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打響終極石油大戰,意在奪回頭號產油國地位?

2020-03-15     老牛金吾衛

沙烏地阿拉伯放棄了維持原油價格的努力,現在正準備將大量廉價石油採用洪水漫灌的方式推向全球市場,這一驚人的戰略轉變使石油期貨市場陷入戲劇性的低迷狀態,同時將其石油出口市場的競爭對手俄羅斯和美國拖進一場大宗商品爭奪戰之中。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國之一,沙特一周前派人前往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歐佩克總部,試圖說服該組織其他成員以及盟國俄羅斯進一步減少石油產量,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造成的原油需求急劇下降的局面。

但是,維也納會議沒能達成協議,破裂了。並且把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從盟友變成了對手,這意味著不管價格跌到什麼地步,他們都必須出售更多的石油,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求減產最後卻變成了不得不增產,沙特不得不冒險一搏,因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對於一個國民經濟對原油銷售依賴程度極大的國家來說,原油市場需求的萎縮會直接導致其經濟不景氣。

歐佩克和俄羅斯談崩了

去年12月,沙特國王薩勒曼的長子、沙特能源部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親王與歐佩克成員國以及盟國的部長們商定,將每日原油的減產份額擴大至170萬桶。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需求下降,今年2月,沙特自己的原油日產量又減少了40萬桶,並且還可能進一步削減150萬桶/日。

出席了維也納會議的歐佩克資深人士對美國有線新聞網記者表示,本·薩勒曼在所有歐佩克成員的支持下,將減產協議延長到了2020年,但他沒有事先徵得俄羅斯代表亞歷山大·諾瓦克的同意。在收到了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指示後,諾瓦克退出了沙特倡導的維也納協議。

諾瓦克在會議結束後告訴記者,2020年4月1日起,俄羅斯生產商就可以自主決定產量,不再受集體市場管理的束縛。

沙特是減產計劃的總設計師,過去三年中,正是依靠這個減產計劃,國際油價才沒有大跌。但是,當俄羅斯拒絕讓步後,沙特改變了遊戲規則,變守為攻,開始加大產量,力圖奪回市場份額。

沙特的第一步是準備從4月1日開始大幅提高產量,每天增加260萬桶,這將會使沙特石油的日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230萬桶。消息宣布的第二天,沙特國有石油巨頭阿美公司宣布將會對優質客戶下調油價。此舉震驚了能源市場,原油價格創下了自1991年以來的最大日跌幅。

隨著原油價格暴跌,沙特能源部長隨後指示阿美公司加快腳步,到年底將日產量提高到1300萬桶。緊接著沙特鄰國阿聯跟上步伐,該國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承諾4月每天向市場增加供應100萬桶石油,并力爭將產能擴大至每天500萬桶。

事後看來,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地區級重量人物顯然想向世界發送兩個關鍵信息:

第一,沙烏地阿拉伯有強烈的「秀肌肉」慾望,這麼做是提醒所有國家,如果不是沙特一直在犧牲自己、承擔壓力,全球能源市場就會受到供過於求的巨大衝擊。

第二,如果能源行業真的交給市場力量自由主導,那麼海灣國家將是最後的贏家。他們開採原油的成本比其他任何人都低,與美國的頁岩油生產商比起來,成本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全球影響

標普全球公司本周指出,由於全球市場崩潰和債務水平高企,美國中型油企阿帕奇、德文和墨菲已經將預算削減了三分之一,他們根本無法和中東的國有石油公司打硬仗。

一位了解情況的沙特消息人士說,維也納計劃中並沒有發動價格戰的打算。這位消息人士談到了與會各方努力的方向並不一致,他認為俄羅斯參加會議的目的是遏制美國頁岩油企業擴張的勢頭。一位俄羅斯政府消息人士說,他們願意妥協,但無法像利雅得希望的那樣進行那麼大幅度和長時間的減產。

現在,美國能源公司已經陷入困境,油價比1月份的峰值下跌了50%,這是自2016年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能源情報署表示,美國石油產量的增速低於預期,今年最多達到日產量76萬桶,到2021年,美國每日產油能力還將縮減30萬桶以上。

今天,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到4月,沙烏地阿拉伯很可能會排在第二位,而俄羅斯的擴張能力有限。一些人認為,在沙特重新奪回世界最大產油國的「寶座」之前,價格戰不會結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BNr4nAB3uTiws8KFC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