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界的墨菲法則:解碼《克羅談投資策略》

2019-09-10   商鞅財經


圖片來源網絡


如果某件事有可能變壞,那麼這種可能性就會成為事實。

生活中一個更為生動的解釋就是:如果你不小心將一片塗了一面果醬的切片麵包掉在新買的地毯上,那麼恰恰是帶有果醬的那一面落在地毯上。

斯坦利·克羅(Stanley Kroll),這位上世紀60年代從華爾街走出的傳奇期貨交易大師,曾在他的經典著作《克羅談投資策略》中引用上述例子來闡述墨菲法則。

而當這一法則應用於商品交易領域,則變得不那麼有趣。對投資人士來說,避免墨菲法則在金融交易中的負面影響則變得異常重要。

1

贏家與輸家

金融交易市場中沒有專家,只有贏家與輸家。

很不幸,無論是在股票、外匯、期貨、期權還是金融衍生工具等交易市場上活躍的投機者,大多都屬於後者。

在斯坦利·克羅看來,正確地、有約束地運用一流且可行的投資策略是區分贏家和輸家的重要依據。

而如何避免失敗,進入贏家圈子,則取決於能否正確運用以下策略:

1. 只參與那些行情趨勢強烈或者行情主要走勢正在形成的市場;

2. 假定所交易的方向與行情趨勢一致,在以前或從屬的趨勢已產生較大價差基礎上建立你的頭寸,或者把頭寸建立在對當前行情主趨勢的適度逆行位置上;

3. 追市頭寸可以形成很有利的變動,因此應當堅持持有該類頭寸。應當忍受任何微小的趨勢變動,不要輕易對該變動進行頻繁交易,或試圖從反趨勢交易中迅速獲利;

4. 一旦所持有頭寸的變動方向對你有利,而且你的技術分析也對這一有利的趨勢變動加以證實了,即可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增加所持有的頭寸(金字塔);

5. 除非趨勢分析表明行市已反轉,否則你應當保留所持有的頭寸;

6. 遵照大拇指規則,投資於股票交易的保證金比例不應超過40%,而對於期貨交易則不宜超過70%。

2

風險控制與約束

動植物界,叢林法則第一要義是生存,而在金融界,生存則意味著風險控制和約束,甚至優先於對利潤的追求。

「把損失放在心上,利潤就會照看好自己」,注重風控和約束是所有投資人士的共識。

而一個系統的、客觀的風險控制和制約方法,則至少應包含以下幾個基礎方面:

1. 限制每一交易頭寸的風險,即任何交易都應設置止損。金融交易市場風險無處不在,即使是趨勢中的反彈行情,也會帶來心理和資金上的影響,順勢操作也應設置止損。

2. 避免過度交易,即避免過度交易行為和相對於帳戶資本金過大的頭寸交易,避免過度注重短線投資。

3. 明確退出點,及時截斷損失,避免讓可觀利潤變為損失。

3

斯坦利的投資方法

外界事物變化越多,它們就越會保持本質的東西。

在入市分析方法上,斯坦利·克羅會研究大量的長期圖表和季節性的周期,但他主要依靠的技術分析法,卻可以被概括為眾所周知的KIS法(Keep it simple)。

同中國哲學流派道家所主張的「大道至簡」有異曲同工之妙,斯坦利在投資分析方法、工具上務求簡單,不迷信複雜的技術分析方法。

儘管在使用金融交易分析工具時,有些人會認為「多即是好」,但他卻推崇「好即是好」,不論它有多麼簡單。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項工具,永遠不存在絕對完美或絕對正確的交易分析體系,也沒有一個系統能夠為人們帶來持久獲利,它們至少要和良好的市場策略、資產管理和可行的風險控制結合起來使用。

持續地在金融市場上獲取不菲收益,是很多投資人士夢寐以求的事。而盡力避免讓無知、恐懼、貪婪等因素成為掘金路上的絆腳石同樣不容忽視。否則,一不小心就會遭遇墨菲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