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靜好的前提,是流年無殤

2020-03-31     徐老游

歲月靜好的前提,是流年無殤


以下文章來源於先知書店店長說 ,作者酷哥

先知書店店長說

為思想精進日拱一卒

我的一個用五角星做微信頭像的老鄉,這幾天隨著大潮離開了首都,她說:長安居大不易,這次回去要好好提高自己的能力,下次來京,一定要進一個市中心的大公司,就不會跟著老闆一起被炒魷魚了!然後她忽然又高興起來:看到那個該死的老闆垂頭喪氣,我都忘了我也失業了。反正我的損失沒他大!

她算是我的粉絲,這讓我非常慚愧---她曾說,你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憤青?你不能樂觀點兒看這個世界嗎?

她沒有車,沒有房,三伏天她的上半夜基本在優衣庫---她不買衣服,她是沒有空調。當她終於背起行囊怏怏而去,我以為會聽到一些「幡然悔悟」,但她說:你不用安慰我,風風雨雨我見得多了,這個時代如此美好,我怎能放棄?我一定還會回來的!


當我實在忍不住,嘆息她看不透世事、只沉迷於自己的小圈子時,她卻冒出一句讓我很佩服的話:你這種凡事只考慮自己、不顧大局識大體的做法,才是不問世事!你才只活在自私自利的小圈子裡!

這句話足堪玩味,我覺得她很有思想---這很能代表一些人的看法:那些個人主義者與活得很「自我」的歲靜婊,都是一丘之貉。

何謂歲靜婊?即使眼前掀起驚濤駭浪,也擺出一副寵辱不驚的淡然模樣。其口頭禪為:苦難早晚會過去,急也沒用;沒有遭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內心從容勝過百萬雄師!

比如你現在能看到,三色大門外,那一張張握手言歡後,猥瑣的笑臉。我納悶,即使你沒有內心的煎熬,你就不擔心十年後孩子的質疑?當然,也許你已經做好了縝密的計劃,用接下來的十年把謊言重複一千遍。原來這世上不怕開水燙的除了死豬,還有一種動物叫歲靜婊。

並不是所有盲目樂觀的人,都屬於「歲靜婊」。我很清楚,很多人,包括我的很多親友,從小就接受某種只有標準答案的教育,又整天活在解決溫飽問題的壓力下,他們根本沒有精力,也沒能力去接觸(思考)一些深層東西的,比如我的這位小老鄉。這類人亟需的是認知常識的啟蒙,他們不屬於本文所說的歲靜婊---隱藏自己的真實內心、忽視身邊大把大把的悲劇、自身大禍臨頭時才不得不發出呼喚和哀求的那些人。


歲靜婊的前世今生


狄奧根尼一輩子都住在一個用來裝死人的大瓮里,拒絕接受一切習俗。亞歷山大問他想要什麼恩賜,他揮揮手:「我只要你別擋著我曬太陽!」他追求從慾望下解放出來的道德自由:只要你對財貨無動於衷,便可以從恐懼之下解放出來。他的墓碑被刻上一條狗,以表示他所信奉的犬儒主義。


今天有很多人鄙夷這條狗,但在當初,它代表對惡俗的蔑視。


狄奧根尼死後500年,犬儒主義變了味道,一位名叫德勒斯的犬儒派接受了某富翁送的一筆錢,並說:「你慷慨大度地施捨給我,而我痛痛快快地取之於你,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嘮叨不滿。」言下之意,金錢本是無所謂的東西,我若拒絕,倒顯得我把錢看得太重,因此正確做法是,你肯給,我就若無其事收下!


