思想豐富完善自己的思想;而寫作則是記錄自己生命的軌跡、記錄自己對生活獨特的感悟。

在40歲前,以為40歲就到了人生的頂峰,餘下的歲月就是往下衰的歲月。到了40歲才發現,40歲雖然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但卻是精神走上坡路的開始。老天,總是公平的,讓你有所失也有所得!

許多人到了40歲就放棄自己的成長,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這種人過了40歲,雖然肉體還活著,但精神其實已經死亡,剩下的只是一天又一天動物般地重複過日子而已,所以民間有「人過四十,半截入土」的說法。

其實,生命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不管任何年齡任何時段,都不能放棄自己的成長。青年為前途而奮鬥,中年老年應為心靈成長而努力,人生的每一個時刻都應該是不懈學習不停上進的,這樣,走向死亡才不至於有太多的哀傷,因為死亡對於他們來說,只是瓜熟蒂落的終結,只是走向輝煌的謝幕而已!

/ Part 03

人生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人的一生應當猶如一條河流:開始時河身很小,夾迫於狹窄的兩岸之間,奔騰激越,衝過礫石,飛下懸瀑。漸漸地,河面變得寬闊起來,兩岸相距漸行漸遠,深廣的河水向前流淌得也越發的平緩,最後悄然歸入大海,從而毫無痛苦地結束了自己的里程。」

40歲是河面變得開闊起來的年齡,雖無青年的激越,但有中年的平和;雖無青年的壯志滿懷、豪氣沖天,但有中年的成熟、通達與圓融。宋釋紹曇有詩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風景,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的韻致,如果沒有閒事煩心,沒有憂思悲恐驚等過重的負面情緒纏繞心田,那麼每年每月每天都是人間最好的時節。

其實,40歲人生也可以重新開始,古有「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古代人壽命短暫,二十七就算是中年了)。

近有摩西奶奶70多歲開始學畫,竟然學有所成、名滿天下;弗蘭克爾67歲還學駕駛飛機,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人生,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人,想幹什麼,什麼年齡都能幹。

那些望而卻步、畏縮不前的人,擋住他們自己的,不是年齡,而是早衰的心!

【本期話題】你怎麼看待40歲?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本期插圖

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gA9kHABgx9BqZZI241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