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人的一生中獲取知識信息、發展智力、社會交往最重要的途徑。公民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具備適應社會未來需要的閱讀素養的高端人才比例被認為是影響國家未來競爭力的因素之一。
然而,閱讀能力並不是先天具備的,主要依賴於人的幼兒時期的早期閱讀教育。早期閱讀教育對人的一生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如果孩子早期能建立起對閱讀的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對他們進入學校後閱讀能力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閱讀的心理過程是什麼?早期閱讀的前提條件有哪些?兒童早期閱讀的目的和教學理念是什麼?什麼因素影響兒童早期閱讀?如何培養和促進兒童早期閱讀?我們將在本文中對這些問題做一些探討。
閱讀是一場大腦里的交響樂演奏
閱讀在我們的大腦中是如何進行的?近50年來的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閱讀是一個人依靠頭腦中的原有知識與認知能力,將書面的文字信息與頭腦中的知識經驗相結合,主動地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閱讀過程中包含著複雜、抽象的思維活動,需要多種認知過程和複雜技能的參與。我們閱讀時腦中存儲的許多有關知識會被激活,例如當我們閱讀到「去餐廳吃飯」的文字時,腦中會激活「點餐、上菜、吃飯、付款」等一系列場景知識,這些知識會幫助我們理解文字,提高閱讀速度。
心理學家把閱讀比作演奏交響樂,閱讀中包含許多分過程,如識別字詞、分析句法、分析語義、提取有關知識等。閱讀中還包含著許多複雜的分技巧,如提取中心思想、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做出推理和預期等。這些分過程或分技巧是在人腦中同時進行的,多種分過程或分技巧相互協調,閱讀才能順利進行。
然而,人腦在同一時間內能進行的工作非常有限,因此需要許多較低級的分技巧,如字詞識別、句法分析等達到自動化的程度,才有可能分配更多的注意在閱讀理解、推理等高級過程上。熟練讀者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字詞識別達到自動化的程度,能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在閱讀理解的高級過程。
自主閱讀的重要前提是識字。因而許多家長認為,學習閱讀,首先要學習漢字。其實,學習閱讀的基本元素要更廣泛,包括口語能力、字詞識別和理解技能,還需要依賴許多基本認知能力的發展。
兒童的口語能力包括口語詞彙、語義和句法分析、聽理解、口語表達等,是閱讀發展的基石,其中兒童早期的口語詞彙量提供了閱讀理解的基礎。很多研究表明兒童口語詞彙量與書面字詞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都顯著相關。
此外,兒童在最初學習識字時,需要發展分析字詞拼寫的視覺能力,需要發展辨別字詞讀音的精確的語音能力,需要發展發音流暢性的能力,需要理解語素組詞的能力等等。研究表明,這些基本認知能力在學齡前階段就已經開始發展,並且影響兒童上學後的識字能力。
理解技能對閱讀發展也非常重要。閱讀文章時,我們需要在多個事件、多個事實之間建立意義連接,並將文章的不同部分表達的意義與自己的有關背景知識之間建立連接。
例如,我們聽到兩個句子:「小張在樓道里扔了一塊瓜皮」「小李摔倒了」,我們會利用頭腦中有關的世界知識,把兩個事件連貫起來,並進行一個因果推理:「因為小張在樓道里扔了一塊瓜皮,所以小李摔倒了。」閱讀過程中我們會經常使用類似的推理,這對順利理解閱讀的內容是很重要的。
早期閱讀具有階段性
什麼是早期閱讀?早期閱讀是在兒童還不能獨立閱讀時所進行的與閱讀有關的一切準備活動,其範圍和具體形式十分寬泛。目前心理學家認為,年幼的兒童憑藉變化豐富的色彩、生動形象的圖像、成年人的口語講述以及相應的語言文字來理解以圖畫為主的嬰幼兒讀物的所有活動,都是早期閱讀。例如,兒童了解書的正面和反面、書中的目錄、印刷文字與口中發音的關係等等。
兒童開始閱讀的時間可以很早,閱讀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孩子願意跟著成人一起,跟隨著成人的講解來看書中的圖和文字,從這個時候開始,就可以進行早期的兒童閱讀了。更早的時候,孩子可能有語言的理解,當成人反覆給他講一本書,如果他能聽進去的話,也可以說是閱讀萌芽的開始。兒童的閱讀發展要經歷一系列階段,包括給兒童讀故事、分享閱讀、指導性閱讀和獨立閱讀等多個階段。給兒童讀故事階段主要是給兒童提供機會,開始觀察別人閱讀,享受別人讀故事書、自己聽故事的樂趣。這個階段主要是培養兒童對閱讀的喜愛,萌發希望自己閱讀的動機。
