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媽都知道在給寶寶注射過疫苗後,都需要對寶寶再觀察半小時,以防寶寶對疫苗有不良反應。事實上,給寶寶打完疫苗,除了觀察這半小時之外,還有一些危險期,家長們必須要注意。
為什麼要觀察半小時?
這是因為,接種後需要觀察孩子是否發生罕見的速發性嚴重過敏反應。讓爸爸媽媽留下半小時就是為了方便觀察寶寶情況,若出現不良反應,方便第一時間得到救治。然後還有這些時間段要謹記。
1、24小時是界限
現在我們的疫苗注射,基本都是用帶針頭的注射器來完成,寶寶在注射完疫苗後,身上自然就會留下針眼,如果給寶寶洗澡,流水很容易會對寶寶接種部位弄破,給寶寶造成損傷。
我們也知道,疫苗本身就是病毒或是致病病原部分,雖然已經被用物理或者化學方式殺死了病毒和細菌,但它還存有有用抗原,人體仍會對其起免疫反應,如果寶寶因為洗澡而感冒,身體免疫力就會下降,反而會讓寶寶受到疫苗的感染。
2、兩到三天是過渡
寶寶在接種過疫苗後的2-3天的時間,最好也不要有劇烈的運動。本身寶寶接種疫苗,就是身體在接受外界抗原的一種刺激,如果做劇烈的運動很容易會出現接種反應,嚴重的情況甚至會給寶寶帶來生命危險。
接種完疫苗,爸爸媽媽們正確的做法,就是讓寶寶處在一個安穩平緩的狀態,讓身體慢慢適應了疫苗帶來的反應,只有適應後,才能讓疫苗在寶寶的體內更好的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