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少女模仿網紅身亡:好奇心,不該是孩子「作死」的理由

2019-09-26     Ahaschool第二課堂

周末,帶孩子坐地鐵出門;旁邊一位小哥一直在拿手機開公放,刷抖音。

結果下了地鐵,3歲的兒子就開始循環模仿抖音金曲:「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孩子只是循環聽了一會網紅音樂,就能主動模仿;

若是看了完整的教程視頻,不就更激發好奇心了?

要知道,孩子的「作死」模仿能力,遠比你想像的強!


在家隨手可得的易拉罐,玉米粒,看上去沒什麼危險的酒精,就能做出香甜美味爆米花?相信任誰看到這樣的視頻,都會心癢難耐,萌生動手嘗試的衝動吧?

家住山東棗莊的14歲女孩哲哲和12歲鄰居小雨,就在美食誘惑下,動用了家裡的高濃度酒精,嘗試自製爆米花;

結果,由於操作不當引發爆炸,14歲女孩哲哲因傷勢太重,已不幸離世。

事件一出,無數家長在網上口誅筆伐,聲討網絡短視頻、網紅博主們帶壞孩子。

但事實上,那些不看網絡視頻、不上網的孩子,也極有可能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危險動作」

就在前兩天,廣東東莞就有一個11歲「熊孩子」,趁家裡大人熟睡,偷偷拿走了爸爸的汽車鑰匙;憑著平時對爸爸開車步驟的細心觀察,竟然啟動汽車,獨自行駛了8公里!

2018年,安徽蕪湖一名6歲兒童,撐著小花傘從13樓跳下。原因竟然是被家長鎖在家裡無聊,想學動畫片里的情節「越獄」;

小時候,領居家小哥哥也因為太過沉迷武俠小說,模仿書里大俠們飛檐走壁,不幸摔成骨折……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之前有一個著名的公益廣告《孩子在模仿》,就讓無數當父母的低頭沉默:

作為父母,我們防的了網紅,卸的了短視頻,卻防不住自己,還有身邊人的言傳身教!

父母語言粗鄙,孩子就會粗口不斷;

父母脾氣暴躁,孩子多半也性子急;

父母漠視規則,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模仿沒有錯!

但孩子危險模仿行為的背後,往往是做父母的,沒有用正確的引導,給孩子的好奇心拴好繩子,給孩子的是非觀標好底線!

好奇是孩子的本能!但凡養過孩子的人就知道,每一個孩子小時候,腦袋裡的「為什麼」都多得令人發狂。

想讓他們不好奇,簡直不可能!

媽媽,小蝌蚪和它媽媽為什麼長得不一樣?

媽媽,小螞蟻為什麼那么小,大象為什麼那麼大?

媽媽,我們是猴子變的嗎?為什麼其他猴子不會變成人......

可慢慢地,孩子們長大後,卻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撥:

一些人依然童趣而簡單,對生活和事業有強烈的好奇心,想要去征服星辰大海……

而另一些人卻活得毫無生機,日復一日做同樣的事情,每天會找一萬個理由,說服自己就這樣吧,別改變了,那會很痛……

帶著孩子「作死」的好奇心,其實也可以帶孩子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今年暑假,重慶15歲男孩姜明宇上了熱搜!

讓他走紅的,不僅是年少有為,667分驚人的高考成績,還有他與眾不同的「奇葩」愛好——做化學實驗!

姜同學坦言,自己從小就迷化學!11歲開始,他就獨自在家搗鼓「瓶瓶罐罐」,還把家裡的陽台改造成了自己的「化學實驗室」,並立志大學要學化學專業,繼續深造!

很多家長一聽化學藥劑、化學實驗,恐怕就心有餘悸,不肯讓孩子玩這麼危險的東西!

但沒有好奇,沒有模仿,孩子怎麼能從新奇事物中學到知識呢?

所有改變人類生活的新興事物的誕生,其實都離不開好奇心!

2018年,谷歌公司級別最高的華裔主管李飛飛離職,重返史丹福大學任教,轟動一時。當時Google 官方回應說,「李飛飛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受人尊敬的人工智慧領導者。」

而她在人工智慧領域不斷進取,成就斐然,都離不開從小被悉心呵護的好奇心!

節選自ahaschool《人生設計課1》李飛飛篇

李飛飛,生於北京,長於成都。80年代的成都遠沒有今天繁華,但各種新奇的展覽,還是幫她拓寬了眼界,更新著好奇。

與此同時,父母還給李飛飛定了一條神奇的家規:放學回家後只能在40分鐘內做作業,40分鐘後就可以看課外書、可以玩,幹啥都可以,但就是不能再做作業。

李飛飛16歲時,全家移民美國。美國自由的學術氛圍,更讓李飛飛如魚得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專業學士學位後,她選擇回中國西藏研究藏醫藥;後來又轉而進入高校任教做研究——專攻計算機圖像識別技術。

在別人眼裡,李飛飛的學業、事業都是「不走尋常路」;但李飛飛卻覺得,在興趣與好奇心的指引下不斷前進,讓人特別有動力和成就感。

對世界抱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人才會勇敢地追求夢想!

研究專家伊恩.萊斯利認為:在未來,有好奇心的孩子會受到青睞。


但面對孩子日益「高端」的好奇心,大部分老母親越來越感到無力,更可氣的是有時候「豬隊友」也不靠譜。怎麼才能在不抹殺他的好奇心、想像力的同時,又提供準確的、深入淺出的答案呢?

當媽的都不易,且行且珍惜,這6件事一定要記得做好:

1、尊重孩子的每一個提問。無論孩子的提問在成人看來是多麼幼稚可笑 , 成人也應專心傾聽 , 切不可對孩子的提問抱無所謂態度或流露出厭煩的情緒 。

2、嘗試多種方法引導孩子自己找答案 。比如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 , 也可以用具體的小實驗讓孩子去感知。

3、接受孩子自己的看法,不一味否定。父母不必急於強調知識的準確性 , 而應鼓勵孩子對周圍事物之間的聯繫進行探索 ,常常能激發孩子更大的好奇心。

4、鼓勵孩子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多帶孩子去外面的「世界」轉轉,他們接觸到的信息越豐富,越容易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這些從生活中來的鮮活刺激,是最容易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本質上就是在練習孩子整合新信息的能力。

5、不要隨便做出負面的評價。如果成人輕率地否定他的探索結果,他就會懷疑自己的這個體驗,那他下次再看到新奇的東西,就不會立即激發這個新奇經驗整合過程,孩子就會慢慢地失去了好奇心。

6、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好奇心。很多美國父母,在自己孩子面前更像是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他們用自己的行為,向孩子展示自己對周圍事物:如樹木、天空、星星所充滿的好奇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hLdbG0BJleJMoPMSLf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