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鄉村,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劉震雲的延津世界,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些中國當代文學版圖裡的著名風景,是作家故鄉的真實描寫,還是藝術想像?這些「故鄉」,是如何孕育出那些偉大的小說?帶著這些疑問,從2016年夏天開始,系列紀錄片《文學的故鄉》總導演、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率領團隊歷時2年時間,跟隨上述6位作家,從零下42攝氏度的北極村到海拔4300米的巴郎山,從滔滔黃河到滾滾長江,從綿延千里的秦嶺到一馬平川的高密,一路尋找他們文學夢想最初升起的地方。
該紀錄片將於 2020年7月20-26日20:00,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播出,每天一集。順序為賈平凹、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劉震雲、莫言。
《文學的故鄉》宣傳片
第一集 《賈平凹》
故鄉就是以父母存在而存在的,父母不在了,那個故鄉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字面上的一個故鄉,心在糾結著,只有父母在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故鄉。父母存在就是故鄉存在。
——賈平凹
《文學的故鄉之賈平凹》跟隨作家賈平凹穿越秦嶺,回到故鄉商洛棣花。
在童年老宅,他講述了自己的成長往事;在丹江邊上,他講述了在故土上的漫遊歲月;在根據他的小說《秦腔》重修的清風街上,賈平凹講述了《秦腔》故事的家族秘密;《高興》的人物原型索性按照小說改叫劉高興,他講述了與賈平凹共同成長的故事,還借賈平凹知名度搞起了家庭旅遊。
在西安,小說第一次進城,《廢都》給賈平凹帶來了命運的劫難。本片還紀實拍攝了賈平凹深入秦嶺採風、寫作《山本》的歷程。
《文學的故鄉》第一集先導片
- the end -
編輯:孫蒔麥
×
賈平凹|《秦腔》|人民文學出版社
點擊圖片 購買《秦腔》
《秦腔》以一個陝南村鎮為焦點,講述了農民與土地的關係、農民的生存狀態,通過一個叫引生的「瘋子」的眼光,書寫了對農民沉重的負擔及農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層憂慮與深切同情。作品以凝重的筆觸,解讀中國農村20年的歷史,集中展示了鄉村價值觀念和傳統格局巨大而深刻的變遷,是「一卷中國當代鄉村的史詩」。
以賈平凹生長於斯的故鄉棣花街為原型,通過一個叫清風街的地方近二十年來的演變和街上芸芸眾生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生動地表現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轉型給農村帶來的震盪和變化。小說採取瘋子引生的視角來敘述。清風街有兩家大戶:白家和夏家,白家早已衰敗,因此夏家家族的變遷演便成了清風街、陝西乃至中國農村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