看上去很洒脫?但我怎麼看都覺得非常的無恥。金錢本是重要的東西,只不過還應有東西比它更重要。在堅持更高價值的前提下看輕金錢是高尚的,沒有更高追求卻擺出輕視金錢的姿態,就不是高尚而是做作,甚至就是不知廉恥。


於是,狄奧根尼死後2400年,犬儒終於蝶變成歲靜婊。它離一條看家護院的狗,越來越近了。



「歲月靜好」的原意很美好,即使它源出胡蘭成的《今生今世》。年輕時在外讀書,母親來信總會加上一句「出人頭地自然好,平平安安更愜意」。這句話成為我的座右銘。以己推人,世上應該很少有人喜歡平地起波瀾,像希特勒那樣的戰爭狂魔總歸是少數。


但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比如錢包丟了,自行車被仇家放了氣,甚至大的挫折:親人故去,朋友反目。是就此一蹶不振,還是洗把臉重新開始?答案不言自明。


但是,忍的邊界想必沒那麼清晰,犬儒既已變成歲靜婊,對「不如意者」的淡然視之,也就漸變成對一切壓迫的一笑而過。據說,歲靜婊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當成宇宙---對浩瀚無垠的宇宙來說,有什麼事情值得一哭二鬧三上吊呢?


王爾德說:「犬儒主義者對價錢一清二楚,但對價值一無所知。」歲靜婊亦如此:對各種利害關係一清二楚,對人生的真正價值一無所知。那些十里寬街仰望煙花的民眾,有幾人能看出其中的血色?鐘鼓饌玉,衣香鬢影,對這些人來說,空氣中仿佛到處是食物和處女!


但我只能說「仿佛」。很多時,他們也能看到血色,也能發現人群中其實並沒有一個處女。但這不影響他們的表情。世上有兩種幸福,一種叫幸福,一種叫歲靜婊。對他們來說,「活著」就是全部意義,沒有之一。好死不如賴活著,並且,一定還要在賴活中「活」出境界來,否則就容易被人看穿。


越來越被混為一談的個人主義者,也同樣在努力的活著。面對一個獵人的追逐,一隻火雞和一隻鴕鳥乍一看很像:都掉了很多毛,同樣傷痕累累,最後的下場也有可能一致:都死掉了。但仍有區別:火雞全身布滿彈片,鴕鳥則是屁股被開了花。更大的區別是:整群鴕鳥的屁股都被開了花,大部分火雞則逃出了生天。



個人主義者是只什麼鳥


據說百度百科是精神分裂症的策源地。比如解釋什麼是「個人主義」,它說:「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私有制的產物,一切剝削階級共同的道德原則。」但它又說:「個人主義反抗權威以及所有試圖控制個人的行動,是一種道德的、政治的和社會的哲學。經常被與利己主義相混淆,但事實上是不相同的---個人主義是自由主義的構成要素。」


所以,聽康德解釋什麼是個人主義更靠譜:「人是目的」。僅四個字。


個人主義者也喜歡歲月靜好。但他們清楚,歲月靜好的前提,是流年無殤。被毒針扎得千瘡百孔,還裝作玉樹臨風;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硬說在模仿孔子周遊列國。個人主義者不會這麼做。安·蘭德在其名作《源泉》中,借建築師洛克的法庭陳述說道:


「我不承認我對任何人負有什麼責任。只有一條例外:尊重他們的自由並且絕不參加任何一個帶有奴役性質的團體。」


前一句的確很像歲月靜好婊,但歲靜婊顯然不願意看懂後半句:我不受任何人的限制和脅迫!


個人主義者看重的不僅是平安。換句話說,平安不是目標,只是一個結果---個人主義者在這個過程中,只是努力地向自由和尊嚴靠攏!正如建築師洛克所言:


「任何人無權占有我生命中的任何一分鐘,任何人無權占有我的精力的任何一部分,無論他們的人數有多龐大,或者,無論他們有多麼需要。」


「我並不是為了他人而存在的!」這就是個人主義的宣言。安·蘭德的這句話,而今已成為美國精神的象徵!



