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怪事」:房價高了,商鋪「倒了」,滿大街的中介店和藥房

2020-02-12     專聊房君

這些年以來,商品房無論是銷售面積,還是銷售額,均連年創出新高,房地產行業如火如荼,當然,房價也伴隨著這種節奏而不斷走高,樓市也出現了很多「怪像」,比如:

街上少了熙熙攘攘的人群,隨處可見各種商鋪招租或轉讓的信息,一些門店沒開多久就關門了,滿大街到處是房產中介店和藥店。

「地產商花了那麼多錢來蓋樓,看看這商場的人流量,想要收回本錢怕是難了,如果房價再堅持幾年,說不定上街購物的人會更少」,一位利用周末時間逛街的網友發出了長長的嘆息。隨著房價不斷上漲,老百姓把錢都用於買房,不僅要還著月供,在買房的頭幾年,同時要還購房時向親戚朋友借的首付款。所以,省吃儉用是一些已購房群體的應對態度,至於逛街消費的事,自然是能省則省,能不逛街就不逛了。

「別看實體門店關門的多,但房產中介店是一家接著一家開,就我們這個小區樓下的門面,200米範圍內,有7家房產中介,年前還看到有一家3個月前關門的餐飲店,正在裝修改成房產中介」。

「在我們這樣一個縣級市,也就幾年時間,藥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全市有多少藥店我不清楚,但就在我住的十字交叉兩條街道上,藥店不下15家,有的藥店還是並排開的」。「感覺真是奇怪,藥店不就是賣藥嗎?人家不去正規醫院買藥,而會在藥店買?大波的服裝店、飾品店都關門了,藥店能盈利嗎?」

「可不是嗎?我們的小區入住率估計才50%,小區人氣還不旺,小區南門兩側空了大量商鋪,開發商售樓部還時不時的宣傳商鋪出租信息,奇怪的是,房產中介門店已經入駐幾家了,還有3家藥店」。「真是怪事,現在二手房市場這麼冷清,為什麼還在開門店,養員工、租金不是成本嗎?」,網友很是納悶。

很多商鋪「倒了」, 滿大街的房產中介店和藥房「興起」,這是近幾年市場上出現的一種「怪像」。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原因。

1.網絡電商迅速崛起,憑藉無門店租金成本、少人力成本的優勢,一些個體從業者轉向網絡電商,紛紛在網上開店售賣商品,實體門店在此衝擊下,客流減少,加上高昂的房租,入不敷出,賺些錢往往還不夠支付各項開支成本,經營難以為繼,不得已而關門。

2.商鋪大量關門,並未阻止商鋪租金上漲步伐,隨著房價不斷上漲,商鋪的價格也跟隨上漲,一般來說,開發商給新賣的商鋪定價大概是同小區房價的2倍。這樣一來,商鋪房東不得不漲租金。如此,就出現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實體商店本身被網店分流,同時還要承受租金上漲,如果生意不是特別紅火的話,就很容易出現虧損,商店關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3.消費購物習慣發生了改變。一方面,現在的物流快遞四通八達,消費者能在較短時間內拿到商品,購物消費非常之方便,比較適合沒有時間出去逛街的上班族。另一方面,不少人每個月要還著房貸,能夠拿出來消費的資金比較有限,網上商品少了實體店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相比起來,同樣的商品在網上購買,感覺應該會比較實惠。

4.商鋪庫存量比較大。我們知道,在這輪樓市去庫存過程中,住宅去化力度比較大,但商鋪經過這些年的不斷建設,加上已有庫存,總量還是非常龐大的。根據機構的一組中口徑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中,全國商業類房子(包括商鋪、辦公樓等)去化周期為165.7個月。簡單地說,當下的商鋪,除了少部分熱點區域和地段的物業,整體上已經過剩了。

5.當下的樓市雖然平淡,但房產中介之間的競爭還是比較激烈,在弱市下巨頭們同樣存在搶占地盤的情形,他們業內有一句話,「干一年可吃3年」,由此可見,房產中介對從業者還是有巨大的吸引力。至於藥店,應該比較好理解,畢竟都是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方便了周邊小區的居民。所以,當那些服裝店、手機店等等實體店紛紛關門的情況下,房產中介店和藥店相對容易「活下來」,也吸引著更多的商家進入。

討論:您怎麼看待上述現象?

學習更多房產和購房知識,歡迎關注下方圈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7A4f3ABjYh_GJGVeQ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