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做家務的孩子到底有多優秀?家長們,該學會適當放手了

2020-10-26   淘媽育嬰

原標題:會做家務的孩子到底有多優秀?家長們,該學會適當放手了

文|淘媽

前幾天和媽媽視頻的時候,媽媽說哥哥一家有天回去了。晚上洗漱完畢,嫂子讓8歲的侄女幫忙洗襪子。我媽看到後很心疼侄女,悄悄跟我抱怨嫂子「自己躺在床上玩手機,讓孩子洗襪子,看的我心裡難受的。」我聽後哭笑不得「妮妮(侄女)都那麼大了,洗個襪子很正常啊。」老人們估計都是這樣的心理,見不得家裡小孩子做家務。記得我開始鍛鍊淘淘自己洗臉、洗腳的時候,婆婆也是很心疼的說「孩子還那么小就要自己洗漱了。」

除了心疼孩子的家長外,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只要學習好,其他什麼都不用做。所以有很多孩子在做家務方面的能力幾乎為零,獨立能力很差。家長們的做法看似是為了孩子好,殊不知,在潛移默化中「害」了孩子。研究表明,那些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

為何要讓孩子做家務?

1. 會做家務的孩子幸福指數更高

生活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父母在家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只要孩子學習好就行了。可如果哪天孩子沒有考好,家長就會指責「我什麼都不讓你做,就學習這一件事你都做不好嗎?」要知道,你這句話說出去,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多麼強烈的打擊。家長不讓孩子做家務,看似是怕耽誤學習,其實這樣做只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反觀那些從小就開始做家務的孩子,他們會自己穿衣服了、會自己繫鞋帶了、能幫媽媽打水洗腳了……這一點一滴都是孩子成長的標誌。孩子會做家務,就能從中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改善周圍的環境和家人的生活。這樣孩子就會有成就感,能提升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能夠通過這些瑣碎的事情看到自己的價值,他就是幸福的。

2. 會做家務的孩子懂得感恩

如果不讓孩子接觸家務,他就體會不到生活的不易,會以為可口的飯菜自己會跳到餐桌上,父母去單位坐8個小時工資就到手了。淘媽老家的一個小孩不好好念書,經常逃學,從家裡偷錢去網吧通宵。後來媽媽帶他來到爸爸打工的工地,他看到瘦弱的爸爸扛著沉重的水泥,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才知道他上網打遊戲的錢是這樣來的。後來孩子一改往日模樣,回到學校好好學習,回家還經常幫父母幹活。一個雙手不沾陽春水、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孩子,他是體會不到父母的不容易的。只有被人間的煙火氣嗆出過眼淚,流下過汗水,孩子才懂父母的付出。因為懂得,孩子才會感恩。

3.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獨立

淘媽親戚家有個弟弟,因為是家裡的獨子,父母從小就很寵溺,什麼都沒讓他做過。大學畢業後來到我們所在的城市工作,我和淘爸幫他找的房子,安置的家裡的東西。吃飯的時候他連蒸米飯的鍋都不知道怎麼打開,燒水也不知道從哪裡接水。有一次去看他,家裡亂到沒有下腳的地方,走路要踩著僅有的幾塊空地兒走。這就是典型的從小不做家務,缺乏獨立能力,長大後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每天都是在外面吃,在家就只能吃泡麵。孩子終究是要離開父母擁有自己的生活,家長為什麼不從小就教給孩子照顧自己的本領呢?一個在生活上都無法獨立的人,在工作上也不會有多好的成就。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做家務?

1. 學會當「甩手掌柜」

父母不要什麼事都大包大攬,學會向孩子示弱,噹噹「甩手掌柜」。比如今天想要鍛鍊孩子刷碗的能力,那就可以告訴孩子「媽媽今天有點累,能幫媽媽刷刷碗嗎?」在孩子同意後,也要傳授一些方法,不然孩子在刷碗的過程中受挫會打擊自信心。

2. 讓做家務變有趣

有些孩子會很牴觸做家務,那家長讓做家務變得有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玩遊戲,贏得那個人可以指揮輸的人幹活。孩子肯定想要成為贏得那個人,就會積極參與。當然,為了遊戲能繼續進行,輸了也會遵守規則去幹活。這樣孩子也能體會到做家務的樂趣,慢慢不再排斥做家務。

3. 及時的表揚

如果孩子做了哪些家務,家長及時的表揚是很關鍵的。當然了,表揚的方式也有講究,告訴孩子你的感受比簡單的誇獎要好。例如:

「哇塞,寶貝,你把房間打掃地比爸媽的房間都乾淨,看來媽媽也要加把勁了。」

「以前咱們家的茶几有些亂,你收拾完之後簡直太乾淨了,看著真舒心。」

得到父母的誇讚,孩子就會有成就感,感覺自己的付出是有價值的,也會越來越愛做家務的。

淘媽說:沒有哪位父母能一輩子替孩子遮風擋雨,雛鷹終究是要學會翱翔天空的。那在這之前,請學會適當放手,從小就交給他飛翔的要領。要知道,你的過度保護,對孩子反而是一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