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東北漫遊緣起於伊春,前年十一環遊大興安嶺賞秋,感覺非常好,於是決定今年探訪小興安嶺,而伊春,正是小興安嶺核心區域。原本只是隨便溜達溜達,沒想到一溜達就是30天,行程7900公里,快趕上北京海口兩個來回了。
提筆寫伊春心情是複雜的。或許是之前心理預期比較高,多少有些失望。失望的不是小興安嶺的山水,而是管理。伊春市是原伊春林業局整體轉制來的,為了實現從林業轉向旅遊業,舉全市之力打造旅遊已有30年之久了,可是似乎依然躺在好山好水好環境里吃資源飯,而在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打造一流旅遊度假之都上少有建樹。伊春山水好,但管理服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此行兩次進入伊春。第一次是9月19日,從佳木斯經鶴崗自東南向西北穿越整個伊春地區,中午在湯旺河吃了午飯,下午去了茅蘭溝,原計劃住在嘉蔭縣,後來去了遜克縣。
時間尚早,小興安嶺秋色漸入佳境,但稍欠火候,五花山還需要時間打磨。
大豆金黃、白樺成排,天青雲淡。
太陽和雲朵特別給力
林場有無數條小河,河邊的紅葉引得同伴們不停地拍照。
牛群在林間享受午後暖陽。整個林區只有少量的農作物種植,沒有大批成群的牛羊。村莊很少,幾乎看不到人,非常安靜,充滿野趣。
穿行在林場小路上,聽著音樂,愜意無比。
9月25日離開五大連池後再次來到伊春,在伊春住了兩晚。
之前偶然間看了紀錄片《興安嶺上》,記錄了伊春上甘嶺區溪水林場職工春夏秋冬一年的真實生活。一到伊春就來到上甘嶺溪水林場,紀錄片中的景象都真實地呈現在眼前,只是人很少,乾淨整齊的農家樂冷冷清清。走進溪水森林公園,天然氧吧,秋彩斑斕,百年紅松,高大筆直,松鼠小鳥,自由嬉戲。
偶遇采松子的大姐,熱情地掰出剛采的松子讓我們吃,頭一回看到新鮮飽滿的紅鬆鬆塔,比想像中大很多,散發著濃濃的松香味,新鮮的松子非常堅硬。天然紅松生長80~140年才能結松子,我們還是少吃點松子,多留點給小動物吧!
晚上在市區溜達,暑期已過,十一黃金周未到,遊客很少。天氣漸冷,已經能夠感受到深秋的寒意,除了舞動的廣場,四處比較冷清。市中心的地質博物館晚上燈光下比白天好看。
第二天一早到達南山公園,結果內部整頓關閉。於是開車四處溜達,在友好區乳影島公園湯旺河邊拍到了美麗秋色。
遇到撿瑪瑙的人,我們在河邊也撿到了美麗的石頭,給撿瑪瑙的人看了,說是瑪瑙,當地人叫瑪瑙球子,他要找的是大個的。
問過當地人後前往523農貿市場,室內市場已經關閉不用了,市場搬到了旁邊的馬路上,長長的一條街,山貨農副產品一應俱全,買了木耳,帶回給家人。
很難比較大興安嶺與小興安嶺秋色哪個更美,兩者本身就是處在同一區域屬於同類型的景觀,一定要說說區別,就是大興安嶺方圓千里,區域更大,更廣闊,南北長1400多公里,東西寬約2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總面積32.7萬平方公里。小興安嶺方圓百里,南北長約450公里,東西寬約210公里,面積7.7萬平方公里,更小巧秀氣。大興安嶺更適合越野穿越,小興安嶺更適合休閒度假。相比較大興安嶺分屬黑龍江內蒙古兩省四個地級市,不好協調統一,小興安嶺主要集中在伊春市,更利於發展全域旅遊。
經過多年的打造,伊春旅遊依然不溫不火,有人歸咎於地理位置偏、交通不便,是說不通的。其實伊春的交通條件已經非常好了,高速公路、鐵路、機場一樣不缺。要說喀納斯、九寨溝的交通條件比伊春差多了,不是照樣火爆。必須承認的是,地球上需要圈起來賣門票限制人流來進行保護開發的真正的頂級自然景觀是不多的,正是稀缺造成了無論多麼偏遠,交通多麼不便,依舊客流不斷。頂級自然景觀是不可能人為打造的,遺憾的是,總有急功近利的地方政府和投資商不顧自身條件試圖人為打造複製第二個九寨溝,第二個黃山,總想靠大投資大宣傳打造所謂5A景區吸引大量遊客靠賣門票快速發旅遊財,結果往往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客流不足,提高門票價格,門票價格受限,就以環保名義擴大景區範圍,強制遊客乘坐景區觀光車,心思都花在了如何多掙遊客的錢,而忘了如何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最終往往是因為景觀缺乏獨特性以及不良口碑,遊客流量不足,巨額投資難以回收,開發企業虧損,地方政府靠旅遊拉動地方經濟獲取稅收的計劃落空。