您也許到過臨潼。在兵馬俑軍陣面前,倘若不是人山人海擠得要命,很多內地遊客會做什麼呢?揮手檢閱。雖然生活中只能被檢閱,但如果有機會,很多人都有檢閱的衝動!


美國總統里根也來看兵馬俑,官方特批他進入坑裡。里根站在兵馬俑前,只說了一個詞「dismiss」---解散!


有國人如此說嗎?里根看到這麼多人整齊排列,感到不舒服,就想給它自由。國人或者檢閱或者接受檢閱---不是主子就是奴才---是基於這樣一種心態:生活本來如此,沒毛病。


有人說,只關風月不問世事,這樣的人難道不算個人主義者?是的不算。他們是偽個人主義者,他們根本就是犬儒主義者,《茶館》里那一撥「莫談國是」者如此,沙龍里那一撥「在商言商」者亦如此。


既然個人主義就是尊重人的獨立思想,那麼,一個因為不想為任何人犧牲而圈閉起來的歲靜婊,為何算不上個人主義者呢?


歲月靜好婊追求安全

個人主義者追求尊嚴


有學者說,如果你餓過肚子,你就知道沒飯吃意味著什麼,你就有可能看到乞丐時,施捨他一碗飯吃。


我看不一定。康德說:懶惰和怯懦,這兩點使絕大部分人處於未啟蒙狀況---他們自己願意處於不成熟狀態並受保護人保護。


當同伴被獅子追逐和咬噬,它們依然淡定地吃草,或者圍觀。這就是羚羊們的歲月靜好。魯迅說,「自己明知是奴隸,打熬著,掙扎著,卻又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嘆、撫摩、陶醉,那可簡直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個人主義是唾棄醜惡,歲靜婊是逃避醜惡,眼不見為凈;狄奧根尼鑽進大瓮是向惡俗宣戰,歲靜婊同樣躲進大瓮,卻是向醜惡高掛免戰牌!如果看淡人和事就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鴕鳥豈非修行的祖宗?


如果讓你去做石頭或雞蛋,你選擇哪個?歲靜婊當然去做石頭,並且一定會愛心泛濫地發一條微博:「你們這些雞蛋多可愛!打碎了就不好了呀!要珍惜自我!」而那些沒條件做石頭只好選擇做雞蛋的歲靜婊,一定是選擇藏進一個自認為祥和的安樂窩,當某天一群雞蛋終於在牆上擊出一個洞,他會淡然地繼續寫博:「再頑固的石頭也會風化,何必跟它斤斤計較?風物長宜放眼量......」這簡直像極了米蘭·昆德拉對某類人群做過的評價:


「他們只有在愚蠢時才是真誠的,在安全時才是勇敢的,在免費時才是慷慨的,在淺薄時才是動情的!」


個人主義者卻一定是去做雞蛋---他知道,他原本就是雞蛋,裝不來石頭。但即使他是一個雞蛋,也必定是一枚勇猛的雞蛋,如以賽亞·柏林所說:


「我希望成為我自己的工具,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不是別人的工具。我希望成為一個主體,而不是客體;我希望有我自己的理性和我自己的自覺意志來推動,而不願受強加給我的外部力量的驅使。」


1862年9月22日,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給予黑人跟白人平起平坐的權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直到1950年代,除了不能把黑人當奴隸,整個社會對黑人的態度沒有絲毫變化,黑人依然是二等公民。但那時全美的整體輿論是什麼?在很多所謂「自由主義者」包括很多黑人的心目中,美國是全世界最民主、最平等的地方,很多「正能量」言論甚至認為,美國的空氣都是甜的。


直到一個叫羅莎的女士出現!



