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上周我從網上給孩子買了一些零食,快遞送過來的時候,剛好一位朋友帶孩子在我家玩。當她知道我買的是零食後,很驚訝「你還給孩子吃零食呢?那多不健康啊?我家孩子長這麼大,除了酸奶我沒給他吃過任何的零食。」我望向朋友的孩子,開玩笑說「我恆寶兒可真可憐,長這麼大都沒有吃過零食。」然後我也給朋友說了孩子吃零食這件事,朋友聽後接受了許多。其實有很多家長就和朋友一樣,聽到「零食」這兩個字就如洪水猛獸般,覺得孩子半點都沾不得。而孩子往往是對零食心之嚮往,垂涎三尺,甚至能為了吃一顆糖而甘當別人的小跟班。其實零食該吃還是得給孩子吃的,只要家長記住這4點就行。
絕對禁止孩子吃零食,也是一種傷害
零食也有健康與不健康之分,通常那些純天然、添加少的、低油、低糖、低鹽、不含酒精的零食都可以稱為是健康的零食。像這些零食,家長是可以給孩子吃的。還有些零食含有多種添加劑、高糖、高油、高鹽等,對孩子的健康不利,這就是不健康的零食。當然了,像這種零食還是不給孩子吃為好。
對於一些孩子來講,他們的新陳代謝快,正餐吃完沒多久就餓了。這個時候吃點零食的話,方便快捷,還能讓孩子飽腹,也算兩全其美。而且孩子本身就對零食充滿了渴望,如果孩子能吃到零食的話,也會有滿滿的幸福感。像朋友家的孩子一直沒吃過零食,看到別的小朋友吃,自己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還時不時舔舔嘴巴。可想而知,孩子有多麼希望自己也能吃點。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講,我是主張給孩子吃零食的。當然了,家長給孩子吃(健康的)零食也不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這幾個原則還是要遵守的。
1. 最好在兩餐中間吃零食
給孩子吃零食,最好選擇在兩餐的中間點。一方面是,這個時候上一餐孩子消化的差不多了,有了飢餓感;另一方面是不會影響到下一餐的正常進餐。有些家長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隔一會兒給孩子吃點水果。再過一陣又給孩子吃點餅乾、酸奶,這樣到了正餐時間孩子可能已經吃飽了,正餐就不好好吃了。
2. 控制好零食的量
即便是在兩餐之間給孩子吃零食,也不能吃太多,差不多感覺孩子吃了不餓就好了。不然孩子吃太多的話,到了飯點又不好好吃飯了。
3. 不把零食當做獎懲手段
有很多家長都把零食當成了獎懲孩子的手段「你要是聽話,我就給你棒棒糖吃」、「今天不去幼兒園的話,那你就別想吃你最愛的奶酪棒了。」關鍵是,這個方法很管用,基本一說出來孩子就變乖了。但是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對零食產生更大的興趣和依賴,不利於孩子養成好習慣。
4. 自製零食
如果家長不放心外面賣的零食,也可以在家自己做。像溶豆、餅乾、蛋糕、棒棒糖、雪糕等,這些都是可以在家完成的,而且也很簡單。可以的話,家長也能和孩子一起製作零食,這樣還有助於增進親子間的感情。我上周就給孩子做了雪梨棒棒糖,味道和買的沒差多少,偶爾吃一根也沒啥擔心的。
淘媽說:零食其實沒有那麼可怕,家長不要「妖魔化」零食,甚至一點零食都不給孩子吃。如果你能按照以上這些原則做的話,完全可以放心給孩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