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設計總是沒思路?分享一個訣竅,輕鬆做出多種方案

2019-09-24   詩人聊設計


海報設計總是沒思路?分享一個訣竅,輕鬆做出多種方案


詩人改稿專欄 >

我們從開始接觸設計到走到工作崗位,就一直在不停的學習各種關於設計的理論知識,而水平一直提不上去的原因其實就是沒有進行系統的學習總結,再者是自己好高騖遠的心態,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從而導致了眼高手低的情況。

<詩人改稿專欄>是專門針對實際工作中大家會遇到的設計問題,整體分析解構,最終制定出更為合適的解決方案。最重要的目的還是讓大家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找到自己困惑的點,突破自身的瓶頸。

設計原稿 >

本期是詩人改稿專欄的第28期,我們首先來看一下設計原稿,整體有什麼樣的版式問題。

這個海報是關於五穀雜糧的設計,畫面給人的感覺是不夠精緻,雖說不太雜亂,但是在信息的編排上,內文信息顯然有點大了,究其原因也許就是由於信息不太多,設計師不知道如何去處理空間,單純的去放大了內文信息,最終結果適得其反。

主標題的處理其實也是不夠好,線框的添加並沒有使信息變得規整,反而與承載圖片的水墨筆觸相互牴觸干擾,造成視覺的生硬感。

「之大米」的文字間距過於疏,而且字體也不統一,在字體權重上與主標題也不是特別適合。

詩人改稿方案一 >

先確定一種版面構圖形式,劃分整體空間布局。如果想體現穩定平和的氣質,可以選用上下或者左右分割構圖。



確定上下構圖的空間比例為1:1.5,下方灰色區域放置圖片,以圖片作為主體展開設計。

圖片放在畫面中其實並不難,但是哪個位置更加合適就需要考究了,這裡運用(九宮格)三分構圖法確定圖片的核心位置。

主標題與副標題的字體保持統一,利用大小對比強化信息間的層級差異,主標題與下方圖片形成了疊壓效果,產生了位置上的關聯,內在的關聯性更強。

詩人改稿方案二 >

這次我們還是用上下分割構圖去設計,把比例分配調整一下,同樣會呈現不同的設計畫面。



重新分配一下上下構圖的空間比例為1:2.5,下方灰色區域放置圖片,以圖片作為主體展開設計。

將主標題進行符號化處理,放大其空間占比強化其視覺性,並與圖片產生了位置上的關聯,內文信息用色塊承載體現其功能性。

詩人改稿方案三 >

前兩種方案設計完畢,我們還可以繼續發散思維,看是否還能做出更多方案。把比方說將畫面做成滿版構圖。

滿版構圖的形式會使得畫面的氛圍感和融入感更強,把一個事物放大到極致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屬於近距離視覺的構圖形式,讓其局部特徵凸顯的更清晰,這在電商詳情頁中用的也是比較多,常用來表達商家對產品質量的自信,增強受眾的信賴感。

調整方案

最後總結 >

學習是有方法的,引導也是要有思路,畢竟我們每天都面臨許許多多的不同種類的設計,不論哪一種方式,都不能去完全否定其思路。引導永遠是第一位,發現不足,找到屬於自己的設計,畢竟沒有哪一種風格是最好的。

第二十八期就講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之於設計

詩人對大家想說的話

有很多設計師經常有這樣的疑問:有些設計根本不實用,或者設計失去了功能性,這樣的設計真的好嗎?有些設計太大眾,我們又感覺太過於俗氣。我們設計師應該追求什麼樣的設計形式?



詩人想說,針對於設計本身而言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是受眾傳達與外化形式的相互融合而已。具體形式上主要分為功能性與視覺性,功能性以赤裸裸的營銷為主,所表達主題一目了然,就是比較直觀的商業海報;視覺性海報重在沉浸式體驗的過程,如同音樂,核心在於旋律,而非歌詞,讓觀者自身去感受其中的悲喜。

抽象的概念

只能用抽象思維去感受

經典的音樂都只需要感受旋律就可以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如同平面構成的概念一樣,點線面的表達就可以詮釋出一種抽象概念,這種設計形式通常在文化概念類項目中應用居多。


為什麼要學習

學習的目的在於什麼

學習是為了提高眼界,讓自己知道天外有天,讓我們心懷敬畏,少言多行;從工作角度上來說,我們可以高效率的做出滿足不同層次受眾的方案,讓生活過的更好。因為從高往低做得心應手,反之,則手足無措,因為上限決定了這些有利或者不利的情況。


學習就是提高審美上限

鍛鍊抽象認知能力

要明白,兩天做一套方案與一天做三套方案結果是完全不同的。學習就是學習我們不懂的思路,以思路去啟發大腦。如果你費盡心思花了兩天做出一套方案還被客戶pass了怎麼辦?如果你的水平上限比較低感受不到客戶的層次怎麼辦?如果你的抽象思維還達不到客戶的審美認知怎麼辦?

只有一種方法,就是學習。用學習拓寬我們的思路,讓我們的審美上限提升,輕鬆做出不同形式的方案,這樣我們的工作才不會那麼被動,從職業的角度就應該多去考慮考慮自己,你為什麼要學習?是想一直和low到爆的客戶打交道,還是想去審美水準都比較高的環境工作?



如果一直不懂得去深度思考這些問題,那等到客戶或者行業的平均水準都高於自己的時候,等待自己的只有淘汰,很多人其實早已在30歲死去,而非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