1955年12月1日,蒙哥馬利市,黑人女裁縫羅莎登上公交巴士。她的座位在過道邊,靠窗是一位黑人男士,隔著過道坐著另兩個黑人女士。車停在帝國劇院時,幾個白人上了車,坐滿白人專座後仍缺一個位置。司機回頭盯著羅莎這一排說:「把你們的位置讓出來。」


沒人讓座。司機再次開口:「你們得把位置讓出來,由我來分派。」


靠窗的黑人男士站起來,羅莎欠身讓他走到過道上站立,自己靠窗坐下。過道的兩個女士也站起身讓出座位。這一刻,突然有一股力量充溢羅莎全身,許多年之後,在回憶那非同尋常的片刻時,羅莎說:


「當白人司機揮手喝令我們讓座時,我渾身都被一種前所未有的決心裹挾,那決心如此強烈,讓我有了採取行動的熱切渴望!」


拒不讓座的羅莎最終被捕。她憤然回擊:「為什麼你們總是仗勢欺人?」


警察說:「這個我不管。我只知道法律就是法律。」警察口中的「法律」,是一個沾滿非裔美國人血淚的惡法體系。


正是源自這位寧肯被捕也不無端讓座的羅莎女士,12月5日,一場拒乘公交的黑人抵抗運動開始了。頭一天,全市18家黑人擁有的計程車公司已經同意在所有巴士站點停靠,車費一律降為10美分,與公交票價等值。然而計程車畢竟和公交不一樣,人們需要花更長時間等車,還不一定是空車。更糟的是,天氣預報說當天下雨。


讓運動發起者熱淚盈眶的是,12月5日當天,所有黑人都不再搭乘公交巴士,有些人選擇步行,有些人騎自行車,很多人依然聚集在公交站點,但不是等巴士,而是黑人擁有的計程車。少數幾個要搭乘巴士的黑人乘客,看到等候計程車的同胞頓覺羞愧難當。這一天,也讓全市黑人感到驚奇萬分,他們沒想到抵制運動可以如此成功!更讓他們激動萬分的是,抵制公交行動一直持續381天,直到次年11月13日,美國最高法院宣告蒙哥馬利公交巴士上的種族隔離是違憲行為!



倍感失意的白人種族主義者,意欲在黑人社區製造恐怖氣氛,進而使法院判決成為一紙空文。三K黨徒在夜幕降臨後駕車出沒各黑人聚居區,但這一次他們驚得呆若木雞,黑人們不再害怕,家家戶戶亮著燈、開著門,成群的黑人來到街頭,神色自若地談笑,還不時對經過的三K黨徒指指點點。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開端——黑人民眾的集體覺醒!而發生在蒙哥馬利的公民不服從行動,也最終激發起一場爭取平權的全美黑人運動!


同樣是為了「個人利益」,那些主動給白人讓座的黑人,追求的是安全,而羅莎追求的是尊嚴。尊嚴!為了尊嚴,必須爭取權利!任何一場偉大的革命,註定只能來自羅莎這樣寧肯被捕也不失尊嚴的人! 每個理性人的意志,都有可能成為普遍立法的意志,但毫無疑義,歲月靜好婊例外!


1990年,剛剛出獄的曼德拉赴美訪問,當從列隊迎候者中看到羅莎時,曼德拉叫出了她的名字,並與她熱情擁抱,曼德拉說:「在我被投入大牢的漫長歲月里,是你的精神支撐著我!」(以上資料參考陳國平著《光輝歲月:美國民權英雄心靈史》)


假如當初,羅莎也同那三位黑人一樣「若無其事」地站起來讓座,回家以後也發布一篇「今天我與白人和平共處」的正能量文字,也許,多年後的他們,還得在白人坐好之後,才有機會去搶奪剩下的座位---絕不僅僅單指公交巴士。


任何人都要為其無底線的妥協買單,誰也不會僥倖逃脫,遠的,比如低眉順眼站了幾十年直到羅莎出現的黑人乘客;近的,比如這幾天,寒風瑟瑟中的大眾低端和小眾中端。這不是報應,這是歲靜婊的必然歸宿。



關注徐老游

跟著老徐看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VhhMXEBnkjnB-0z9p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