分享閱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兒童更加主動參與閱讀過程,家長或教師有機會幫助兒童開始注意文字,了解字形與語音的對應,了解書面文字與口語中的詞的關係,擴展詞彙,豐富有關的背景知識。通過兒童與家長、教師的交互,使兒童享受閱讀的快樂。
指導性閱讀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讀書活動,使用精心選擇的在內容、情節上更複雜的讀本,閱讀故事後,教師要提問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兒童回答這些問題時需要超出對課文內容的記憶,有益於增進他們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引導兒童討論故事內容,擴展兒童的口語詞彙、世界知識,引導兒童使用合適的理解策略。
指導性閱讀階段更注重幫助兒童發展閱讀理解需要的高水平思維技能,如推理、預期、提取中心思想等等,這些技能的發展對兒童早期閱讀走向深度閱讀有重要意義。兒童早期閱讀通常指孩子在進入獨立閱讀之前的這三個階段。
要使兒童愛上閱讀
學齡前是兒童生理迅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兒童語言發展最快的時期,而其發展的程度極大地受到兒童所處外界環境的影響。在學齡前階段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和教師要為孩子儘早捲入文字的活動提供機會。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要從家庭開始。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和閱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
處在不同閱讀階段的孩子,選擇書有不同的考慮。總的來說,早期兒童讀物的特點是:主題接近兒童生活,貼近兒童的生活經驗、日常需要和口語經驗。故事的語言幽默、想像力豐富,有一定情節,結尾出乎意料。圖文並茂,圖畫與文字相對應。
在大量的兒童圖書中,有一類書是適於讀給孩子的書,讀給孩子的書的內容、故事情節、詞彙都可以稍微複雜一些,孩子不理解的地方家長可以去解釋,這種書的目的是發展兒童對閱讀的喜愛,熟悉各種類型的故事,豐富詞彙和發展口語理解。
另一類書的目的是更多地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圖書,這種書的設計是很不一樣的,除了內容要讓孩子很喜歡之外,在設計上、圖片上都很容易讓孩子理解,而且配的字、詞和句子都比較簡單,讀的時候很有節奏感,同時有大量的重複,內容之間需要的推理相對比較簡單,這樣的書使孩子很快就能夠進入分享閱讀階段。
並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閱讀,如果家長發現孩子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喜歡閱讀,首先一定不要強迫他。對圖書內容的喜愛,孩子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孩子到底喜歡什麼書,什麼難度的書適合孩子,需要家長的觀察,並從這一點開始去引導孩子對閱讀感興趣,發現孩子獨特的喜好,這個是家長的責任。在幼兒園裡,教師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會有更多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喜歡閱讀,不僅可以通過好的閱讀讀本吸引孩子,還可以通過激勵孩子之間的對話引導他們喜歡閱讀。
總之,終身的閱讀習慣始於兒童期快樂的閱讀。早期閱讀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使兒童喜歡閱讀,養成閱讀習慣,豐富閱讀經驗,具有較好的理解能力。
end
來源|本文系「光明日報教育家雜誌社「原創
作者舒華,系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歐陽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