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是水果市場上非常常見的一種水果,因為具有獨特的果香味與美味的口感,深受廣大水果消費者的喜愛。但是在香蕉的種植管理中,常常也有這樣一句話:香蕉雖好吃,樹卻難管理。這句話點名要點的指出在平常的管理中,香蕉的生產也是必須要注重管理的。
這裡就以香蕉的常見病害為例。香蕉大斑病,是相關文獻資料中「褐緣灰斑病」、「灰紋病」、「煤紋病」幾種病害的統稱。因這些病害具有一個共同特徵,在其侵染後期,都能形成面積很大的壞死型枯斑,且彼此不易區別,故得名。大斑病在我國廣大蕉產區發生普遍,在貴州等省,大斑病流行年份,廣大的香蕉園一片枯黃,致使鮮蕉產量和品質受到很大影響。
因此,為了提升香蕉產量與品質,應注重大斑病的預防。主要可以從大斑病的發生症狀、病原菌與發病規律著手採取綜合防治方法。
此病為害香蕉和芭蕉,主要侵害中、老齡葉片,心葉和嫩葉很少被害。發病部位一般從葉緣開始,漸向中脈發展,但在少數品種上,也有始見於葉面者。由於病原不同,症狀有一定差異,詳見以下介紹。
1、灰紋大斑:初為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小斑,散生於葉面,病部不透過葉背,後逐漸縱向擴展呈兩略尖透穿葉背的長橢圓形大斑。病部中央漸由灰褐色變為灰色,病斑周緣深褐色,其外具明顯的黃色暈環。濕度大時,病斑上隱約可見輪紋,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煤紋大斑:一般始發生於葉緣,與灰紋大斑難以區別,後期病部輪墳明顯,葉背產生的病菌霉層色澤較深。
3、褐緣灰色大斑:初在葉的一面出現淺褐色至黑褐色條紋,後沿葉脈縱向擴展為粗條斑,並彼此合併成大塊斑。後期病斑周緣黑褐色,中區灰白色,疏生灰色霉狀物。
上述三種病害往往會混合侵染,葉片受害面積可達2~4成,嚴重時全葉灰枯,導致其提早失去同化功能,因此採取多方面的防治措施非常有必要。
1、煤紋大斑病病原菌:為簇生長蠕孢,屬半知菌類從梗孢目暗梗孢科長蠕孢屬。分生孢子梗褐色,單生或2~4根叢生,直立,從寄主氣孔或壞死細胞間長出,具橫膈膜。分生孢子污綠色,大小為(35~55)微米×(15~16)微米,中部較膨大,端部細胞漸小。
2、灰紋大斑病病原菌:為香蕉暗雙孢,屬叢梗孢目暗梗孢科暗雙孢菌屬。分生孢子梗暗色,單生或5~6根叢生,具膈膜。分生孢子雙胞,極淺褐色,在孢子梗端部數個聚生,短西瓜籽形,光滑平切,大小為(15~25)微米x(7.5~12.5)微米。
3、褐緣灰色大斑病病原菌:為香蕉尾孢,屬叢梗孢目暗梗孢科尾孢霉屬。分生孢子梗1至數根叢生,褐色,具膈膜。分生孢子淺橄欖色,倒棍捧形,直或多中部稍彎曲,共4~7個細胞,大小為(15~80)微米×(3~5)微米。
以上三種病原菌均在寄主葉上未發現有性世代。
三種病原菌都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植株病部越冬,翌年春季,越冬的分生孢子或新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在寄主葉部萌發芽管從氣孔侵入,引起發病,繼續產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進行重複侵染。
在貴州和華南等地,5月上旬始見新病斑;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雨日多時,傳染迅速;8月下旬至9月下旬高溫少雨時,葉部病斑大量乾枯壞死,為害損失最重。貴州等地香蕉種植戶可根據此浸染時間段採取相應的防治方法,效果倍佳。
1、搞好清園工作 冬季徹底剪除香焦園區植株上的重病葉和清潔地面病殘植株,以減少菌源。
2、加強田間管理 合理施肥,注意排灌,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旺長,增強抗病力。
3、藥劑防治 用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2000倍液;24%晴苯唑懸浮劑2500~3000倍液,20%氧化亞銅500倍液;波爾多液1:0.8:100配比式;50%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或7.5%氟環唑乳油600倍液;70%代森錳鋅或50%錳鋅·腈菌唑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