這種因為不當管理和開發一地雞毛的案例比比皆是。我一向反對把本該屬於全民的自然和文化遺產交給個別企業壟斷開發經營,企業是以利潤為中心的,很難顧及區域整體效益和長遠發展,民營企業即使盈利也會為了避稅千方百計轉移利潤,國有企業更不行,盈利了會滋生腐敗,虧損了還得靠納稅人買單。靠圈占旅遊資源以門票收入為主的旅遊開發模式應該走到頭了,我們的公立博物館已經完全實現免費,只有全面取消屬於全民的自然遺產景觀的門票,轉向依靠提供服務獲取收益的模式,國內旅遊發展才能走向良性循環和更高層次的可持續發展。瑞士擁有阿爾卑斯山的絕美景觀,但沒有一處圈起來賣門票,卻通過一流的管理和優質服務成為全球頂級旅遊目的地,為當地居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旅遊業也成為了瑞士的支柱產業。
旅遊目的地最吸引遊客的因素有兩種,一是頂級景觀,以觀光為主;另一種是良好的服務和體驗,以休閒度假為主。頂級景觀不能人造,但良好的服務和體驗可以打造。伊春是一個處處有美景,整體環境非常好,旅遊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又缺乏像九寨溝那樣頂級景觀的區域,特別適合發展以休閒度假為主的全域旅遊。應該把整個區域作為一個公園來打造,一定要擯棄圈地建景區賣門票的開發模式,逐步降低並最終取消區域內公園景區的門票,通過豐富和完善區域內遊客體驗內容,和更好的服務吸引遊客,留住遊客。除了現有的景區公園,應該對全區域的景觀資源進行梳理,打造更多的免費開放的觀景點,開發更多的騎行、徒步、登山等體驗線路,扶持鼓勵當地居民開發更多的休閒娛樂體驗項目。不過一定要小處著手,細水長流、持之以恆,千萬不要依靠上大項目大拆大建急功近利。令我非常驚訝的是伊春到湯旺河的公路,封閉起來就是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其實就是花冤枉錢面子上好看,與全域旅遊理念完全背道而馳。我跑了幾千公里高速公路到這裡來,就是因為這裡環境好,就是想放鬆想慢下來賞美景享受環境,你卻在這裡整高速公路。這簡直就是要把最珍貴的美味大餐食材花高價做成了快餐的節奏。修這段路的錢如果用來對全區環境進行升級改造,不知能建多少條騎行步道,能增加多少個免費觀景點。做全域旅遊應該充分考慮到快速增長的自駕游深度游自由行群體,除了主幹道,應該升級改造更多林區道路,開發更多觀景點,促進區域全面發展。試想如果瑞士在阿爾卑斯山里也圈起若干景區收門票,架橋修長隧道高速公路高鐵直達景區會怎麼樣?布滿阿爾卑斯山的如血管一般的盤山公路鐵路鄉村小路步道才真正使瑞士旅遊的精華所在,極少打隧道架高橋修高速公路和高鐵的瑞士,不是沒有技術也不缺錢,而是真正懂得遊客的需求,懂得如何把最好的自然環境打造成世界頂級的旅遊度假聖地。
與當地人交流中總有人問我們為什麼這會來,夏天多好啊。或許東北人看慣了秋色美景,沒覺得有什麼。其實東北是和新疆、川西並列的國內三大最美賞秋之地,而且東北交通最為便利,吃住條件最好。除了夏天避暑、賞秋色,伊春也是春天觀花和冬天玩雪的好地方。青山綠水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正是大大在伊春說出來的。發展冬季旅遊,伊春也不用急著搞大投資建專業滑雪場,伊春的交通比雪鄉便利,自然條件不比雪鄉差,完全可以打造出媲美雪鄉的冬季賞雪聖地。
取消門票受損失的是個別企業和利益集團,由此帶來遊客數量的增加受益的是整個地區和當地居民。杭州已經做出了很好滴示範,相信會有更多的地方會限制降低並逐步取消區域內景區門票,在這一過程中,先行動者先受益,希望伊春能夠解放思想抓住機遇。
伊春是個度假休閒的好地方,如果當地政府能從長遠全局做好規劃引導監督服務,真正以遊客體驗為標準提升整個區域的服務水平,我是會在春夏秋冬四季都想再來的。
關 注 徐 老 游
跟 著 老 徐 看 世 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